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幅下跌后,投资者不应过于恐慌
本周或有反弹行情
上证综指连续14个交易日收在半年线之下,从技术上看,跌破半年线已是熊市开始,但股市必然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由此,市场再度响起“牛熊市”之争论。
“目前银行地产股出现的调整是一种正常回调,A股长期走牛的基础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认为,“这次下跌是比较短暂的,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熊市过程。”
如今,作为市场主力的公募基金对后市看法的分歧加大了。比如,新华基金认为,“A股市场经过前期的巨幅下跌,短期风险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投资者不要过于恐慌。”又比如,农银汇理基金提出,“从企业盈利以及市场估值表现看,A股已经逐步跌入价值区间。如果A股继续下跌,对战略投资者而言很有可能意味着机会的来临。”
而中海基金则坚持认为,“当前控制仓位,更加谨慎地买入和卖出是交易策略的首选。”
4月数据周二出台 市场担心通胀压力加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统计局将于本周二公布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而央行也于今日公布4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今年以来,CPI和PPI的攀升与回落不断刺激投资者的神经,挑战决策者的耐性,是加息与否的“风向标”。为了应对日益强烈的通胀预期和加息传闻,央行和货币监管部门频频通过数量型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
市场人士担心,4月份通胀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从而激发央行加息,“一旦加息窗口开启,我国经济的调控拐点将真正到来,对A股影响事关重大。”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加息,也未必导致A股走熊。”因为随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国际资本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如果中国加息,将会加大国际热钱的流入,这些因素反而会推动市场走好。
当然,从长期来看,决定股市走势的最终力量是宏观经济的走势。如果宏观调控能使经济避免过热,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本身对A股就是一个好的支撑。
不过,由于我国股市仍然属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除了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还有内部的结构性原因,尤其是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较大。所以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即使经济势头较好,A股也可能出现背离性暂时下跌。
衰竭性缺口出现 不支持大盘进一步大幅下挫
从技术上看,目前沪指已经回落至3361点波段调整以来的下降通道下轨,将对股指构成一定的支撑。同时,上周五的向下跳空缺口,也是沪指自4·15开始调整以来的第三个缺口:4月19日的破位缺口,4月27日的中继缺口,5月7日属于衰竭性缺口的可能性较大,盘中量能出现萎缩,且连续四个交易日跳空下行,下跌呈现加速态势。而在沪指周线图上,5周线乖离率较大,已经不支持大盘进一步大幅下挫。
为此,广州万隆证券认为,本周大盘将走出反弹行情。“上证指数下跌幅度已经差不多两成,技术面已经具备了反弹的条件。尤其是上周五出现比较明显的跳空缺口,从技术分析看,这很可能是一个消耗性的缺口,短期空头力量可能大幅减弱,是多头反攻的最好时机,而政策面很可能会出手救市。”
但是,本周市场隐忧明显,除了4月宏观经济数据不明朗之外,本周IPO未见减弱,仍有8只新股进行申购。同时,两市还有涉及18只个股的23.61亿股限售股解禁,其中,有11只个股都将涉及网下机构配售股解禁。
本周或有反弹行情 但大盘走强还有待时日
长城证券认为,虽然上周五午后股指低迷回探,但也再次释放了空头的力量,“沪指在2600点-2700点展开平台构筑底部是本月的大概率事件。”“虽然楼市的调控力度较大,对相关领域构成负面影响,但二级市场短期内连续近20%的调整已经提前做出反应,后期由于恢复需要一定过程,调整的空间基本到位,但时间仍显不足,近两月震荡低位整理,3季度有望迎来真正走强时机。”
对于A股市场上周的大跌,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全球股市已经进入调整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A股领跌全球股市。”“欧洲和美国之间由于欧元危机,欧洲股市跟随美国股市下跌。从全球股市互动角度看,中国股市会率先跌到位。预计本周一就会止跌。但A股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强势上升,市场还处在探底过程中。”
“从去年8月到现在,A股市场三次跌破2700点,短线的反弹只会在这个区间企稳,但是很难形成强势反弹。”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由于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引擎,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将辐射金融、钢铁、水泥、机械等诸多领域。房地产调控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因此股市大跌是对此的提前反应。”他认为,目前通胀压力比较大,市场上货币仍然太多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很大。但不会采取加息手段,央行可以采取紧缩信贷等其他手段来回收流动性。目前A股市场跟随经济增速放缓进入调整期,何时出现方向性突破还要看宏观政策。
市值大幅缩水 基金自购损失惨重
上证指数在上周五失守2700点之后,创出近8个月来收市新低,指数在今年内已经累计跌幅18%。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截至2010年5月7日收盘,两市总市值为215555亿元,而2009年12月31日,两市总市值为243939亿元。4个月间,沪深两市总市值便蒸发了28384亿元。
同时,今年以来的127只新股上市带来增量市值9200亿元。若剔除新股上市带来的新增市值影响,两市实际蒸发市值将达到37584亿元。
统计显示,当前两市前三大权重股中,仅中国石油今年来市值便蒸发了5087亿元,工商银行市值缩水3507亿元,建设银行市值则减少了2594亿元。
今年以来,共有10多家基金公司实施了自购,绝大多数发生在3000点附近,其中偏股型基金堪称主力军。而4月下旬以来市场持续暴跌,令这些基金黯然,个别基金自自购之日起至上周四,净值折损幅度已超过10%。
随着股指的暴跌,基金似乎也加入了空方队伍。对大资金追踪结果显示,“在3000点‘做多’的基金,已开始从二级市场撤资,逐渐将资金搬迁到较为安全的地带。”
从3000点的基金乐观,到2700点,基金已经开始担忧了。华泰联合证券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的仓位测算结果,样本内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由83.09%下降166基点至81.43%。公开资料显示,偏股型基金仓位最高出现在2009年中期,其持仓比例为83.43%;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年底,仓位为68.58%。
两市共49只股票
跌破发行价
大盘向下破位之后,“破发潮”再度出现。
5月4日,宁波GQY(300076)和数码视讯(300079)创出了创业板新股上市最快“破发”纪录,4月30日上市的这两只创业板股票在上市的第三天即跌破发行价。截至5月7日收盘,两市共49只股票跌破发行价。
与此同时,“破净”现象也开始浮现,比如,4月27日,安阳钢铁(6000569)下跌2.95%,报收4.27元,成为两市第一只“破净”股票。随后,5月4日,华菱钢铁(000932)以5.33元报收,成为第二只“破净”的个股。
不过,截至5月7日收盘,已经有更多的股票濒临“破净”了,比如,河北钢铁的市净率只有1.02,马钢股份1.03,许多钢铁个股市净率也多数在1.1至1.3之间。
据说,钢铁行业破净的状况在近10年以来出现过两次。而最低的市净率值曾经达到0.7至0.8之间,而且这种状况10年以来有两次。 “即使说跌破市净率是安全边际,但现在距离历史低点也有一定距离。”有专门研究钢铁板块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钢铁的需求主要靠房地产拉动,在目前的地产政策下,因素比较偏负面。政策影响了房地产行业,顺着这个产业链下去,钢铁、银行都遭到波及。破发破净是很正常的现象,距离最低的市净率也还有一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