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战略产业提速 寻伟大“巨人”公司_股票_证券_财经

新兴战略产业提速 寻伟大“巨人”公司

加入日期:2010-4-4 17:49:3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新兴战略产业规划提速
  新兴战略产业区域调研将结束 规划年底前出台
  李荣融呼吁央企加速退出房地产 转投战略新兴产业
  工信部:我国将采取四举措助物联网发展
  影响
  科技创新产业获政策大力扶持 三板块最具杀伤力
  新消费、新能源、新技术 基金开掘新兴产业三大金矿
  在新兴产业中寻找伟大的巨人公司
  物联网概念股一览
  智能电网概念股一览
  新能源概念股一览(一)
  新能源概念股一览(二)
  新能源概念股一览(三)
  新材料概念股一览(一)
  新材料概念股一览(二)
  生物医药概念股一览(一)
  生物医药概念股一览(二)
  生物育种概念股一览

  新兴战略产业区域调研将结束 规划年底前出台
  国家发改委一行正在日夜兼程。
  今天一组人马现正在上海和广东,这个区域调查后。第二个层次可能在4月初开始,主要将针对一些行业性调研。4月1日,一位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调研组人士对记者说。
  此前国务院已经成立了一个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部级领导协调小组,有8个部委参与,协调组设在了发改委,即将为9个产业出台一个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向的重大政策举措。
  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上述调研组,分别调研了湖南、湖北、浙江、辽宁等地,目前正在广东和上海进行调研。在调研期间,分别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意见。
  由于该调研组日程安排紧张,很多调研日程排得很满,有的省市仅仅只能走一天多一点时间。参与上述调研的一位专家指出,预计6月份国务院将出台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而相应的规划12月份可能会出台。而目前一些行业协会,正在加快推进本行业的战略产业规划尽快出台。
  以节能环保为例,该产业列入新兴战略产业,有望出台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规划的时间,有望到中长期的2020年。而环保部在参与制定上述规划时,也在准备单独在环保部门出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告诉记者,环保行业协会,主张单独再出台一个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如果真能推动出台这个规划,将有利于环保产业更快发展,过去环保部只有环境保护规划,没有环保产业规划。他说。
  区域调研即将结束
  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调研组的一位人士指出,预计从4月份开始,新兴战略产业的区域调研将结束,进入行业调研阶段,不同的行业目前已经开始了部分调研,这为6月份尽快出台促进新兴战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供政策依据。
  国家发改委到各地调研的同时,各地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以湖北为例,上月21日至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为组长的调研组,分别来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邮科院关东基地、华中农业大学水稻转基因育种中心等园区、企业和高校,分别就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进行考察。
  湖北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本次调研组21日到达,22日走访,23日离开,实际在湖北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天多,本次调研主要是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考察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但是调研组并没有对湖北如何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给以指导意见。湖北省目前也有了一些思路,但是肯定要等国家出了思路以后,湖北的规划才会正式编制。
  据悉,目前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已从2001年的4.6%升至2009年的10.68%,企业筹集科技经费已占全部科技经费的60%以上,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湖北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创业企业已成为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点。
  湖北发改委主任许克振在3月22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下一步将加快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包括加快制订和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选择若干具备突破条件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项目;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重点领域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上述产业与国家确定的方向一致。有说法是,国家发改委今年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等。
  多个规划交叉并进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行业正为各自的行业并入战略新兴产业而振奋,并力求助推国家尽早出台相应的产业规划。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记者获悉,此前国家最初编制上述规划时,是进入十大振兴产业领域。起初编制的时间和其他的振兴规划一样,为2011年。但是目前的编制时间,已经延长到中长期的2020年,同时名称和提法也改变。
  由于这个规划涉及到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很多指标涉及到调整的问题。
  比如国家确定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相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在15%。但此前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占到能源消费比重在15%。由于非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而言,多出了核能,因此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应该更大,而不是15%。
  而新能源规划则涉及到上述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如核能,属于新能源、非化石能源,但是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水能,不是新能源,但是涵盖在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因此新能源在2020年到底占能源消费量比重多大,新能源规划与其他可再生能源规划及十二五能源规划之间的指标衔接是个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告诉记者,近期国家已经对上述规划指标开始研究,过去的一些指标要修改,争取做到有效衔接,年底十二五规划出台,各个指标就清楚了。但是单位GDP碳排放和非化石能源在2020年的比重要求,可能不会变。
  同样,节能与环保产业规划被列入新兴战略产业规划时,环保系统也在加快促进单独出台促进环保产业政策意见。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有望出台总的新兴战略产业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然后分行业要出单独规划,此后再细分出单独的政策,比如环保部根据目前的节能环保规划,正预备单独对环保出相应的政策。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分会秘书长王家廉则判断,随着国家加大十二五环境治理力度,预计工业废水领域的投资将增加,比如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总需求约为1250亿元,年均治理投资为250亿左右。
  相应,预计十二五上述投资,将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75亿元。他强调,考虑到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大约有47%仍不达标,下一步国家将强化环保设施的监管,为此,企业应该要在末端治理上突破一些技术瓶颈,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和一些关键工艺和设备,来提高污染物去除的水平和效率。(.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李荣融呼吁央企加速退出房地产 转投战略新兴产业
  国有资本在一些成熟领域的股份可以下降,要进入代表未来发展的新领域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他说,随着市场竞争的规则逐步健全,国企将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稳妥地退出。他还表示,十二五期间,在一些成熟的领域,国有资本的股份可以下降,国有资本要进入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领域。
  李荣融说,16家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要提高认识,认真理解国家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
  有舆论认为国企在资金、市场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造成市场竞争不公平。对此,李荣融驳斥说,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获得很多优惠措施,但其表现却没有今天好。他强调,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到银行贷款,利率并没有优惠,在市场上竞争,产品也不会因为是国有企业而更受青睐。国企正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发展壮大的。
  对于此前社会关注的国进民退现象,李荣融指出,这几年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发展得很好,也有退出的,如三九集团。同时,很多国企不仅参与市场竞争,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负担实际上更重。如宝钢、武钢、鞍钢三家钢企,进行的都是市场化采购和销售,但这三家企业每万吨钢的用工数量比发达国家钢企高出82个人,而当前国企又不能裁员。我认为央企、国企并没有太多的政府因素或是外界提供太多的优惠条件。李荣融说。
  李荣融坦诚,在一些垄断行业的确没有太开放,如石油化工领域,但垄断行业的开放需要一个过程。他还表示,行业垄断的局面对国企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竞争者较少,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如2008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内的油价却不准同步上浮,为此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企业亏损了1680亿元。
  谈到国企改革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李荣融强调称,在一些成熟领域,国有资本的股份可以下降,国有资本要进入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领域。但等到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了,其他资本愿意往这个领域投资,国有资本又要逐步地退出。李荣融说。
  他还表示,未来国资委责任要放到监管上。国资委给企业确定好主业和发展目标,怎样发展是企业董事会该做的事情。现在一部分企业的总经理还是由国资委来选拔,将来要由企业的董事会来决定。(证券时报)

 


  工信部:我国将采取四举措助物联网发展
  近日,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透露,为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
  具体来说,这四项举措包括: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并结合物联网特点,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制订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京华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