中国平安(601318下称“平安”)在拿到监管部门“五一”节大礼之后的短短三天时间里,已经相继完成了向新桥发行2.99亿H股并从新桥处接手5.2亿股深发展A(000001)股权两大环节。
至此,“平深恋”整个收购程序只剩证监会对深发展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的具体批文。
随着“平深恋”的迅速推进,这起目前为止A股最大且开创国内金融混业先例的收购案,也将进入后续整合阶段。而此时,围绕平安的大金控战略以及其对深发展整合思路的讨论,也显得特别地切合时宜。
猜想一:是否会重蹈安联覆辙
实际上,在平安之前,国际上许多的金融控股集团就已经进行了“银保”合作的探索,但并非所有的探索都走向了成功。
早在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之一安联集团以240亿欧元收购了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大部分股份,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收购前的预想,安联集团希望凭借德累斯顿银行的渠道优势拓展德国境内的个人和公司养老金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潜在市场,以成就其囊括财险、寿险、养老金、资产管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六条金融产品线的全能型金融霸主的地位。
不过,由于对投资业务的不熟悉和文化、人事上的冲突,安联集团随后在整合德累斯顿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上惨遭“滑铁卢”,最终导致了其在7年后宣布以98亿欧元,也就是买入价的四成将德累斯顿银行售出。
有了安联集团的“前车之鉴”,市场对平安并购深发展能否实现其战略意图的说法始终褒贬不一。有悲观者甚至担忧,在国内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大框架下,若平安最后无法避开现有的监管障碍顺利完成深发展的整合,最终该交易可能重蹈安联集团的覆辙。
“与安联集团不同的是,平安与深发展同处一城,两者在文化、经营理念上有许多相近之处,而且平安早前已经有过整合深圳商业银行的经验,在深发展的整合方面,关键是推进客户资源共享和交叉销售的实现,发挥协同效应即可,而这一点上平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位长期关注平安与深发展的银行业人士如此认为。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券商对“平深恋”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
猜想二:深发展会否退市
虽然平安多次强调,目前重点在于推进交易的完成,谈论整合具体事宜还为时尚早。但由于监管层一早就要求平安在交易完成后要解决两家银行同业竞争的问题,因此引发的市场对整合方案的猜测也从未消停过,这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广泛流传的深发展退市说上就可见一斑。
目前,市场上对“平深恋”的整合方案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平安继续增持深发展股权,从而将其私有化,最终退市与平安银行合并;二是把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从而控股深发展成为平安旗下的银行平台。
不过,这两种方案也各有利弊:从上市公司的层面看,私有化深发展涉资巨大,而且深发展股权分散,操作难度太大。此外,经过新桥五年多来的“补血”之后,深发展已经发展成一家资产质量优良,并有一定品牌价值的股份制银行,如果私有化,将会牺牲掉其巨大的品牌价值。不过,这却可能快速建立起一家血统更加纯正的大平安银行来服务于整个集团的战略。
“更可行的办法可能是把平安银行装进深发展,大大提高平安在深发展中的控股比例,实现绝对控股权。”深圳一位长期关注金融业的人士表示。
他认为,这种方式也存在操作难度。“按照平安集团整体上市的战略,旗下子公司若单独上市,首先在监管层面上可能会有政策障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较透明,这对平安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交叉销售等也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
更有悲观者认为,如果将平安银行装进深发展,以后若卖盘,平安可能连旗下银行的棋子都给牺牲掉了。
猜想三:纽曼是否留任
按照平安与新桥的协议,在交易完成后,平安将替代新桥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并获得深发展18个董事会席位中的5席。
这也意味着,目前深发展董事会中的新桥方代表将悉数退出,而在新桥派驻进深发展的“乱治”专家纽曼的去留问题上,各方态度也不统一。
在业界看来,纽曼在深发展5年的政绩可圈可点:首先是纽曼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非常强,自新桥进入以来,深发展凭借自身的利润留存逐步增加了资本金;其次是纽曼作为价值发现者的角色,帮助深发展将供应链金融、“双周供”等产品推向全行,并在业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不过,来自平安内部的声音则倾向于平安银行现任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有接近平安高管的人士此前曾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在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看来,与纽曼相比,理查德的执行力更强。
“纽曼适合做面上的东西,而理查德点上的东西做得更细,这与平安的战略意图更相符——平安集团层面负责战略,而银行层面只负责执行。”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纽曼现年63岁的高龄也是平安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平安集团对纽曼主导的深发展改革颇为肯定,但长远考虑,纽曼只能作为保持深发展现有高管团队稳定的过渡人物。
猜想四:整合会否引发裁员潮
除了管理层的变动,在目前敏感的时间窗口,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员工也有各自的担忧。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兼并收购后都会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而这一切,会否在“平深恋”整合过程中上演?
为了打消市场的疑虑,深发展在去年6月公布交易方案时就透露,平安将设12个月的缓冲期,在这一期间平安将保持深发展管理团队以及经营业务的稳定。纽曼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平安入主不会改变深发展现有的管理团队。
有研究人士则表示,在金融机构的整合过程中,除了文化、理念的磨合,最重要的是保持客户、员工以及业务三方面的稳定性。
“像招商银行(600036)此前整合永隆银行的过程中,就很好地保持了永隆银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其承诺的18个月内不裁员的方式值得平安借鉴。”深圳一股份制银行人士如此建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平安尚未正式启动整合深发展的步伐,但从去年交易方案公布后,平安银行已经与深发展先进行了“默契整合”,平安银行在布点上已经考虑了深发展现有的网点布局进行错位发展,同时两家银行去年末也传出冻结人事招聘的消息,这些说明双方已经提前考虑到了人事安排。
此外,也业内人士分析称,平安银行与深发展的定位不一样,深发展在贸易融资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和信用卡方面比较擅长,两者不管在业务还是人事上都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相信人事的“同业竞争”问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