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指期货四合约高开后虽有小幅回落,但涨幅均在1%以上,12月合约更上涨超5%,成交量也逐步放大。
截至上午收盘,总成交量约30000手,截至11时30分根据中金所延时数据,5月合约IF1005报3433.60点,涨34.60点,成交24387手,6月合约IF1006报3472.00点,涨73.00点,成交2974手,9月合约IF1009报3534.20点,涨135.20点,成交1191手,12月合约IF1012报3576.00点,涨177.00点,成交1768手。
即使按照基准价3399点计算,四合约总成交量也已超300亿。
---------------------------
股指期货终成正果
3399点!这是中国首次上市的四份股指期货合约的挂牌基准价。
4月15日下午四时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公布了股指期货首批四份合约的挂牌基准价,相比一个小时前沪深300指数3394.57点的收市点位,4月16日上市的股指期货合约基准价在此基础上提高了4.43个点位。
“其实在3394点的基础上,3396点、3397点都是可以的,而之所以定为3399点,可能是含有‘天长地久’的意味,讨个好彩头吧。”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向记者表示。
记者为此致电中金所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询问挂牌点位是否含有此意,该负责人却笑而不答,“还是你们自己去猜吧!”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的办公室电话末两位数字恰好也是两个“9”,一位在期货市场浸淫近二十年的资深人士意味深长地说,“股指期货能够‘天长地久’地运行下去,确实是管理层目前最为关心的,毕竟能出来,就已经是大不易。”
期货公司三忙
“忙,实在是忙!”见到记者后,东证期货客户服务中心经理那丽丽向记者“抱怨”,近期加班加点已成为期货从业人员的工作常态,“像我们负责开户的,每天晚上不到九点基本不能下班。”
而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平日与记者私交不错的期货公司老总甚至以“太忙”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东证期货副总经理马俊峰告诉记者,期货公司主要忙三件事:一是投资者开户,近期前来公司开设股指期货账户的投资者明显增多;二是检测交易系统,为了避免在正式交易时发生故障,公司技术部门正对设备反复检验,并不断进行测试;三是召开以“维稳”为主题的准备会,“无论是交易环节还是开户环节,我们都要确保在安全上不出意外,毕竟世博会也要临近了,我们公司每个部门领导都签了责任书,出了事要担责任。”马俊峰说。
徐凌向记者表示,海通期货也是将防范风险作为公司最紧要的工作任务。“最近开户人数是增加得比较多,我们也相应增加了人员配置。与此同时,我们还专门开会讨论针对股指期货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与各家期货公司忙忙碌碌相比,股指期货的另一主角——中金所的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工作节奏基本保持常态。”中金所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其实,中金所毕竟准备好几年了,这个时候,他们反倒比较轻松。”一位期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可以说是尽在掌握吧。”
据悉,在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前半个小时(即八点四十五分到九点十五分),中金所将举行股指期货挂牌上市仪式,出席仪式的包括证监会与上海市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各大交易所的负责人。“与一周前的启动仪式相比,这次会相对简洁一些。”知情人士透露。
而中金所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透露,这几天中金所也为4月16日的挂牌仪式做积极准备,“像彩排就排了几次,毕竟时间要掐得很准;另外还有很多领导要过来,我们也要安排好出行工作。”
历史回眸
用一波三折来形容股指期货在中国的登场亮相,并不为过。
“股指期货经历了8年多的研究酝酿和历时4年之久的扎实筹备。”一位期货老人向记者感慨。
让时光回到2005年。当年9月26日,上海,首届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现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一席话,为日后的中金所筹备打下伏笔。
尚福林表示,随着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证监会将统筹考虑,积极探索,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
2006年2月8日,上海市召开当年的金融工作座谈会,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冯国勤在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由中国证监会高层挂帅的筹建领导小组已经成立。
至此,传闻已久的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筹建猜测终于得到官方证实,监管部门最终也为新交易所取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3月中旬,来自证监会、五大交易所和部分机构的筹备人员正式接调令飞赴上海,开始中金所的筹备工作。前述人士称,不少接到调令的人,后来成了当前中金所的班底。
而在2006年5月杭州西湖畔的筹备会议上,正式确立以沪深300作为股指期货首发标的。同时,这次会议也就中金所采用结算会员/非结算会员架构的共同结算模式达成共识,这是对目前中国期货界内部结算模式的颠覆性变革。
在此期间,一个外因促使中金所筹备工作进一步加速。当年新加坡交易所(SGX)表示,一个以中国A股为标的的指数期货(新华富时中国A50)将于9月5日在该所挂牌交易。
2006年9月8日,也就是A50指数期货上市后的第三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这是中国内地成立的第四家期货交易所,也是中国内地成立的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十天之后的9月18日,中金所就向各界发布了沪深300指数合约草案。与之前被曝光的方案不同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的合约乘数由原来的每点100元,变成每点300元。至此,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的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
虽然在随后的2007、2008、2009年,出于各方考虑监管层并未批复股指期货上市,尤其是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更让金融衍生品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冷静之后,市场各方终于认识到是监管缺失而非金融衍生品本身,才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如果当时有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或许我们的股市在2008年未必发生暴跌。”一位证券与期货人士表示。
2010年1月8日,成为期货人难以遗忘的一天。当天傍晚,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给出了3个月的准备时间。市场翘首以盼多年的股指期货,终于拿到了“准生证”。
接下来的准备工作便是井然有序:2月22日,期货公司获准受理股指期货开户;3月26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中金所上市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当天中金所同时宣布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而在2010年4月8日,股指期货正式启动,一个新的时代正式来临。(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