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悲剧不应发生 水皮:股市泡沫 吴敬琏:双重危险_股票_证券_财经

叶檀:悲剧不应发生 水皮:股市泡沫 吴敬琏:双重危险

加入日期:2010-4-10 9:32:4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笔夫:油价近看地缘政治 远观建设狂潮
  伊朗核问题显然正在成为国际油价的最重要因素。围绕这一问题,大小国家间的外交正频繁交织。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消息,以色列情报部长近日访问了中国,与中国分享伊朗核武器研制进程的情报;而同样是这家媒体披露,中国罕见地派出了一名将军奔赴以色列,了解以色列空军的打击能力。
  西方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制裁方案已然成形,中国一票成为关键。中国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是,制裁是否会导致伊朗原油供应中断,当然这不只是中国所担忧的问题。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紧接着访问了中国,他似乎有意向世人表明,制裁导致原油供应中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意在安抚中国的沙特则作出承诺,一旦因为制裁导致伊朗原油供应中断,沙特愿意向中国提供比伊朗更加便宜的原油。
  关于石油问题,另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是,奥巴马政府突然改变现行政策,允许石油公司开发墨西哥湾近海石油资源,众多分析师一致将其解读为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笔夫认为,这样的解读过于粗心大意和缺乏想象力,美国近海原油开采问题是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民主党总统主动地解除禁令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同寻常。从历史经验分析,美国总统经常依赖于情报部门的重要情报进行独立决策,因而不排除这一次也是如此。可能的情况包括,美国人已经充分估计到伊朗核问题最终将会导致中东地区原油供应中断,奥巴马总统作出这一决策仅仅发生在副总统拜登访问以色列以后的不到一个月内,在这次访问中,这位副总统的最重要使命是,明确告诉以色列人,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必须事先征得美国同意,只是不知道美国人从以色列领导人那里是否得到足够的承诺,至少,最新的迹象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都必须做好应对以色列空军冲动行事的后果。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开禁近海原油开采,当初美国人设定近海石油开采禁令表面上是环保方面的原因,实则是囤积居奇。美国的能源政策非常明确,就是尽量将资本投向中东,在中东及全世界石油资源枯竭之前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原油资源储备,全世界正在解读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全球石油产出何时达到峰值(peak oil),对于这个指标的掌握,美国人应该是最在行的,可能的情况是,美国人已经先于世人找到了全球石油产量峰值的到来的确切时间,从而未雨绸缪,为自身未来若干年的能源安全提前准备。
  无论以何种原因解读目前的原油价格趋势,显然,对短期内供求基本面的解读已不是最好的方法,目前美国原油库存仍在高位,相当于尚未完全恢复的全球经济,OPEC短期内剩余产量充足,但是看来对于价格的影响有限,地缘政治和国家间战略是最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全球性的资产泡沫正在使资源供给的前景更加堪忧,这将给资源和能源提出全新的课题。就中国方面而言,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泡沫程度更加真切,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泡沫继续放大的最大动力。继上月湖北省抛出令人瞠目结舌的12万亿投资计划后,重庆市也祭出了万亿元投资计划。2008年以来,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全部纳入了区域性发展规划,这促使地方政府非常有依据地制定庞大的建设规划,他们依托多达3000多个地方融资平台轻而易举地筹得巨额资金,这些融资平台70%以上是区县一级平台,他们通过大量举债用于对政府建设资金的维持。地方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多头举债行为少有制约和谨慎评估,偿债能力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很多政府方面对于自己属下的平台公司负债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中国银行(601988)系统对于公共债务的过度信任成就了地方融资,银行热衷于地方项目建设将使自身陷入难以估量的长期风险,同时也引发了当前资产价格暴涨导致的社会矛盾。
  更大的地方建设高潮的到来无疑将增加中国对于全球资源的依赖程度。正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世界铜业大会预计,未来中国将购买全球铜产量的40%,2009年,因全球经济滑坡,铜的消费量减少了29%,但是同一时间,中国的需求量却增加了38%,占比全球需求量上升至36%。而据估计,2010年,中国将消耗掉700万吨铜,占到全球总消费量1700万吨的40%。
  中国对贵金属的需求也正在与日俱增,在过去的五年里,消费量正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43公吨。目前中国的黄金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3%,但问题是,中国的探明储量只占到全球储量的4%,由于金价上涨的诱惑,中国主要金矿企业加快了开采速度。按照世界黄金理事会的估计,中国将会在6年内开采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即使仍有剩余产量,其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将会骤然增加。
  但是黄金价格上涨的理由还在于其金融属性,笔夫上周的策略周报认为,由于从美国到欧洲,公共债券已经不再为投资机构所信赖,因而黄金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避险天堂,目前欧洲债务危机远未结束,中国的地方债前景并不乐观,未来如果出现偿付危机,将会使黄金的相对价值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2/5的人口同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就印度方面而言,目前的人均GDP水平与中国2000年左右相近,而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起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内,印度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争抢资源的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资源枯竭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快得多。


  金岩石:楼市不在崩盘前夜 而是超级泡沫升腾前夕
  坊间流传着一个楼市崩盘时间表,作者大概是刚刚看完美国大片《2012》后一时兴起,看到中国楼市和日本楼市崩盘之前的三年惊人相似,于是臆测了楼市即将崩盘的警世危言。较早提出中国楼市在重复日本式超级泡沫的学者中有我一个。认真比较中日两国楼市的价格曲线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为若干关键性经济指标的相似性,不是日本楼市崩盘的前夜,而是超级泡沫升腾的前夕。
  日本楼市的崩盘是在1991-1992年开始的,至今约20年,累计下跌近70%,主要原因是地价下跌,1992年至今,日本地价的下跌幅度超过50%。俗话说,土地是面粉,房产是面包,面粉与面包的互动,背后是人口与货币的流动。人们今天关注土地在招拍挂之中地王频现,地价上涨推高房价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年的日本,地价飙升的阶段发生在1975年之前,特别是1961-1973年间,此后地价涨幅趋缓,1985-1991年间,地价的平均涨幅仅为7.6%。若拿日本与中国比较,中国刚刚开始地价飙升,而房价脱离地价相对独立的疯狂上涨将发生在下一个阶段!
  再看城市化的进程。右图说明:中国目前45%-46%的城市化率在日本是1965年前后的比率,日本在1985-1992年间是城市化率61%-63%,即城市化最后完成的阶段。城市化通常是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加速。此时城市中产阶层逐渐形成,都市生活的主题从衣食提升到住行、从柴米油盐到股市楼市,这时才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推高房价。按照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标准,中国现阶段大致相当于日本的60年代末。日本经济是在60年代初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在1968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再看城市交通网的形成。日本的高铁时代发生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而中国的铁路提速是在1997年才开始的。在1997年,全国铁路的平均时速不到60公里,过去12年完成了六次铁路大提速,现在主要铁路的时速超越200公里的追风速度,走完了日本铁路20年的路,超过日本1980年达到的水平。高铁时代是日本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人口流动与货币流动导致财富向大东京都市圈集中,房价上涨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不仅脱离了城市原住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脱离了地价上涨而特立独行。在城市交通网形成之后,1984年,日本提出把东京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东京楼市如火上浇油,东京股市如礼花齐放,两大超级泡沫相互激励,先直上云端,后飞瀑而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楼市泡沫,目的不是要再拍一部好莱坞惊险大片,而是要防范资产泡沫的破灭及其诱发的金融风险。资产的泡沫化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常态,这是现代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体系所必须支付的代价,所以在凯恩斯主义时代,资产泡沫的生成与破灭逐渐演变为现代经济的周期现象。
  在资产泡沫的生成阶段,泡沫化的资产是一种财富形态,通常伴随着经济从复苏走向繁荣,虚拟经济的繁荣产生泡沫,实体经济的繁荣在泡沫中升腾。此情此景亦如老子曰:道者,有无相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在这个阶段,部分资产泡沫会在实体经济的繁荣中化虚为实,转化为真实的财富。由此演绎,资产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化虚为实的比例就越高,所以要学会与泡沫共同成长。
  在资产泡沫累积过度或过快膨胀之时,国民经济进入非理性繁荣的阶段。本阶段资产泡沫吹弹可破,随时可能因偶然事件触发泡沫破灭而酿成危机。危机爆发的经济破坏力因时因地而异,一方面取决于国民的风险承受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干预的及时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还是以日本经济为例,1989-1992年间,楼市股市两大超级泡沫相继爆裂,从最高点计算,两市的指数跌幅都超过了70%。但经过了长达20年的颓废,日本至今依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不能不感谢超级泡沫生成阶段所积累的巨大财富。如果把一个超级泡沫的长周期看做是一个经济轮回,日本经济的起飞和陨落震惊世界,盈亏相抵,日本经济发展的净效益还是很高的。当然,我们不应该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覆辙,而应该从日本楼市的暴涨暴跌之中看到化解风险的致富之路。
  泡沫化的财富来自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富贵险中求,财富即风险。从长期的经济周期波动中理解资产泡沫的经济效益,人们就能够接受下述结论:资产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资产泡沫的漠视与恐惧;捅破泡沫很容易,而难能可贵的是让资产泡沫化虚为实,化险为夷。至少可以说,我们有能力延长资产泡沫的生成周期,抑制其过度或过快的膨胀,延缓其爆裂或破灭的时间,化解其破坏或震荡的冲击。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