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出世行情拐点来临?_股票_证券_财经

股指期货出世行情拐点来临?

加入日期:2010-4-18 10:49:09

  2010年4月16日上午9时15分,万众瞩目的股指期货鸣锣开市。首批挂盘交易的四个合约品种,在波澜不惊中开启了股指时代的大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令枪响,却并没有催发“股指期货一开,好事自然来”的红盘期盼,也没有引发现货市场股票指数的掌声欢迎。相反,股指期货过于平淡的亮相出场,不仅让主板市场顿失方向感,而且让热望的股民一度茫然失措,真不知道股指期货出世,究竟是灾祸还是福址?但是,市场无厘头的下跌,还是出人意料,给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

  股市趋弱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如今,中国股市步履蹒跚,正行走在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尚难预料,是进是退皆有可能。退,则天高云淡;进,则海阔天空。这种时候,方显出投资选择的艰难,也预示着科学判断的重要。市场发展到今天,年内可以预见到的重大制度性变革,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都已经先后推出面世,但市场实际的相对反应都平淡无奇,几乎还没有展示出任何制度性的投资机会所在。完全可以推断在2010年余下的八个月,市场不会再有这些重量级的制度性措施,市场的走势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不仅是散户投资者最大的困惑,也是机构交易者迟迟不愿重仓投入市场的根源。

  考察沪指半年内的走势,可以明显看到,市场长期受制于一种无形的趋势压制,那就是去年8月4日的高点3478,和11月24日3361,以及今年1月11日3301这三点的连线。该趋势线目前落在3200附近。笔者原来预计,凭借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大外力作用,依托制度性变革的爆发力,市场有可能一举突破上行。可是,事实上,三千两百点关前,市场却表现得很是勉强,总是迟疑不决,不是围而不攻,就是攻而无果,纵使有两大制度性利好接连出台,也无法推动股指向前多走一步。市场却选择反向走低,难以逾越这一道天堑,无论如何解读都不是好现象,逆向思维观之,那就说明一定时期内股市趋弱的可能性,已经变成大概率事件。稳健的投资者有必要重新审视2010年股市投资的策略。

  小盘股炒作走向画句号阶段

  股指期货如此低调的交易,基本上不可能短期催发蓝筹行情。股指期货市场开板,无疑开启了中国股市历史的新纪元,也将深刻影响市场未来的盈利模式。但是,初期较小的规模、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只有九千多户的开户投资者,也不可否认制约了这种制度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纵观股指期货出世前后市场的表现,笔者感到2010年的行情,会向今年的天气一样怪异。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创业板和中小板突然爆发行情,而人们期待许久的行情转换,却是只见蓝筹股脉冲走势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转换作为。当人们开始认同中小板行情,放心介入时,却发现行情已经走到了尾声,迎来的确是小盘股大面积的跌停。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股市每年都有一个投资主题,也只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炒作热点。创业板群体能够星光灿烂熠熠生辉,既是市场资金逐利性深度选择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创新能力突围的结晶。也许,2010年股市最大的机会,创业板和中小板为标志的小盘股炒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画句号的阶段。这一判断正确与否,有待时间给出证明。

  -----------------------------------------------

  股指期货登陆 A股进入变局“前夜”

  作为中国内地市场首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1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推出股指期货意味着“蓝筹时代”的来临。这也让中国内地股市参与各方愈加关注:股指期货登陆,能否引领A股市场顺利实现风格转换?

  “在一个起起落落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若长线持有蓝筹股,很可能会‘终点又回到起点’,最终一无所获。”海通证券期货高级分析师雍志强说,这样的市场特点迫使机构投资者只能在两种策略中作出选择,或短线操作,或投机所谓“题材股”。

  这种状况或在股指期货上市后出现根本性变化——因为拥有避险工具,机构将敢于并乐于长线持有蓝筹股。雍志强分析认为,当机构认为市场面临风险时,可卖空股指期货合约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在市场走稳后对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平仓,并继续持有自己的股票组合。

  “这样既可达到保值的目的,又可降低财务成本和巨大的冲击成本。同时,机构持有蓝筹股,还可以在股指期货合约与股票组合之间进行套利交易。”雍志强说。

  可以预见,伴随股指期货推出,此前屡屡被市场热炒的“垃圾股”、庄股将逐渐边缘化,而恶意炒作的“降温”,最终会带来市场波动性的不断降低。

  事实上,早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夕、中小盘股独领风骚时,许多市场人士就断言,这一创新交易机制的亮相将引领A股市场实现风格转换。作为重要标的,大蓝筹股将成为市场“稀缺资源”。然而直到目前,大盘蓝筹依然未能走出价值“洼地”。

  预料中的风格转换缘何尚未出现?雍志强分析认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股指期货的功能发挥都需要一个过程。雍志强表示,一般而言,只有当股指期货名义成交金额超过现货股票市场交易额的50%时,股指期货的功能才会逐步得到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说,股指期货顺利起步意味着A股市场正进入大变局的“前夜”。

  来自中金所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4月15日,股指期货累计开户数已经达到9137个。

  雍志强说,以目前近万名投资者规模测算,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日均交易量可达2万至4万手合约,按目前每手合约近100万元的价值计算,日均名义成交金额将达200亿至400亿元,远大于海外其他市场股指期货上市初期的交易量。

  “由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时初始条件远好于一些海外市场,预计半年到一年股指期货名义交易金额即可达到现货市场的五至八成,届时股指期货将可有效发挥其避险和价格发现功能。”雍志强说。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表示,尽管短期内股指期货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比例有限,但随着各类特殊法人参与规则的逐步明朗,股指期货将迅速步入“机构投资者时代”。而机构投资的“蓝筹化”,将最终催生A股市场的风格转换。(上海证券报)

  期指背景下的A股运行趋势

  鉴于基本面要素的预期变化以及期指上市后的交易风格转变,在A股市场运行更为复杂的同时,规律性的特征也将日渐清晰。A股市场目前总体节奏应定性为震荡走高的慢牛行情,期间将受各种要素的影响。我们预计,7-8月份大盘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们以股指期货标的物沪深300指数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沪深300指数2-3季度最大可能运行趋势为:股指震荡上行,个股行情突出。指数运行将由震荡走高向加速上行态势转变,在5月末至6月初见本次上升段的高位。而回调阶段将在7-9月间出现,其中8月份最为关键。反映到市场指数上,7月可能形成指数上升阶段的第二个技术拐点,8月形成恢复性反弹格局。沪深300指数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的最高上限区域为3850-3900点。

  结合多种要素及预期,这一区域甚至可能是四季度初的上限。由于5-7月走势的复杂性及周期特征的制约,沪深300指数在3700点附近将是多空争夺较为激烈的区域。越早完成该区域的上升行情,则调整的压力也将越大。从基本要素及期指的交易影响分析,下半年股指的稳定性将会逐步增强。

  我们认为,沪深300指数股中的权重品种短期内较难有上好的表现。除基本面预期不明外,股指期货对于权重品种也存在平抑的作用,加之权重蓝筹品种的估值体系完善,在基本环境无明显转势之前,估计较难有资金的集中介入。况且在股指期货交易策略转变中,权重蓝筹品种筹码的集中度将降低,机构资金利用交易环节“定量”持有的可能较大。所谓“定量”,即持仓筹码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形下进行波段性操作。(宏源证券)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