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美商务部网站昨天同时发布了首份《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该报告旨在找出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原因。据悉,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由来已久,近年来因为数额巨大、连年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双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认识。为找出相关原因, 2004年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决定成立统计小组,联合研究双边贸易统计差异问题。经双方成员共同努力,2009年10月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联合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
统计小组按“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对双方数据分组进行比对。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出口、美国自华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华出口、中国自美进口。研究发现:西向贸易差异不大,2006年仅为40亿美元,双方认识较为一致;同年东向贸易差异高达843亿美元,用一般统计因素很难解释。统计小组运用转口及转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单比对等方法,重点对东向贸易差异进行技术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报告同时指出,货物经第三地转运导致了统计差异,香港是重要中转地。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一部分先被运至香港、韩国、墨西哥等地,再被转运至美国,这种运输方式会使双边统计产生差异。主要原因:一是当货物经第三地转口时,往往被重新包装、简单加工或直接加价,进而产生增值;二是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被报作对中转地的出口,但最后被转运至美国,美国按原产地规则记为自华进口。2006年,以上两种情形导致的差异达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此外,直接贸易差异日益显著,双方报价不同是重要原因。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直接贸易(即货物在两国之间直接运输)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中产生的统计差异也日益显著,2006年为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出口货值的60%为加工贸易商品,中国加工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销售等环节,中方出口报关价格因此会低于美方加价后的进口报关价格,进而导致美方进口额大于中方出口额。
记者了解到,对可识别因素进行量化调整后,美方自华进口规模及双方统计差异缩减。2006年,中方统计出口从2035亿美元调为2005亿美元,减小2%;美方统计进口从2878亿美元调为2247亿美元,减小22%;双方统计差异相应由843亿美元调为24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