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政策未变根据指标动态调整_股票_证券_财经

适度宽松政策未变根据指标动态调整

加入日期:2010-3-8 5:20:05

  上周,虽然没有任何金融政策措施出台,但是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6日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的答问,以及“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和金融界高层有关今年货币信贷目标的表示和解释无不牵动着市场的每一根神经,就连周小川行长向记者摆个“六”字手势都引发了多方猜测。如果说中国的“两会”是世界的焦点,那么金融政策则是“两会”的焦点。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了今年的政策方向。

  对于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业内专家认为,温家宝总理的解释是切合实际的,“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去年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比较快,今年将速度降低,可以稳定货币供应,控制物价上升。有关人士认为,新增7.5万亿元左右的信贷投放目标虽然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加上去年约1.5万亿元企业还未使用的信贷资金,今年的流动性总体仍然宽松,保证企业正常资金需求应该不成问题。

  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对于宏观调控来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年度。我们仍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高度关注通货膨胀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的变化,要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我们是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这个权衡也是很复杂的。货币政策还是要根据各项经济指标所反馈的信息来进行动态调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了货币政策仍要保持针对性和灵活性。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也在“两会”期间表示,他对今年7.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投向,最关心的是控制新开工项目,希望现有信贷资金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如果大量的资金投入了新开工的项目,在未来出现通胀需要调控时,这些项目有可能成为“半拉子”工程,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央行将合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前提是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以及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保持货币供应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又不造成物价上涨。

  由于去年信贷投放迅猛,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又不低,人们自然担心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会不会有问题。据了解,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是8%。而我国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在此规定基础上要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大型银行达到11%。去年银行业坏账余额首次降到5000亿元以下,为4900多亿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是“动态的”。“在这个基础上,正在考虑是不是再加一个逆周期的资本要求。如果说经济不过热,则增加值是零;经济过热的话,就需要再往上走,我们很快就要出指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认为,2009年很多银行信贷量比较大,资金放出去之后,导致银行资本金不够,需要融资。他表示,中国的国有银行今后要把做“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不断地进行扩张。

  截至去年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60.6万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前两年之和。尽管今年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市场资金面依然宽裕,特别是随着公开市场资金的到期以及外汇占款等因素导致的资金增量,或将令央行在3月份面临1.1万亿元的资金回笼压力。目前金融机构债券配置需求加大,资金大量流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因此,如何和何时收紧流动性不仅考量着央行的调控水平,也着实牵动着市场的心。虽说适度宽松政策未有变化,但是也需要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动态调整。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现阶段仍将主要依靠以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数量型工具,加息时间点或不会太快来临。

  无论如何,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结合2010年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物价变动并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而金融机构也必须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为此,中国经济这列快车才可能平稳运行。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