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未必抢筹A股或演绎“跌-涨-跌”式行情_股票_证券_财经

机构未必抢筹A股或演绎“跌-涨-跌”式行情

加入日期:2010-4-1 7:09:37

  本周一,大盘在股指期货明确获批的消息刺激下向上突破了半年线压制,然而两天过后,在融资融券正式开闸并产生首单的情况下,蓝筹股却再度陷入沉寂:3月31日上证指数下挫了19.36点报收于3109.11点,跌破半年线后再度回到半年线和年线的夹板之间。

  有了这一先例,在离股指期货4月16日正式上市之日愈发临近之际,诸多市场人士开始怀疑股指期货行情能否在A股出现?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王士明却颇为坚定地告诉记者,“股指期货行情已经反映在国内的A股市场。”王士明和其同事吴启权还认为,沪深300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很有可能会有较显著的反弹机会。

  “跌-涨-跌”行情?

  “A股市场已经有所反映了,股指期货上市时间确定后的第一天,上证指数就冲上胶着已久的3100点关口便是明证。”王士明向记者表示,不仅如此,每次一旦出现和股指期货进展有关的消息,A股市场便为之一振也是股指期货行情的表现之一。

  而所谓的股指期货行情,是由海外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各个股票市场的表现而总结得之。

  目前全球较为成熟的股指期货市场共有五个,分别是1982年4月上市的S&P500、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在新加坡上市)、1996年5月3日上市的韩国KOSPl200指数期货、1986年5月6日在香港上市的恒生指数以及1998年7月21日上市的台湾综合指数。

  王士明通过研究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后发现:大部分股票市场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前短期上涨,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短期下跌,但指数的长期趋势仍然依赖于一国基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恒生指数、KOSPI 200指数以及TAIEX指数等亚洲新兴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短期上涨行情前,均经历了一个下跌行情:TAIEX上涨前两个月下跌21.4%、KOSPI200上涨前经历了5个月17%的下跌行情、恒生指数上涨前3个月下跌8.7%。

  也就是说,股指期货行情引发的现货行情通常是“跌-涨-跌”的过程。

  巧合的是,从2010年1月20日到正式确定股指期货上市日前一天的3月25日,沪深300指数已经下跌8%,从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指数的 PE为25.42倍,低于历史平均的27倍。而这表现的正是第一个“跌”的过程。

  “正式确定了挂牌日后,大盘开始上涨,这应当是进入了第二个过程,即上涨的阶段。”王士明认为,技术性反弹也可能是第二阶段上涨的重要因素。

  机构未必抢筹

  海外经验表明,虽然股指期货在短期内会影响到股票现货市场,但这并未影响到机构的操作策略。

  王士明告诉记者,韩国股指期货市场开通初期并不鼓励个人投资者参与,因此,此阶段基本以机构为交易主体,上市首月成交仅82270张合约,持仓仅1892张合约。第二个月成交降至64013张、持仓增加至3760张,成交量和持仓量均非常低,说明初期市场缺乏流动性,机构参与程度并不深。

  “如果反推至现货市场,这说明机构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并不存在‘抢筹’行为,因为如果出现机构抢筹,在股指期货推出后,随着市场下跌,机构应该持有更多的期货合约以对冲现货风险,因此,KOSPI200的上涨更多的是技术性的反弹。而TAIEX指数期货推出初期,无论是从开户还是从交易来看,99%以上均为个人投资者行为,机构并不主导期货市场,也就是说,可能不存在股指期货上市前机构加码成份股、增加股指期货话语权的普遍行为,而‘加码’行为可能只存在少数机构中。”王士明表示。

  3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指引》征求意见稿,虽然意见稿对公募基金限制重重,但毕竟作为现货市场主体的公募基金被获准参与股指期货市场,仍令市场对此充满了遐想。

  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参与细则尚未出炉,公募基金仍无法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股指期货上市首日公募基金缺席几成定局。

  “如果机构在前期无法参与股指期货市场,那么他们在推出之前抢蓝筹股的意愿就会很低,这也是我国股指期货行情并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位证券与期货业人士对此解释。

  王士明认为,股指期货只是为现货指数增加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货组合的风险特性,成分股组合变成一种基本面良好的、风险可管理的优质投资标的,因而也改变投资者对成份股的市场预期,认为相对其他股票,成份股应具有某种“创新”的溢价,或降低成分股的风险溢价水平。

  “也就是在这一市场预期下,现货指数在期货上市前会有所上涨。”王士明表示。

  流动性忧虑

  “原本我们想在股指期货上好好干一场的,毕竟此前在香港市场有过类似交易的多年经验,但现在看来,我们前期的参与力度不会很大。”期货私募——上海德才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军向记者表示,原本寄予厚望的套利交易很可能因为流动性较低而导致机会不足。

  有类似担忧的还有一位期货公司总经理,该老总曾向记者表示,“我认为至少需要三万个开户数量,才能满足股指期货的流动性要求。”

  而在3月26日,中金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开户启动一个多月来,股指期货的开户数量为3000多户。“在3000多户中机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2%多,而总共90%以上的都是过去做商品期货的老期货。”中金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然而,离股指期货挂牌上市仅剩两个多星期,从三千多开户数达到三万户谈何容易。

  一位有IB业务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老总也向记者表示,股指期货开户人数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乐观,“这和创业板时加班加点有天壤之别。”

  然而这也并非坏事,王士明认为,开户人少将有助于股指期货交易初期的平稳运行,“运行比较正常后,一些门槛可能就会降下来,到时市场规模就会扩大”。

  而像QFII如何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制度至今未出,也消除了此前市场人士担忧的因为QFII具有较为丰富的股指期货操作经验而在中国指数期货市场上可能“翻江倒海”。但是除了QFII外,外资是否可以以隐性形式进入中国股指期货市场?

  王士明告诉记者,以隐性形式等非法渠道进入国内股指期货市场,毕竟成本太大,“所以不必担心外资操纵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可能”。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