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三大运营商3G用户增长提速 长三角暗战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规划调研结束 地方融资大战提前上演 新能源等六大板块值得关注 新兴产业5朵金花有望迎风绽放(附18金股) 新能源:新兴产业主攻方向 三驾马车整装待发 新能源产业强势股之一 新材料:新兴产业基石 六大条件铺就成功路 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一 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二 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三 节能环保业:调结构加速行业迅猛发展 生物技术行业:前沿科技的全新投资机会 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一 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二 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三 三网融合:持续投资主题 38只 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一
三大运营商3G用户增长提速 中国联通日前公布3月份运营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联通3G用户净增75.9万户,较2月的净增47万户增长了6成,累计3G总客户约482.4万户,而2G用户3月净增87.3万户,累计2G总客户1.47亿户。 三大运营商日前公布的3月份运营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的3G用户的增速都在提升。 此前,在2月份,三大运营商3G用户数增速纷纷放缓。而3月份的运营数据无疑提升了市场对3G的信心。 中国联通日前公布3月份运营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联通3G用户净增75.9万户,较2月的净增47万户增长了6成,累计3G总客户约482.4万户,而2G用户3月净增87.3万户,累计2G总客户1.47亿户。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在20日公布了3月份运营数据。根据中国电信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中国电信新增330万户CDMA用户,CDMA用户总数达到6545万户,增幅也较上月有所提高。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数比上月减少140万户,缩水至1.84亿。 中国移动公布的2010年3月主要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已达到5.39亿户。中国移动2010年3月净增用户597.1万户,较2月份净增551.8万户有所提高,同时高于2009年月均净增长541.9万户的数量。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39亿户。其中,TD网络服务的用户数为769万户,较2月环比增长近8成。 20日,中国移动还发布了其201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中移动营收达1090.87亿元,同比增长7.7%。截至3月31日,中移动客户总数为5.3889亿户,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2228亿,净增1660万户,平均每月每户收入 (ARPU)为70元,平均每月每户使用量(MOU)为508分钟。(新民晚报)
长三角暗战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轮产业比拼的硝烟又在长三角燃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最近,上海市政府已设立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首批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上海的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3只基金正式揭牌运作,新能源、集成电路2只基金已签订发起出资协议。通过国家出资2.5亿元、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2.5亿元,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17亿元。江苏也不甘示弱。几天前,即4月15日,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各项对策时,特别强调,要尽快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同时,江苏省也正在酝酿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发起相关产业投资基金。 民资大省浙江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起攻击。本报从浙江省发改委获悉,浙江不仅要撬动庞大的民间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瞄准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领域。 显然,尽管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正式规划都仍未出台,但大战序幕已然拉开。 暗战:谨防产业同构再现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定位的同质,将成为下一轮长三角地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新桎梏。 据公开消息,江苏省未来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战略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环保、软件传感器等。 根据上海的上述几大产业基金投向,也可以看出其产业规划及发展方向上与江苏有诸多雷同。 而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将重点投向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在这一块,江苏、浙江也有着同样的发展导向。 不过,从长三角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整体表现来看,上海在多个领域近年来的表现逊色于江苏、浙江。 上海政府的一名官员指出,近年来上海因为一些案件,风声鹤唳,对国企改革畏手畏脚,民营企业缺乏活力,上海市新兴战略性产业转型也受到阻碍,很多产业,例如在风能、新材料等产业上没有江苏这么活跃。 技术和产业组织体制机制,少了这两方面就停留在纸面上了。上述人士说。而且,上海的弱点一方面是民间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基础,缺乏产业载体。 而提早几年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部署是江苏的优势所在,江苏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认为,江苏省新兴战略产业早已经在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有所突破,产业基础比较好。 江苏省发改委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我们的规划还没公开,但是早已经制订好,有些部门已经开始落实。 江苏省早年已经有产业基础,与单纯的规划就不一样;如果光有想法,但是原先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就会有问题。他说。 叶克林告诉记者,江苏省的新兴战略产业抓得比较实在,每年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都非常强。专为高新技术企业准备的省长基金,从2003年的3.5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多亿,在全国都走得比较领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部主任程向前则认为,上海在核电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上具有发展先机,江浙目前还无法望其项背。 长三角应充当探路者角色 针对目前长三角地区都在高调推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研究员徐逢贤认为,在这一轮转型中,长三角地区的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协调发展很重要,长三角地区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对传统产业产能适当压缩,但应当注意考虑均衡性。他估计,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8到10年,到2020年才能完成。 在这长达10年的转型期中,程向前指出,仅仅依靠规划的政策扶植,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如何激活企业的自主性,发挥市场力量是关键。 在这个层面上,不少专家认为,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利用既有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上率先破题。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保健品、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金额18.8亿美元。而从各季节的投资进度来看,创投及私募全投资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农工党上海市委还认为,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乏行业标准,如物联网的发展就面临行业标准问题。或者核心产品标准大多参照国外标准。如我国目前沿用的风电标准大部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转化而来,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农工党上海市委呼吁,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建设。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主导标准,谁就占领了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农工党上海市委表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太阳能、风电、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等重要领域标准化研制的资金支持力度。 不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展方面,长三角的一些动作也让外界看到了希望。如去年年底,在科技部的主推下,江浙沪在全国成立首个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致力于推进成熟技术集成和高端技术两大类创新项目,重点设立和开发用于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治理等过程的科学仪器与系统集成项目。并通过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
新兴产业规划调研结束 地方融资大战提前上演 新兴产业规划再次升温。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透露:中国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考虑鼓励外商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 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曾表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何时出台,张晓强微笑作答:年内应该会出台。 按照此前部署,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正在进行调研,力争6月前递交国务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正在编制当中,有望于9月份推出。 在新兴战略产业上,各地方正竞相比拼。本报记者采访发现,31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纷纷出台地方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规划思路已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结束大调研 在广州调研,是此轮调研最后一站。4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这样告诉本报记者。他表示,发改委多位领导非常重视调研,包括发改委主任张平、副主任张晓强等亲历多个地方,希望掌握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主动权。 4月初,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以下简称部际协调小组)就南下广州调研,之前已完成湖南、浙江、辽宁等地的区域调研。该部际小组由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与此同时,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由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任组长,负责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对此,发改委高新司一位官员透露:既定的调研时间为2月到4月,涉及区域调研、重点行业调研和政策问题专题调研等系列活动。调研之前由发改委上报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已获得国务院领导人的批示。 在调研的同时,发改委还要求各地上报地方版的规划。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曲木史哈就表示:规划思路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记者注意到,前不久张晓强在长沙召集中西部地区11个省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分别对四川、湖南、山西、安徽等省,就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了发言和探讨。当时,张晓强的观点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兼顾当前和长远。 地方暗战融资 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前期发展,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张汉亚说,各地都在为其酝酿新的投融资系统。 《华夏时报》记者从发改委获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提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去年10月,发改委、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参与者包括上海在内有7省市。发改委上述人士说。 其中,发改委、财政部与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5只基金,国家和上海分别出资2.5亿元,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17亿元。 基金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已拨付到位。某接近上海新能源基金的人士说,目前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3只基金正式运作,新能源、集成电路2只基金,尽管稍微慢一些,但已经签订发起出资协议。 与上海相比,武汉更是狂飙突进。据悉,武汉酝酿的某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方案中表述称:未来3年将设立大型产业投资基金1个,中等产业投资基金2个,基金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同时引进及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15家,2015年规模要达到400亿元以上。4月15日,武汉市发改委综合处一位人士更是放言:金融控股集团,其资产过2000亿元。 本报记者还获悉,航天产业基金已横空出世。该基金成立于1月18日,首期募集资金30.3亿元。在成立当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等多位高官捧场。该基金是国内首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投向涉及卫星、运载火箭、航天电子(600879)、航天育种等航天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及其相关领域,采用形式为有限合伙制。 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战略定位的确立,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正风生水起。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金额高达18.8亿美元,涉及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保健品、生物工程等。 既然是新兴产业,原来的一些既有资金扶持渠道,就需要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进行整合。张汉亚说,现在各地都在关注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和项目引进。 据接近发改委的一位专家分析,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家4万亿投资中,有相当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大批重工业项目,使得钢铁、水泥等产能更加过剩,原有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衡。目前转变经济结构,刻不容缓。在国新办会上,张晓强直言。 4万亿只解决当前问题,新兴产业解决长远问题。张汉亚也认为,4万亿投资以及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未能完全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中央只好推出新兴战略产业。(.华.夏.时.报 .杨.仕.省)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将出 配额制剑指电网企业 在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半个月后,一系列旨在落实该项法规增补项目的细则和新规在企业热切的期盼中呼之欲出。 4月15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表示,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配额管理办法》和《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两项细则的草案都已起草完毕,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有望于近期推出。 在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痼疾再次暴露:一直限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发电并网瓶颈和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在细则的修订中再次出现,成为细则出台的最大制约。 而众多可再生能源企业所最为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机制的制定,按照业内专家的说法,现在仍然没人能说得清楚。 配额制剑指电网企业 《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案于2009年12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在正式实施半个月之后,众多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均表示,由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因此暂时对业内没有明显的影响。 而企业对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的期盼则溢于言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问题既然已经立法了,4月1日开始实施了,那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光伏薄膜生产商、强生集团董事长沙晓林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任东明透露,目前各项实施细则都在制定当中,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配额管理办法》目前草稿已经起草完毕,已经上报能源局,做进一步的修改,近期可望出台。 在《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中,争议较大的一条,即原有的第十四条修改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全额和保障性即引来争议,专家认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本是强化有关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的责任和义务,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的重要手段。 但是,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法虽然规定了全额收购制度,但主要通过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履行并网协议来解决。当本地电网难以消化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或已经达到饱和时,全额收购将成为一句空话,无法履行。 这也是造成可再生能源企业面临发电并网瓶颈,众多风电、光伏企业发电无法送出,导致机器闲置的症结所在。 据任东明介绍,在目前上交能源局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配额管理办法》草稿中,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指标来约束电网企业,考虑以实际的发电量为基准,规定义务承担者在其全部电量的总量中,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固定比例或者固定数量。 这一比例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针对大的发电企业为1%-3%,而针对权益发电量超过500万千瓦的电厂,则要求达到3%-8%。 任东明表示,目前具体的配额比例尚在研究之中,将以国家发布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依据。 虽然配额尚未明确,但是义务的承担者已在草稿中得到明确,即电网和大型发电企业。 早在2006年推出配额制的时候,就因为大型电网企业的压力而最终没能如愿。但是现在,面对行业的发展瓶颈和国家发展规划,企业还是要负起相关责任,前述业内专家表示。 基金管理遭遇政出多头 另一个即将出台的细则--《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则遭遇到了政出多头的困境。
根据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原来国家财政设立的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改为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 基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年度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依法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等。基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农村、偏远地区的利用和建设等项目。 按照相关部门的解释,将资金改为基金将使这笔补贴更具有基金纵向管理的优势。除了行政成本大大降低之外,也可以做到收取,统一发放,以保证可再生能源投资企业按时获得收益,以鼓励其积极性。 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目前,在国家价格政策的支持下,发电市场势必不断扩大,原有的附加所收取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资金量会越来越大,按照资金的管理模式,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按照目前国家所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4厘来测算,每年此项资金总共将达到120亿元。而专项资金则有财政部每年安排相应财政补贴。 任东明透露,财政部近期刚刚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但是,在基金的计划使用过程中,并无其它相关部委参与,都是由财政部自己决定。 前述专家表示,各主管部委各行其是、政出多头,正是此前《可再生能源法》可操作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此次的修订,目的也在于避免这些问题。但是照目前的意见稿来看,可操作性还有待观察。 任东明也认为,在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金的用途为:给电网公司收集电价附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成本予以补贴,这与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的初衷并不相符。(.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晓.明)
新能源等六大板块值得关注 理财周报私募实验室研究员 曾芳/文 和聚投资总经理 李泽刚 所有新领域都可能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新消费模式,战略新兴产业、新城镇化将是未来选择个股主要领域。 具体来说,有六个板块值得关注。 第一个板块:新能源。 第二个板块:节能减排。 这两个概念应该是在过去一两年已经被市场认同了,但是在这两个板块里面的优势企业,或者具有成本优势,或者具有效益优势,这些公司你找到了,坚决持有,我觉得中国证券市场仍然会出现如海外的低太阳能等等,一旦获得技术上的突破、成本优势上的突破,能够很快迅速复制很高的利润水平。 第三个板块:信息网络。 现在带宽的突破从物理上已经开始解决互联网进入新的应用领域的物理上的瓶颈。现在三网合一,也开始从制度上突破互联网以及信息产业的融合,新的盈利模式,对于许多中小型公司一定会有重大的机会。 第四个板块:医药,特别是生物医药。 国内的医药企业,原来多数很差,但是我已经观察到有一批很优秀的医药公司,特别是在一些大病种行业,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等等,这些大病种行业里面一旦获得技术突破,金股必将诞生。 第五个板块:生物育种。 我自己非常看好玉米种子,行业供求关系,国家产业扶植政策,以及这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或者技术上新的突破,形成比较好的局面。在2010年就会出现一批这样很好的公司,因为上市公司已经出现拐点,这一轮上升周期对于行业自身的周期来说,很可能会延续三到五年,所以在拐点初始阶段,基本也是牛股诞生的地方。 第六个板块:航天航空。 2010年开始,也是国内相关工业,特别是像通用航空、零配件,与军工相关的板块里面,都会出现一批很好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