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_股票_证券_财经

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

加入日期:2010-4-15 8:09:2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目录:
  一、重要新闻点评
  国务院强抑高房价:问责任严信贷加新税
  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出炉 是否带来退出政策存疑  
  股指期货明日上市八大悬念待解
  二、主力动向曝光
  社保基金减持1530万股工行H股
  期指时代 散户有三种死法
  资金热炒回锅菜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航民股份、华峰氨纶、山推股份


一、重要新闻点评

国务院强抑高房价:问责任严信贷加新税

  □各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
  □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
  □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经济增速继续回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加快恢复;抗旱救灾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势头良好;财政金融平稳运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大,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这些表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会议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极为复杂,经济快速增长较大程度上还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在显现。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凸显,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内看,防灾抗灾形势严峻,夺取农业好收成和增加农民收入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特别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金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并存。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花更大的力气抓好农业生产。全力做好抗灾减灾工作。抓好夏收粮油田间管理,扎实做好春耕备耕,落实所需物资资金。抓紧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促进猪粮比价回归到合理区间。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做好金融调控工作。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和贷款跟踪检查,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三)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搞好市场调节,保障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督检查,遏制和严厉打击串通涨价、价格垄断等行为。加强商品供求监测、信息发布和价格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四)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各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五)保持内需合理稳定增长。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培育消费热点。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抓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六)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七)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加大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力度。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完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稳定进口促进政策,继续增加进口。做好利用外资和走出去工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对境外投资项目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风险预警。(九)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紧出台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村、财政、金融等方面改革力度,推进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改革。(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做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中财简评:今年以来各地房价依然快速上涨,中国官方频频表态,房价的加速上扬将引发新的调控措施加速出台。具体可能包括四方面:一是推出房产税,先在个别高房价城市试点,主要是将高档住宅、多套住宅纳入征税范畴;二是进一步紧缩房贷,第二套以上住宅首付比例可能还会提高,贷款利率也可能再提高;三是调整经营性用地出让方式,综合评标法将进行推广,但不会全面否定挂牌和拍卖的方式;四是土地增值税等将严格征收。

  
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出炉 是否带来退出政策存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今日(15日)上午将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数据指标并回答记者提问,居民物价指数(CPI)料成各方关注的焦点。不少机构及专家学者预测指出,一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央行则有可能重启加息。
  CPI走势或成影响加息重要因素
  对于各方关注的一季度GDP增速,不少专家与业内人士都认为将超过11%,这引发了市场关于经济过热的忧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指出,预计一季度GDP增速11.6%,他表示一季度GDP增速应该是年内最高,之后三个季度增速会回落。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也表示,预计一季度GDP将处于11.5%至11.8%之间。香港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预期,由于借贷增速仍然较快,加上经济环境改善,内地首季经济增长或加速至12%。
  而经济学家方面预计,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达到2008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在出口与消费保持强劲的支撑下,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维持在19.5%的高位,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5%,显示经济强劲复苏。他认为,2010年投资可能超预期增长,并带动全年GDP增长超过10%。
  著名经济学家、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大中华主席胡祖六则表示,中国何时加息,主要取决于国内物价水平和经济走势。他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加息了,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加息,主要是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决定的。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道理。他说,CPI走势是影响加息的重要因素。
  货币信贷回落显现调控政策显现
  央行4月12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8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60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92亿美元。但是,考虑票据融资减少2690亿元,剔除票据融资后,3月份的实质性新增贷款达7797亿元。
  对于3月份的货币信贷形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信贷增长如期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以及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未来信贷均衡投放的格局已经初步确立。
  虽然一季度信贷回落趋势明显,但也有经济学家表示,3月份实质新增贷款其实不低。紧缩预期仍难放松,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还有可能。单从信贷数据而言加息可能在降低,但需关注今日公布的实体经济数据。
  加息时间众说纷纭二季度将成关键点
  上周,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由于利率较高,引发市场即将加息的猜想。在加息疑云的笼罩下,上周A股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尽管对于加息的具体时间点众说纷纭,但目前市场较为统一的说法是,二季度是个重要的时间段。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指出,目前存在加息预期,但4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指出,即便央行在第二季度加息,也应该是在后两个月,而且即使有加息预期,也不新鲜,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情况,澳大利亚从2009年10月份就已经加息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李义平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过高的GDP增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不协调的。如果GDP增长12%的话,那么加息就不远了,对于何时是可能的时间,李义平表示,可能会出现在二季度。
  此外,包括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在内的多位国内外投行专家都预计,中国央行在二季度有可能开始加息。龚方雄认为,全年升息次数在2到3次之间,每次幅度在27个基准点左右,一年期利率今年有可能上升到3%以上。然而,在谈到加息对市场的冲击时,龚方雄认为,由于市场对此已有充分准备,如果加息,对股市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从央行货币供应速度看,央行流动性的收缩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短期内,加息预期也不那么强烈,但长期看,如果物价再继续上涨的话,央行就还有加息可能。他预计的加息时间在年内,即二季度和三季度都有可能,但加息幅度应该不大。
  中财简评:如果3月份CPI小幅回落至2.4%左右水平,那么将基本符合此前的市场预期,3月CPI同比小幅回落,显示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加大,虽然仍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但并没有进一步增加央行加息的压力。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