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被重拳打倒的武士,刚抬起头又被重重踢了一脚。它能站起来吗?
“我觉得它还能站起来,不过需要时间养伤。”4月21日,深圳某基金经理说。
“彻底没希望了,它的位置应该让出来。”原华夏基金经理、现任尚雅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石波表示。
它就是A股大蓝筹,其组成多是金融、地产、资源及重工业制造业个股。过去10年这个群体不断壮大,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
“泡沫已经太高,需要缩水。”石波继续对大蓝筹进行攻击。
“风格转换”戛然而止
这次“大蓝筹”被打倒很突然。3月29日,代表大蓝筹的沪深300指数升83.54点,上涨2.55%。同日,上证中小板指数涨幅1.37%、中小板综指涨幅仅1.11%。
市场对题材股向“蓝筹股”的风格转换充满预期。次日,上投摩根认为,这种走势或是市场风格转换初现端倪。
此后,市场确如预期运行。尤其是4月13日,中小板综指下跌2.42%,沪深300则上扬1.2%。这种反差强烈的走势为风格转换提供了论据“砝码”。
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行业轮动基金经理许运凯认为,从维稳角度看,蓝筹股继续大跌的可能性很小,而前期中小盘股票的发力已持续相当长时间,不少板块估值过高。因此,资金从高风险、高估值的中小板及创业板流出,流向估值相对低廉、风险相对较小的蓝筹股,将是近期趋势。
擅长在中小盘股舞刀弄枪的游资也认可此观点。
4月6日起,游资集中营国信证券红岭中路及泰然九路的客户们连续数天收到营业部发来的短信——规避“小盘股风险。”9日起又提示,市场风格将从小盘股向大盘股特别是二线蓝筹股转换。
然而,19日,股指期货上市次日,两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指上演百点暴跌惨剧,个股哀鸿遍野,蓝筹股是重灾区,地产板块整体跌幅超过7%,沪深300跌幅5.36%。
风格转换进程戛然而止。
4月21日,两市只有32只个股下跌,但4.19大跌前已抬头的大蓝筹却落后于小盘股。19-21日,沪深300仍下跌2.32%,而中小板综指已上涨1.62%。
这三个交易日,位于沪深300市值前10名的个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平均跌幅达4%。
“今后相当长时间,大蓝筹们也不容易站起来。”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表示,房地产行业短期内利空消息并未释放完毕,可能视调控情况再调整。如此这般,受到牵连的银行、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日子也不会好过。而上述这些板块都是大蓝筹的聚集地。
4月21日,共计28只A股市值超过1000亿元(不包括H股股份),银行和能源分别占据8席和4席,金属冶炼2席、地产建筑1席。
谁是泡沫?
面对“风格转换”的失败,市场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短败或是恒败。
支持短败者善于从历史规律和经济数据中寻找论据。
比如,A股从历史看,小盘股月度收益超越大盘股的时间最多为连续5个月,分别是2006年3-7月和2007年11月-2008年3月。2009年10月以来,小盘股超越大盘股已达前所未见的6个月。
因此,推导小盘股获得超额收益不会永远持续,大盘蓝筹一定会起来。正所谓物极必反。
估值是另一个历史经验。截至4月16日,国信证券计算,中小板综指的动态市盈率49.54倍,而沪深300仅20.87倍。前者是后者的2.37倍。
4月19日,广发小盘、广发内需基金经理陈仕德表示,大盘蓝筹和小盘股的估值严重背离,甚至达历史顶点,这一情况未来会发生变化,因为中小企业未来的业绩不足以支撑高估值。中小板真正给投资带来巨额回报的只有两三家企业,成功的概率只有1%。
经济数据向好也为大蓝筹重新站起来提供了支持。一季度GDP增幅达11.9%,不仅高于10%的普遍预测,而且超出近期乐观者上调后的11.5%,同时3月份CPI仅2.2%。高增长低通胀是支持蓝筹股上涨的最好时期。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最先受益的就是强周期个股,而龙头多是大蓝筹。
因此,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近期称:“买银行股,喜欢哪只买哪只,闭着眼睛买,三年后翻两番;自视聪明的,奔中小板和创业板去,炒家都在那,但一般人恐怕玩不起。”
而恒败论者的思考逻辑跟短败论者截然不同。
“如果说小盘股有泡沫,蓝筹股泡沫更加泛滥。”石波表示,“我看股票估值不看市盈率、市净率,而看市值。”
石波解析,中国金融股、石化股的市值全球最高,这就是最大的泡沫。截至4月21日,前十大权重股的市值高达8.4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俄罗斯全年的GDP.
石波认为,4·19大跌之后,结构性调整才开始。因为随着重工业、城市化进程放缓,大蓝筹的行业周期已开始衰落,未来是低碳产业、3G、互联网等行业的时代,它们正在发展期。
“3年后,蓝筹股的位置应该换一换了。”石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