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收紧流动性行动升级 多项调控政策将适时出台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收紧流动性行动升级 多项调控政策将适时出台

加入日期:2010-4-7 16:07:39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央行调控升级
  央行顾问预计二季度可能会加息 多项调控政策将适时出台
  央行周四或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 显调控升级
  央行有望连续第7周净回笼
  3月强劲数据或致二季度加息 全年或加息两至三次
  央行正向独立转变 刺激政策退出或递次展开
  叶檀:半年内别指望美国加息 中国央行被架在火上烤
  影响
  沪指半日跌0.37% 因中国央行调控或升级
  大盘提心吊胆 只因怕经济数据倒逼调控
 
  央行顾问预计二季度可能会加息 多项调控政策将适时出台
  二季度物价上行可能性大
  经济实践表明,当我国GDP高于11%时,物价高企的可能性也随之放大。尤其是在经济需求、货币供应和食品价格增长发生三碰头时,通货膨胀风险颇大。
  对于3月物价指标,业界大都认为与上月2.7%的涨幅相差不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上月曾表示,由于食品价格在春节后将回落,3月份CPI涨幅可能低于上月的2.7%。近期来自商务部、农业部的监测数据也大体支持这一观点。
  但也有专家提示,物价存在超预期上涨的可能。兴业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3月份季节调整后的核心CPI将继续上行,带动物价同比涨幅达到2.8%-3.1%。猪肉价格虽然把食品价格往低拉,但粮食、水产品、鲜蛋、鲜菜、鲜果等价格在上涨,而居住等非食品项目价格也在上涨。
  今年CPI走势仍不明朗。西南旱灾为粮价稳定带来疑问、猪肉价格连续八周跌破盈亏平衡点,这些牵动力最强的食品类价格为CPI平添了几分变数。尤其是翘尾因素对未来三个月CPI的拉动分别达到1.3、1.6和2.1个百分点,二季度物价压力逐步加大。
  广发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年旱灾与粮价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物价更多是由基本面决定。比如2001年我国是个严重旱灾年,但当年粮食价格下降0.7%。2004年我国降水较为均匀,但同年粮食价格CPI上涨26.4%。当前的供需格局决定了农产品(14.17,-0.17,-1.19%)价格难以出现2007年的大幅上涨局面。报告称。
  至于非食品价格,除了居住类价格,目前并没有全面回升的迹象。从全年来看,业界对物价走势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年中将出现CPI高点,年底逐步回落。中金公司、安信证券等券商均持此观点。该观点暗含的逻辑是由于经济需求大体走稳,下半年物价环比不出现继续上涨。在翘尾因素的减弱下,物价呈现倒V型走势。这也是宏观调控部门希望出现的情形。另一种观点是全年价格高点可能出现在年尾。董先安认为,全年通胀水平将达到3.9%,物价高点将出现在四季度。但无论是哪种观点,二季度将迎来物价小高峰则成为共识。
  全年GDP增长或前高后低
  国家统计局将于15日公布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一些专家及机构预测,一季度很可能是我国连续第四个GDP反弹季,他们的分歧在于反弹高度到底是多少。
  从支出法看,推升一季度GDP的最大变量在于外需。尽管3月份我国可能出现贸易逆差,但从经济统计角度,去除价格影响后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增长水平将有所改善,再加上基期因素,一季度外需由去年的负拉动,转而变为对GDP贡献1-2个百分点是很有可能的。投资和消费两大领域去年分别为GDP贡献8.0和4.6个百分点。一季度这两者贡献度即使略有降低,三驾马车也可以拉动GDP增长11%以上。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达到11%以上,下半年逐步回落后,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在9.5%左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GDP将达12%左右,三四季度将回落至9%甚至更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同样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长将为12%左右,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
  事实上,一季度的良好增速背后已伴随着未雨绸缪的调控政策。去年底以来,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超预期的数据往往伴随着调控措施的接踵而来。业内人士把这种渐进的调控方式称为点刹,如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新开项目投资等。如果部分领域和行业调控没有收紧,一季度GDP可能达到13%。分析人士认为。
  然而,专家同时指出,一季度GDP的高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翘尾因素和刺激政策效应导致的,未来三个季度GDP很可能逐步回落。当前的经济增长局面固然乐观,但经济过热的论调难以成立。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应当是保增长。我们不能让经济再往下掉,否则又得回来抓保增长,就没有精力抓结构调整。第二是不能过热,过热后通货膨胀就稳不住。所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今年的核心。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表示,尽管当前经济增速较快,但还应关注非国有投资、出口、区域结构等指标情况,如果没有内生增长动力的启动,下半年可能重新面临经济转冷的风险。
  多项调控政策将适时出台
  由于经济需求偏旺以及部分行业调整需要,二季度将成为调控政策出台的敏感期。
  三率即利率、汇率和准备金率问题或将在二季度受到更多的关注。李稻葵认为,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二季度我国有可能加息,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他说,至于先于美国加息是否会导致热钱流入,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贷款量。
  分析人士还指出,与利率、汇率相比,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面较小,二季度央行动用该工具的可能性也很大。
  此外,对宏观经济影响较为明显的领域是房地产。3月以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楼市再现量价齐升态势。如果未来新一轮地产调控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二套房贷利率、继续清理购房优惠政策、对土地招拍挂制度引入多因素评判、研究推出物业税等。
  而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均在消化着政策可能出台的影响。部分人士指出,不必对调控政策的出台过于紧张,今年全年调控基调可能是前紧后松。以信贷为例,在3:3:2:2的相对均衡投放要求下,一季度的紧缩压力是最明显的,年底则可能相对宽松。又比如加息,由于物价及经济上升明显,未来几个月加息措施可能随时出台,但如果二季度按兵不动,也不排除全年都不加息。
  专家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接近12%,将创下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二季度可能是政策调控压力相当大的一个季度。
  具体而言,翘尾因素的迅速抬升,猪肉、大宗商品走势的不确定性将使物价成为二季度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加息等调控措施的时间窗口有可能就此打开;房价加速上涨则有可能倒逼更严厉的调控措施。
  然而,当前经济远非用是否过热来定调这么简单。在基期因素以及刺激政策增量效果递减的情况下,三四季度GDP可能回落至9%甚至更低。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稳不住,增长过慢则还得回过头来保增长。如何熨平经济波动,避免出现W型走势,被部分专家看作是今年宏观调控工作的核心。(中国证券报)


  央行周四或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 显调控升级
  周三有消息称,中国央行将于本周四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此举反映央行收紧流动性的行动升级,料将引发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升温。
  道琼斯通讯社周三引述交易员称,中债公司综合业务系统下的公开市场客户端显示出周四将有3年期央票发行,同时3个月期央票也将继续发行。此前,3年期央票的最后一次发行是在2008年6月26日。
  3年期央票的重启在市场预期之中。此前,3月15日~19日当周有1300亿元3年期央票到期,是到期量最大的一周,市场曾预期央行将于当周重启3年期央票的发行。
  由于4月份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合计为7010亿元,较3月的7760亿元减少约一成,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压力有所减轻。若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意味着其对通胀的忧虑升温。(全景网/陆泽洪)


  央行有望连续第7周净回笼
  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600亿元1年期票据,同时进行了8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单日回笼资金140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1800亿元,周二回笼后,本周还剩余400亿元可供对冲。预计央行本周将继续实现净回笼,此前央行已经连续6周共计净回笼资金6530亿元。
  根据公告,1年期票据发行价格为人民币98.11元,参考收益率为1.9264%,该利率连续第11次与前次持平。正回购利率也依然维持在1.18%,保持稳定。
  第一创业证券债券分析师宋启超认为,央行上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量不到1600亿元,主要是由于到期资金量减少造成的,而净回笼的力度并未明显放松。春节过后至今,央行大力进行数量型调控,在公开市场大量回笼资金,而央票利率持续稳定。目前,从回购利率等指标看,资金面仍然宽裕,但随着央行回笼的继续推进,资金面可能会逐渐趋于紧张。(新京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