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中旬,武汉塑料突然跌破平台,自9元跌至7.64元,不仅所有均线全部呈空头排列,而且还有效跌破了半年线,就在市场一片不看好声中,武汉塑料却从2月1日起,自7.8元起步一路上扬至11.8元,28个交易日的涨幅高达51%。并伴随正在策划重大重组的公告而停牌,让市场惊羡不已。究竟是谁买入了显然还未到头的牛股?
4月14日,仍在停牌期间的武汉塑料同时发布的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将答案揭晓——停牌重组前华夏系四基金和中邮核心齐齐建仓,时机拿捏之精准令人赞叹。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和基金同时先知先觉介入的,还有一位名为“孙慧明”的自然人,共买入131万股,甚至超过中邮核心的持股量,最新的市值达到1547.11万元。
孙慧明是谁?记者在对A股上市公司往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后发现,“孙慧明”并非首次亮相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在另一只湖北股——京山轻机的年报中,其也以310.42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按照四季度均价6.48元计算,投入资金量也达到2011.52万元。
而据记者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孙慧明自2005年开始,至今累计出现在7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之列。通过对相关个股的走势以及其加、减仓的情况等大量数据整理,我们发现,虽也有在熊市中小试身手还遭亏损的失败经验,但更多的是其在牛市中准确“捕捉”低价题材股而大举获利的成功案例。因此本次买中武汉塑料并不意外。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发现其操作理念和投资逻辑,供投资者参考。
独家统计
动用千万资金好抄底、喜题材一个不漏
通过统计和比较“牛散”孙慧明这几年来主要的投资,本报发现了孙慧明操作的五大特点。
特征1
资金超过5000万
从孙慧明在合肥三洋的操作上可以清晰看到,通过在合肥三洋上的成功投资,他将3000余万元的成本增值到5000余万元,并获利兑现。这意味着,他在退出合肥三洋后,能够动用的资金最少也在5000万元。
特征2
“抄底”时机精准
若按上述的资金,理论上讲在市场上“进出”并不容易,即便是挑到了合适的品种,也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场,才不至于拉高建仓成本。这一点,孙慧明做得非常到位。
以合肥三洋为例,他介入该股的时间为2008年第二季度,此时合肥三洋刚经历过一波大幅度下跌,股价进入低谷,他在此时完成了大部分仓位的建仓;而在2008年第三季度他建仓南方建材时,也正是南方建材经过一轮暴跌后的第二次下调途中,股价同样处于极低的价位;在2009年底建仓京山轻机时,该股处于触底回升阶段;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武汉塑料之时,也是选在该股在一轮暴跌后的上升过程中。无可否认的是,他精准介入时机使其建仓成本明显较低,也就摊薄了风险。
特征3
常与基金齐介入
值得注意的是,孙慧明的先知先觉往往是与基金同步的。
孙慧明介入合肥三洋时,也正是机构资金开始对该股进行建仓的时间,在孙慧明持股并加仓期间,机构资金也一路加仓,即使孙慧明退出,机构资金仍然在加仓。同样,孙慧明一季度进入武汉塑料前十大流通股东之际,华夏系基金占据了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四席,中邮核心同期也建仓100万股。
其操作和机构行动如此一致,似乎正好为本报改版以来《赚钱》版的整体思路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本报的《赚钱》版自改版后,整体思路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主力资金的流向。这当中,机构资金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从孙慧明的操作实例中可以看出,他这两次踏准机构资金的节奏同时建仓,过后都获得了不菲的利益。
特征4
屡炒题材股
除去介入时机都十分精准之外,上述实例还存在另一个共性:具有爆发性的题材。
其中,合肥三洋是由于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业绩连续大幅增长,漂亮的盈利情况推升了股价上涨,该情况直到2009年第三季度末还在持续;南方建材则是受浙江物产集团入主的重组消息提振;武汉塑料日前停牌筹划重组事项;京山轻机则是A股市场上首例MBO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的预期(对此,后文有详述).
特征5
缘何放弃合肥三洋主升浪
其实,在孙慧明退出合肥三洋时,即2009年第三季度,基金仍然大举加仓,更走出一波主升浪,涨幅再超过60%。此时孙慧明已全部清仓。其实孙慧明若能持股到第四季度,按其第三季度末持有的287万股计算,可多赚2014.33万元。
那么孙慧明缘何退出合肥三洋呢?从时间点看,他套现后的资金有2000余万元投入了京山轻机,而另有1000余万元投入了武汉塑料。目前,武汉塑料已经停牌重组,显示他再度成功“押注”。那么京山轻机会否成为下一个武汉塑料呢?巧合的是,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来自于湖北。
三大牛股
合肥三洋
总投入3251万元,合计套现5221万元
2008年二季度开始建仓,此后加仓至2009年一季度;2009年二季度开始减仓,三季度清仓。总投入3251.19万元,最终套现合计5220.94万元,一年多收益率60.59%
操作过程列表
时间股价表现均价操作成本
2008年二季度大幅下跌触底8.25元买298.70万股2464万元
2008年三季度冲高回落8.27元加15.2万股125.7万元
2008年四季度走出“V”型6.7元加4.3万股28.81万元
2009年一季度加速上涨10.54元加60万股632.4万元
2009年二季度维持强势13.04元减91万股
2009年三季度维持振荡14.04元清仓
南方建材
2008年三季度买入370万元,2009年一季度清仓,盈利53万元,半年收益率14.33%
操作过程列表
时间股价表现均价操作成本
2008年三季度暴跌后再下调5.09元买入72.81万股370万元
2008年四季度继续下跌持仓不动
2009年一季度开始回升5.81元清仓
武汉塑料
今年一季度买入1278.85万元,该股目前停牌筹划重组,股价升值空间巨大
操作过程列表
时间股价表现均价操作成本
2010年第一季度触底回升9.86元131.03万股1278.85万元
重仓1号
京山轻机
今年一季度社保减持,孙慧明买入2011.52万元,该股股价目前仍未出现明显拉升
操作过程列表
时间股价表现均价操作成本
2009年第四季度触底回升6.48元买入310.42万股2011.52万元
押宝京山轻机孙慧明为啥?
去年四季度,孙慧明买入京山轻机310.42万股,其间均价6.48元,投资2011.52万元。此前所有例子都是在股票经历一波较大幅度下跌后开始介入,此次有所不同的是,孙慧明选择在京山轻机触底后开始逐步回升的阶段进入。截至目前,京山轻机在7.3元附近,若其未曾减持,那么最新市值为2216.4万元,升值超过10%。
对比其同时接入的湖北股--武汉塑料则会发现,孙慧明所图必然不小。京山轻机本身盈利状况并不好,去年前三季均报亏损,只是在年底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取得了1分钱的每股收益。但深入分析基本面变化却会发现,公司未来前景或值得期待。首先,公司是A股市场不多有的完成了MBO--即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公司的股权结构已发生质的转变,管理层的利益已和公司的利益通过股权价值直接挂钩。并且管理层购买股权的资金还来自于银行贷款,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管理层做好公司的意愿定然非常强烈。
这从MBO后的种种举动中也可见一斑。
公司先在去年9月宣布“大手笔”进军汽车铸件生产:未来三年将分三期共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铸件生产线,产品主要包括制动器、离合器、缸体、缸盖等系列零件铸件;去年底,再度公告称已与大通证券初步达成意向,拟受让天风证券4.94%的股权,开始涉足券商。
如果和武汉塑料比较的话,可以找到两者间许多共同点:其一,武汉塑料此前也是业绩平平,为此控股股东最终选择寻求受让方进行重组,而京山轻机则在管理层推动下未来亦有极大可能质变;其二,两者均是湖北股,在湖北区域板块整体向好背景下,无论是从当地政府善加利用壳资源的角度还是公司受区域发展提振的角度,都存在明确的利好预期;其三,两者股价均不算高,武汉塑料启动前也在8元以下,停牌前经过连续拉升后股价也还不到12元,京山轻机更仅在7元附近。
种种迹象显示,孙慧明在京山轻机上的投资应不是“无的放矢”。
链接
与孙慧明并肩作战的“牛散”们
记者注意到,就在去年京山轻机完成MBO后,社保基金立即大举建仓650万股,但在一个季度后,又再大幅减仓450万股。
而有意思的是,在社保基金大幅减仓的同时,京山轻机的股东户数并未出现明显减少。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从社保手中接盘的,除孙慧明外,还有数名自然人。在记者深入调查又发现,这些自然人中不乏与孙慧明类似、战绩同样不俗的“大鳄”。
京山轻机中持有154.39万股的第五大流通股东黄国海,曾经在国风塑业2009年中报里现身,持有380万股。按2009年二季度的股价计算,市值约1865.8万元。随后国风塑业出现一波巨大涨幅,黄国海也在第三季度清仓,均价7.47元,获利达到972.8万元,一个季度的收益率高达52.24%。
而京山轻机同期的第九大流通股东文菁华,此前也和黄国海同时现身深桑达A,并且两人也是同时退出。在不同个股、不同时间点上“同进同出”,引人注目。更令人惊讶的是,深桑达A正是本栏中首期推出的“牛散”钟坚龙大量持有的股票,直至目前仍然重仓持有,而期间出入的黄国海、文菁华则在三个月赚得近15%的利润。
当然,第七大流通股东--胥晓川尽管持股仅105万股,但其在京山轻机上潜伏的时间却是最长的。早在2008年一季度,他便以53.89万股的持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不过,由于熊市的到来和公司的经营欠佳,股价此前曾大幅下跌,至今不过与其持仓成本持平。
重仓2号
武汉塑料停牌前精准介入
3月17日,武汉塑料因重大事项停牌。4月7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有的全部4032万股,并对受让方提出11项“苛刻”条件,包括2009年度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资产总额不低于8亿元;总收入不低于2亿元、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等。受让方将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武汉经开则回购上市公司现有全部资产负债。可以预见的是,在公司重组事项敲定并复牌后,其股价必定有所表现,孙慧明的这笔投资未来增值空间巨大。
值得说明的是,一季报同时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系基金占了四席,分列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大流通股东。中邮核心也建仓100万股。而去年末的情况是,无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数最少的自然人股东持股数仅44.9万股,这意味着,孙慧明在与基金们同行。
熊市操作
哥也不是神小额试水亦有亏损
本报记者发现,前述成功的例子,都是发生在2008年第二季度之后,而这个时间点,也恰好是沪指在2008年10月见底之后,进入了一波牛市行情,孙慧明上述实例可以说均是在牛市(或振荡市)中发生的。那么,在熊市中的孙慧明操作又如何呢?
本报记者通过统计以往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发现,孙慧明此前还有三次投资。这三次投资分别发生在2005年底熊市末期和2007年下半年熊市初期。
和在牛市中动辄几千万元的大资金不同,在熊市期间,孙慧明的投资额相对很小,操作时间也较短,这在海特高新和双鹭药业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2005年第四季度,孙慧明在海特高新的下跌轨道中买入31.93万股,按当时均价5.53元计算,建仓成本不过176.57万元。2006年第一季度该股继续下跌,但孙慧明已迅速离场,按其间均价5.08元计算,理论损失额在54.37万元,理论亏损幅度在8%左右。
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市场逐步启动,但仍处于牛熊市过渡阶段。孙慧明现身双鹭药业,但持股量仅有17.1万股,按当时均价2.91元计算,投入资本仅50万元左右。2006年第二季度,该股迅速拉升,单季涨幅高达42.32%,但当时的中报显示孙慧明在短短的三个月中仍迅速清仓,并未留守。按照二季度4元的均价计算,孙慧明50万元的投资获得28.4万元的理论收益,理论收益率高达36.8%。
虽然低仓位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但正是这样的仓位控制,使得风格激进、屡屡偏好抄底的孙慧明得以在熊市中避免大亏损。然而湘邮科技却让极为喜欢抄底的孙慧明终于撞在了铁板上。
2007年四季度,市场见顶回落逐步进入熊市,湘邮科技也自然随大盘下跌。此时孙慧明买入74.68万股,按11.68元均价计算,投入资金872.26万元。而该股在2008年1月稍作反弹后继续下跌,一直跌至2008年6月方创出阶段新低。而孙慧明此次来不及抽身,直到2008年第二季度才开始清仓,其间均价7.92元。按此计算,其卖出时仅能套现591.47万元,理论亏损280.79万元,理论亏损幅度高达32.19%。
但庆幸的是,孙慧明这次动用的资金仅为800余万元,和其牛市投入的数千万元相比,仓位上显然不算重,因此损失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双鹭药业
2006年一季度买入50万元,二季度卖出,盈利约28.4元,单季度收益率36.8%
湘邮科技
2007年四季度买入872.26万元,次年二季度卖出,亏损约280.79万元,亏损率约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