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陆玲
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快速推出后,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改革,似乎只剩下一个悬念了:国际板。
4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被称为国际板,国内特指上海国际板,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次日,上海市政府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称,“国际板有望年内推出”。国际板建设已列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证监会和上交所对于国际板境内首次公开上市试点办法的草案正在进行讨论,标准一旦完善即可在上交所推出。
时机存争议
毋庸置疑,国际板作为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部分,是大势所趋。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要往开放方向走,“我不认为等过几年再推出国际板会更好。”
“国际板是美好的愿景,但问题是现在推出条件是否成熟?”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且在短期很难明朗。相较英美等国家,我国股价偏高。尤其是国家股、法人股未全流通前,让外国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完全是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谢百三介绍,深圳创业板的风光无限让竞争对手上证所心急火燎,催生上海国际板的鼓点开始更加密集和响亮起来。
“在很多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如果强行推出的话股市会下一个台阶,对A股是不可估量的冲击。” 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银华基金市场总监赵乐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开设国际板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怎么控制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海外市场的市盈率普遍在10几倍,而A股市场的市盈率起码也在30倍以上,创业板更是平均80倍以上的市盈率。让海外表现非常优秀的大蓝筹股在中国IPO的市盈率与国际接轨也很可怕,来到中国股市以后会产生比价效应,把A股的整体市盈率拉下来。
职业投资者皮海洲则认为,当前A股市场远未成熟,制度上尚存很多缺陷。此时贸然启动国际板,无疑会成为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来华高价圈钱的利器。
制度待修订
随着国际板的渐行渐近,国际板的一些规则制度开始成为关注焦点:上市公司选择标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关于保荐人的安排、上市公司的定价机制、所募集资金能否出境、挂牌形式等。
在发行主体上,登陆国际板的公司存在三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境外企业的在华机构,二是境外公司主体,三是红筹股。
“应该主要是以红筹回归为主。” 阿思达克研究部港股分析师王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红筹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国际板对其来说只完成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在信息披露上容易监管。红筹本身不是很缺钱,对A股的影响不是那么大,等适应后再慢慢推出外资企业。
此前,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曾指出,有关上海推出国际板的进展,境外企业直接在国际板上市(即IPO)是当前考虑比较多的方式,但也会考虑CDR(中国预托证券)的方式。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称,国际板刚推出不要搞得太复杂,直接发股票的形式最好,一步到位。至于发行品种、发行审核的问题,刚开始推出越简单越好。在规模上,国际板也要循序渐进。
此外,国际板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为解决B股的历史性问题提供了良机。贺强认为,至于现在还是不是要将B股合并到国际板,要看上海方面自己的想法和制度设计。
“合并B股不是不可能,但直接合并难度不小。不过,目前B股走势依然很强势,可以看出市场对政策是有期待的。”韩志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场外仍等待
虽然国际板尚未真正推出,场外等待的企业已经排起了长队。除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如移动和联想等,一些外国公司都对上海国际板表示了兴趣。近几个月,有意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相继被爆出,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纽交所、路透社、大众、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东亚银行等。
被称为“国际板第一股”的汇丰控股最近表示,一旦监管层放行,最快一个星期就能提交A股IPO申请文件。据媒体爆出,汇丰打算发行50亿英镑股票(人民币545亿),相当于2009年A股IPO融资额的三分之一。此前纽交所执行副总裁兼环球上市部主管简学麟曾多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希望纽交所能够成为第一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海外企业。
不过鉴于红筹回归可能会成为最早考虑的模式,阿思达克研究部港股分析师王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有望成为国际板首家上市公司很有可能是中国移动。此前有媒体报道,中移动正在与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国内券商进行磋商,而中金公司很可能成为中移动的主承销商。
除了企业在时刻准备着,有希望成为国际板上市公司保荐人的券商也在磨刀霍霍。华泰证券副总裁张海波近日表示,为筹划港股企业国际板上市,华泰证券投行部已经成立了一个10余人的工作组,直接联系有意上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由于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和财务制度非常完备,一旦国际板上市规则确认,这些公司立即能进入辅导期。 业界人士认为,在抢夺国际板的上市公司项目时,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等合资投行会更有竞争优势。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