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透露哪些政策信息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透露哪些政策信息

加入日期:2010-4-1 8:06:3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央行声明新表态:信贷增长从合理变适度
  信贷增长从合理改为适度
  货币委员会新表态
  作者:记者 刘振冬/北京报道
  市场预期未来信贷控制可能更严
  经济参考报报道,央行3月31日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声明,声明的政策口径与央行前期的表态略有不同,首度提出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此前央行的表述均为合理增长。而且,这一历来惜墨如金的声明,这次将颇多笔墨放在了信贷总量调控。分析师预期,未来或将进行更为严格信贷管制,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但近期加息的概率不大。
  与央行前期的政策声明(包括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年度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等)另有不同的是,此次的例会声明表示,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这一表述是首次出现在例会声明中,也表明了央行信贷总量控制、投放节奏管理任务的重要性。
  对于货币当局来说,今年的货币信贷控制目标是:M2预期增长17%左右,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但是,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近2.1万亿,信贷规模控制任务的压力颇大。此次例会声明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中即有一句表述,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货币信贷总量调控方面,例会声明的表述为,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但此前,央行的政策声明的表述均是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认为,此前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次又提出引导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实际上央行已在收紧信贷政策。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如果3月份最终的信贷数据没有超出我们预期的2000亿至4000亿,4月应当会是一个难得的政策真空期。但是,信贷数据超预期的可能性依然无法排除,如果这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上调。
  此外,由于2月份中国的CPI已经回升至2.7%,接近了全年调控目标,同期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价格也大幅上涨,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也不断强化。机构和市场此前大多揣测,此次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讨论的重点将是利率和汇率。但是,此次例会声明并未多言管理通胀预期,也像往常一样没有提及汇率和外汇管理体制。
  如果未来不得不在汇率上多少有所表示,除非突发情况令某个月CPI超过3%或连续数月维持在2.5%以上,否则,即便超过2.25%,央行加息的概率也不大。鲁政委说。
  张汉亚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微热,尚不需要通过加息来调控,通过控制信贷增长总量等其他政策,足以起到降温作用。


  季度例会公告 央行会议避谈加息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一季度例会召开后第二天,央行公告了会议总结。此前市场关注的加息、汇率等热点问题,央行披露的信息中并未直接提及。
  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告中没有提到利率和汇率,并不表示会上没有讨论。
  为何不提加息?澄清利率调整的猜测
  夏斌质疑仅仅因为一个月的CPI在高位就要采取加息。下个月CPI还会这么高吗?夏斌还质疑加息就能抑制通胀的观点,加息就能抑制通胀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行公布的会议内容没有直接提及加息问题,是澄清了最近关于利率调整的猜测,传达了不要把目光盯在利率调整上的意思。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未来还是保持适度宽松的基调,调控以数量型调控为主,价格工具要慎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局长景学成解释,央行的货币政策运用会很有弹性,不僵化,最后还要有效才行。最佳调控时刻,肯定会在很关键的时间关口,并且逆市场猜测的,才能达到调控的效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有可能是由于3月份的贷款数据偏低,所以政策方面会保持宽松一点,如果央行对有关信息的表达不明确,可能是内部讨论出现分歧。
  为何老调重谈?老调传递出稳定性
  货币政策会议总结中所用的表述,都似曾相识。
  景学成表示,央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会议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这个论调在未来的二季度货币政策会议中都是适用的。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策略,给了央行广阔的政策运用空间。
  这次会议的结果传递出稳定感和信心感。景学成说。
  郭田勇也认为,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为主。
  景学成提醒说,市场对央行政策过分的猜测,既不利于理解央行,也不利于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市场应该理解央行,给央行更多的调控空间,这样才能保持方向上的一致,共同维护经济的稳定。并且,央行的调控并不是打压市场,央行要考虑市场的客观因素,宏观调控是出于保护市场的目的。市场也要有防范政策风险的能力,不能依靠政策长大。
  是否准备加息?未必解决问题 或缓行
  会议总结称,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
  赵锡军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暗示,除了利率工具,还有其他很多的工具手段。加息能否解决物价问题是个疑问,加息后如果不解决,同时还影响经济复苏,怎么办?物价上升有很多原因,货币过剩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相关政策,加息解决不了,应加强政策力度。
  有观点认为在人民升值的同时加息,是担心我国如同日本经济一样出现资产价格泡沫,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给企业经营带来双重压力。郭田勇认为,应对利率水平合理评估,考量企业经营数量和经营成本,以及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变化。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认为,今年的货币调控还是会遵从先量后价的调控方式。
  刺激政策退吗?看央行如何权衡取舍
  在参加例会的专家中,与夏斌不一样,周其仁是主张立即退出刺激政策的,李稻葵是主张视CPI情况而决定是否加息的。
  目前专家的观点很多,有的赞成马上加息,有的认为还要缓一缓,每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央行对专家的建议,会权衡利弊,进行取舍。郭田勇说。
  国泰君安宏观策略分析师翟鹏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或许并不占多数,因为与实体经济联系较紧密的部门代表会反对政策退出。
  赵锡军认为,新进的三位专家中有两位主张退出或加息,不代表央行的政策就会偏向加息或退出,不同的专家从自己不同的背景,从自己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政策建议,很正常。央行可能希望听到不同角度发出的声音。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个咨询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听到不同声音,形成意见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对于应何时采取退出政策,李大霄认为 步伐不会太急。
  他表示,退出政策要在三方面取得平衡时才能进行,一是跟国际其他发达国家取得平衡,二是在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中取得平衡,三是在通胀预期中取得平衡,这是各方追求的一个目标。货币政策委员会可以集思广益。
  但对于加息的通胀理由,有的专家提出不同意见。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表示,2010年的通货膨胀是个谎言,今年通胀没有太严重的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也称,2010年通胀是可控的,通胀率在5%以内都是正常的。
  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程伟庆表示,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年初的通胀水平是偏低的,但是年中或者三季度的同比增长应该是走高的,全年通胀率应在3%左右。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期。
  汇率政策咋走?会议总结丝毫未提及
  关于汇率政策,此次会议总结则丝毫未提及。
  赵锡军表示,货币政策会议更多涉及货币供求,而汇率问题一般是单独解决。
  郭田勇则表示,虽然会议总结中未提及汇率政策,但不排除未来在汇率上有所动作。汇率的变化要考虑国内企业的承受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化解各种矛盾,达到共赢。我绝不同意一次性大幅升值,应适度动用汇率方面的政策。
  赵锡军表示,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变化,变化并不慢,从8.1上升到6.8,两三年升值了逾20%,这个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汇率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变化的结果,不能用汇率的巨大的变化来反作用于经济,这是不行的。假设每年美国经济增长2%,中国增长8%,那么中国每年最多升值6%,加上中国企业竞争力不如美国,可能只能达到3%。赵锡军说。(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措辞有何新变化
  此间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继续向外界传递着一直延续的政策基调: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此前市场关注的物价问题并未被会议发布稿着重指出。
  不过,与以往相比,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作出了十分严肃的表述,其措辞甚至超过了以往历次。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这一表述与温家宝总理关于中国经济遭遇最为复杂的一年的提法相契合。目前,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迫切,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一季度货币政策工具在使用节奏上也呈现出轻微变化。回顾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我们可以发现,市场曾普遍预期的一月一次的准备金率上调在三月份并未出现--这与近两年来准备金率按月调整的节奏完全不同。这种节奏的变化凸显出当前货币政策所处的微妙之境:走一步停一步,恰如行走在悬挂在高空的钢丝绳上。
  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发展,要刻不容缓地进行结构调整,此外,还必须及时把通胀预期打下去,这是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三大重要因素。
  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货币政策是精髓。货币是经济的血脉,无论是准备金率还是利率的调整,都是在对血量的多少进行调控。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根据货币理论大师弗里德曼的理论,通货膨胀终归是货币问题,持续增发的货币一定会带来通胀风险。我国最近一次发生的明显通胀,恰好发生在弗里德曼来华的1994年,当时中国经济遭遇两位数以上的恶性通胀,经济学家认为与银行货币超发有明显关联。
  然而,货币骤减又会有损经济升势。就拿媒体近期热议的个人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提高来说,首付比例的提高,可能正将一部分改善型需求拦在门外,也将随之产生的家电、家具和建材消费消灭于无形之中。
  如今,央行正力求在货币供给的多少之间求得平衡。如这次例会提出,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其中,合理与适度意味深长。
  在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周期中,曾有过闷头前进、用力过猛的教训。如今,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货币政策需要走在钢丝绳上,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保持灵活,走走停停,适时微调。(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