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违规资金惊动A股 刘明康表态_股票_证券_财经

彻查违规资金惊动A股 刘明康表态

加入日期:2010-3-5 7:43:13

  【核心提示】昨日有消息称,中央将严查金融机构贷款入股市,各银行已经收到文件了。 在各种利空传闻的影响下,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纷纷加入抛售行列,导致A股昨日大幅下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日列席政协分组讨论会时表示,我国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情况并不 严重,不会对房地产信贷做出特别限制,但是放贷过程中审慎性应当加强。对于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购房,信贷都会继续支持,但也会更加慎重。

  利空传言满天飞 A股遭遇倒春寒

  虎年伊始,正当投资者们享受着春潮涌动的暖意之时,A股市场却突然迎来倒春寒。

  昨日(3月4日),诸多利空传闻在市场上流传,导致大盘遭受重挫,上证指数最终报收在3023.37点,跌幅为2.38%,创出虎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市场:因利空传言重挫

  昨日早间有传闻说,近期央行很可能再度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可能提前加息,加息时点最近的版本就是在本周末。

  随后,更多重量级的利空传闻接踵而至。有传言称,一位私募巨鳄昨日早间透露,多家基金于前一日晚间已密谋战略性出逃,市场将出现大面积资金撤离。

  午后,又有消息称,中央将严查金融机构贷款入股市,各银行已经收到文件了。此外,还有加快推出国际板的消息,也被市场视为利空。

  在各种利空传闻的影响下,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纷纷加入抛售行列,导致A股昨日大幅下跌。

  专家:市场有些反应过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2月正值春节,CPI数据较高属正常现象,市场有些反应过度了。

  对于检查信贷资金违规入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指出,我国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情况并不严重,我国在房地产信贷方面并不会做出特别限制,但是审慎性应当加强。包括在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个人购房方面信贷都会继续支持,但是条件限制上要更慎重。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的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认为,昨日大盘下跌,主要由于在近期上涨过程中获利盘较多,在利空消息下尽快兑现利润。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两会期间政策面会保持稳定,加息等传言完全不可信。

  后市:耐心等待新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累计的获利筹码较大,特别是部分题材股,如海南板块等,短期在没有新的热点出现之前,市场很难找到做多动力。另一方面,蓝筹股也缺乏上涨动力,房地产行业则受到政策打压,资金不敢大面积介入。

  对于后市,华龙证券分析师黄昌全表示,目前市场处于无方向状态,大机构都在等待政策面明朗,在没有大的政策出台之前,市场还是会在2950点~3100点之间波动,如果后市大跌,将提供新的低吸机会。热点上还是应该把握区域板块,该板块的行情远未结束,成渝、新疆、上海世博等区域仍有机会。(每日经济新闻)

  彻查违规资金惊动股市

  一根长长的大阴线,一下子就把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完全打乱。昨天,在沪深两市1700余只股票中,超过1600只股票出现下跌走势。

  获利筹码的急剧涌现,使得上证指数创出近一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半年线、200日线双双失守。

  受贷款收缩传闻困扰

  昨天下午,市场有传闻称,国家监管机构的信贷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缩。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昨天表示,该行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超过700亿元。这一表态部分证实了上月银行信贷增长明显回落的传言。

  此外,市场担忧,银监会正在全面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深圳银监局近日对当地银行进行调查,发现7家银行发放的个人贷款违规入市,共查出21笔、1340万元的问题贷款资金。由于平均每笔问题贷款超过60万元,很可能是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深圳银监局已责令违规银行认真整改并立即收回贷款。

  上涨股票不足一成

  昨天,市场仅有130只个股上涨,占比不足一成。这是2月份反弹行情以来A股最为猛烈的一次调整。

  受此影响,昨天沪深指数跌幅巨大。沪综指收于3023.37点,跌幅为2.38%。深成指收于12312.89点,跌幅达到2.38%。

  反弹行情还没结束

  我们认为,市场是突然遭到传闻突袭,加之技术性回抽形成了共振导致回调。针对大盘表现,私募群体保持冷静。这一轮反弹行情还没有结束,底部在抬高。记者采访了几位私募人士,他们对3月份的行情仍显期待。(北京娱乐信报)

  银监会彻查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或成A股转弱导火线

  信贷往往左右着市场流动性,因此它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风向标。2009年,如果不是信贷的猛烈增长,金融危机之后的A股市场恐难以如此迅速地展开一轮小牛市。同样,信贷形势一旦变化,股市也会随之而动。因此,在今年两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大背景下,深圳银监局此次高调打击信贷资金违规入市,无疑让许多投资者心惊胆战。到底有多少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它们是怎么进入市场的?对于未来的股市乃至商品市场会有什么影响?这成为所有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看来,这回是动真格了!深圳银监局查处7家银行个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一事,在金融界和资本市场同时引发高度关注,被称为信贷风暴。

  3月2日,记者多方了解到,除了深圳,北京等地的银监部门近期也正在检查银行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实施情况,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则是这次检查的重点。

  不过分析人士称,银监会彻查违规资金,不代表资金挪用情况正在恶化,这只是银监会推动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常规项目。

  各地彻查银行违规资金

  2009年天量信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据了解,去年第四季度,深圳银监局对当地部分银行分支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进行调查,并对9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向进行了抽查。

  调查结果发现,在这次调查的930笔共16.92亿元贷款中,有21笔共1340万元信贷资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流入股市;有7家银行的21家分支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个人消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7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深发展深圳分行、广发行深圳分行、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深圳银监局相关人士昨日接受采访时,并未透露太多关于抽查的细节,但记者获悉,银行客户的 第三方存管账户的资金流动状况是界定的核心之一。

  据了解,深圳银监局已责令违规银行整改,立即收回贷款,并对贷款资金直接或间接转入贷款本行第三方存管账户等5种违规情况给出了处理意见,并要求深圳各家银行在3月底前对2009年末有余额的贷款资金流向进行逐笔自查。

  相同的调查行动也在北京展开。据了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中小银行等绝大部分在京的银行,都在检查之列。

  银监局可通过监控信息查询系统平台,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北京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做到传票可见、账户真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监管排查的力度和效率。

  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监管层在这个时点上彻查违规资金,并不意味着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中银国际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监管层意在督促银行贯彻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2009年开始,银监会连续出台了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业内人士认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从源头上堵住了违规资金挪用的问题,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上述北京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的情况,将是日常检查的重点。

  不过,此类检查并非第一次。最新一期《求是》刊登了对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专访。刘明康称,从2008年起,银监会就对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等问题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

  揭秘:信贷资金这样进入股市

  信贷资金入市途径

  1.直接进入借款人的证券投资账户2.提现后存入借款人证券投资账户3.借道亲朋账户转入证券投资账户4.在银行漠视下交易双方暗渡陈仓

  招行客服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消费类贷款的最高额度是不超过房屋评估价值抵押率的70%。如果客户房屋经过评估后价值100万元,那么,客户的消费类贷款最多只能为70万元。为了确保专款专用,银行会直接把贷款资金打入交易的收款方,而不会把钱直接打入借款客户的个人账户。

  但在实际操作中,贷款的各个环节都能掺水。这也是一些银行贷款部门人士的共识。据悉,有些银行为了多放贷以完成任务,对消费类贷款的用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在去年银行贷款大开闸门的情况下,对个人消费类贷款真实性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够重视。

  记者了解到,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路径有很多,比如,有的贷款直接进入借款人的证券投资账户,有的贷款经提现后再存入证券投资账户,有的贷款则从借款人的亲属、朋友的账户过路后再转入证券投资账户。

  可见,如果银行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没做好,消费类贷款的资金流入股市是很容易的。

  某银行人士透露,客户到银行申请消费类贷款,一般要用房屋做抵押。虽然消费类贷款要指明消费用途,但个别银行并没有做好审核工作,或者为了将款项贷出去也采取默许的态度。例如,借款人可以在银行申请一笔消费贷款向一商户购买某消费品,虽然银行放款是将款项直接打入商户的银行账户,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商户和借款人相识,资金到账后,商户将款项转到借款人的第三方存款账户,信贷资金由此流入股市。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类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其实是在银行的漠视下,借款人和商户之间演的一出戏。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