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股票加点味精_股票_证券_财经

给股票加点味精

加入日期:2010-4-15 9:28:23

  某人的朋友办了一家公司,拉他入伙。由于这位朋友形象较好,因此他不仅自己入伙,还拉了很多朋友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开头几年,他们都觉得这家公司不错:10亿的净资产,可产生两三亿元的税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高达百分之二三十。而且公司的成长性似乎也不错,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的市盈率不到20倍,比市场平均市盈率低1/3左右。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家好公司、好股票。

  但几年后他们发现了问题。首先,这家公司的负债率极高。净资产10亿,总资产却有11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0%。而且把2亿的净利润和110亿的总资产一除,资产报酬率就变成了1.8%。万一在经营方面出了岔子或纰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倒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一家需如履薄冰般小心经营的公司。

  其次,即便是1.8%的资产报酬率也是因为它受到了额外照顾。国际上,同类型公司的同类型产品的买卖差价只有一个百分点。但由于这家公司过去的资产质量一度很差,为了帮助它摆脱困境,改善资产质量,有关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把它的买卖差价提高到2个百分点。因此,其良好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体消费者为它义务埋单或捐助的结果。这方面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就接近1亿元。进一步计算他们还发现:从买进到卖出之间的成本约为0.67%。如果把买卖差降低到一个百分点,那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坏账率最多不能超过千分之三,否则,公司就会亏损。而历史经验表明,这家公司的坏账率常常会达到甚至超过1%。万一政策制定者取消了让全体消费者为它捐助的政策,岂不大为不妙?

  更让人郁闷的是,虽然它每年都会给股东分红,但每隔几年,它总要让股东再掏一次钱。每次掏的数量都远远超过过去数年公司所产生的净利润总额,更不用说分红总额的,常常是分了几毛钱后就再掏几块钱。如果不掏,公司的正常经营就会成问题,更别说成长了。总之,几年下来,他们发现,所谓投资所得竟然全是“蜻蜓吃尾巴,自己吃自己”,把自己的钱掏给公司,然后再以红利的形式返还一部分;所谓高增长基本上也是靠自己的钱堆出来的。于是,他们决定不再投资这家公司了,因为这是一家坏公司,至少不能算是一家好公司。

  两年多前,一位朋友问我对银行股的看法,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隐去名称,问他这是一家好公司吗?他说不是。我说:如果我在这家公司名称后加上“银行”两字呢?他有点尴尬地笑笑说,那不一样,那是银行股啊!不是一般的公司!

  同样的状况,如果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就认为它是一家坏公司。如果换成了银行,就被认为是一家好公司。这种现象至少可给我们下列几点启发。

  首先,股票是要有光环的。有光环的股票和没光环的股票,市场会对它产生不同的好坏评价。关于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那时科技股还很少,和一位朋友谈到清华同方(现同方股份(600100))的估值问题,这位朋友说,单凭业绩,这家公司值10元,但它是科技股,所以要加上10元,再有“清华”两字,再加10元,所以这只股票应值30元。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结果却非常正确。

  其次,一只没有光环的股票被低估或许才是真正地被低估了。公司名称乏味、主业乏味,是彼得·林奇挑选成长股的一个重要前提。道理很简单,因为光环是值钱的,所以,头戴光环的股票其股价都已包含了光环的价格,再如何低估其实也低不到哪里去。而没有任何光环的股票,因其本身就没有光环溢价,才有可能被真正低估。因此,在乏味的股票中挑选潜力股是一种可行且可靠的长线投资方案。(作者为上海金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暨运营总监)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