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透露哪些政策信息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透露哪些政策信息

加入日期:2010-4-1 8:06:3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备受关注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日前召开。会议特别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此前市场关注的加息、汇率等热点问题,央行披露的信息中并未直接提及,市场人士认为……。

  导读:
  央行再促实现全年信贷目标
  央行微调口径 强调信贷相对均衡投放
  央行重申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中小机构成调控对象
  央行声明新表态:信贷增长从合理变适度
  季度例会公告 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措辞有何新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透露哪些政策信息?
  成思危:目前不宜加息
  3月份新增贷款约六七千亿

  央行再促实现全年信贷目标
  货币政策委员会首季例会对人民币汇率只字未提
  昨日傍晚,央行网站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内容。和去年四季度例会内容相差不大,央行依然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有周其仁、夏斌、李稻葵等三位新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入,是次会议备受关注。但从央行最终发布的新闻稿来看,对于如何管理通胀预期这一近期引起广泛猜想的问题,央行并未释放出更新的信号。
  央行依然强调,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以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不过,央行也表示,将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何谓可持续性,对此,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还是指要控制各大银行均衡投放信贷。
  央行称,要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
  这一措辞,要较上次例会时的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放款,避免过大波动略微严厉。目前,政府计划今年全年新增信贷7.5万亿元,而今年前两月,各大银行已经放贷约2.1万亿元。
  对于央行的最新表态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昨日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退出,并且已经在退出。
  她进一步指出,目前货币政策退出的主要标志,正是将今年的新增贷款额度调低至7.5万亿元,并一直在强调控制信贷额度。
  而综观各方观点,对于央行加息,大部分的专家依然认为,这(加息)应该取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否进一步加剧。
  此前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为2.7%,接近3%这一公认的通胀警戒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近期热议的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前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依然和上次例会一样,只字未提。
  在人民币紧钉美元20个月之后,美国近期持续就人民币应升值向中国施压,不过,本周开始,两国之间的紧张情绪似乎出现趋缓迹象。(东方早报)


  央行微调口径 强调信贷相对均衡投放
  备受关注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日前召开。会议特别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
  记者注意到,与去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例会相比,此次会议在信贷的均衡投放前加上了相对二字。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央行认为信贷投放还是要与实体经济需要、投放规律相适应,而非简单均衡,全年的信贷投放仍将是前高后低。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新增贷款7.5万亿元左右。此前有传言称,监管层要求今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要按照3322比例来控制。据此推算,3月信贷额度仅剩1500亿元。但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根据目前形势,简单的3322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3322可能需要向传统的4321转变。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相对均衡是与去年相比,今年信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而且信贷投放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展开情况以及实体需求,不能因为刻板地遵守所谓的均衡而违背经济规律,要允许各月份、季度的小幅波动。
  对于市场极为关注的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调整,此次会议并没有给出明确信号,而是与最近数月决策部门的公开表态一致,即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但原央行货币研究局局长景学成表示,这一表述并没有降低央行加息的预期。此前有专家预计,中国已进入了加息窗口,4月份就有可能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例会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新成员加入后的首次会议,市场此前对汇率政策的变化抱有一定期望,但央行昨日发布的消息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表述。(.上.证)


  央行重申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中小机构成调控对象
  本报讯 央行昨天公布了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一季度会议内容,央行表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再次重申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不过对外界关心的汇率问题,央行此次披露的会议内容中并未涉及。
  市场实际利率已经提高
  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会议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物价指数未出现明显趋势性上涨时,不会令央行改变目前适度宽松的基调。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因为基数效应,3月CPI可能开始回落,令第一季度CPI总体温和回升但未能超预期,这已奠定了全年物价保持温和的基础,将令市场通胀预期有所弱化。他认为,除非突发情况令某个月CPI超3%或连续数月维持在2.5%以上,否则即便超2.25%,加息概率也不大。
  虽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央行也未调整官方的存贷款利率,但由于逐渐紧缩的操作手法,已经令市场上的实际利率上涨。刘煜辉表示,目前由于各家银行信贷控制严格,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已不如去年方便,企业的信贷成本也在提高。此外,银行议价能力上升,利率优惠逐渐消失,效果已经等同于提高利率。
  此前,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分析师娄刚表示,从1月到3月,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利息的打折逐渐消失,这已经是加息的开始。
  中小金融机构或成调控对象
  在经历了去年的疯狂放贷之后,控制信贷是央行目前的重要工作。央行昨天表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将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
  7.5万亿的信贷增量,今年前2个月即达到2.09万亿元,用完了全年目标的28%,其中中小银行成为放贷的主力军。监管政策对大型银行控制的较为严格,前两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增速确实过猛,但也有可能是季节因素,因为1、2月份的三农贷款往往较高,不排除这些贷款流向了农村领域的可能性,央行也在观察。央行信贷统计处的相关人士表示。
  鲁政委表示,如果3月份的信贷数据没有超出预期,4月应当会是一个难得的政策真空期。信贷数据超预期的可能性依然无法排除,特别是如果小机构继续扮演挑战均衡投放节奏的蚂蚁雄兵的话,越来越多的小机构将宝贵的信贷资金配置于行政级别更低、财政状况更无保障、从而风险更高的地方融资平台,而非央行所希望的支农领域,中小银行可能因此而成为未来调控指向的对象,仍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近期或将渐变汇率形成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会议内容未提及汇率问题。
  去年四季度的例会报告也未提及汇率问题,监管层在淡化外界对汇率升值的预期和舆论压力。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刘煜辉则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监管当局化解人民币汇率的一个突破口,人民币汇率将逐步地放开单一盯住美元的形成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受美元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强势影响,2010 年以来人民币实际上又跟随美国经历了一轮升值走势。实际上,人民币对外价值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局面:对美元低估,对其他货币高估。从另一个角度看,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强烈打击了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未来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趋势不可避免。中国原先单一挂钩美元的汇率体系,很有必要改成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胡月晓认为,央行此前一直强调的汇率灵活性仅是指挂钩货币,即盯住对象的变动,而非对美元升值。(.新.京.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