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仓位逼6个月低点 挑中10大牛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基金仓位逼6个月低点 挑中10大牛股

加入日期:2010-3-29 8:15:0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伴随着市场谨慎情绪的再度蔓延,上周基金股票仓位出现明显的下降,据测算,至上周四(3月25日),样本全部基金平均仓位约78%,比前周四(3月18日)下降2%。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80%,下降2.6%,偏股型基金仓位77%,下降约3%,平衡型基金仓位68%,下降0.7%。同时应引起注意的是,根据对历史分析数据的观察,自09年11月初股票型基金仓位上升到80%以来,这是股票型基金近六个月来仓位首次降至80%左右,而上一次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降至80%水平则是半年前--2009年7·29暴跌后基金逐步减仓,直至10月中下旬才降至80%,而当时市场点位基本与目前一致。

  导读:
  谨慎情绪再度蔓延 基金仓位逼6个月低点约78%
  嘉实、国泰减仓明显
  基金陷入业绩迷惘 看涨论遭遇打压
  22只快步赶21只急速退 一季度股基业绩大换班
  一季度基金分红580亿 超同期成立新基金规模
  一季度22家基金公司挑中10大牛股
  首批基金09年报数据揭秘 346只基金利润5252亿
  机构投资者增持股基近12%
  机构暴发抢筹大战 创新封基受青睐

  谨慎情绪再度蔓延 基金仓位逼6个月低点约78%
  汇添富和易方达主动减仓表现尤为突出,二者的动作应该被认为是其公司层面的策略判断
  理财周报报道,目前关于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争议愈演愈烈,信贷投放的节奏调控也面临考验,由于基本面与政策面的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徘徊的徘徊,观望的观望,缺乏明确的预期和方向。作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房地产市场的消息传闻也越发牵绊着投资者和各级决策层的神经,一切似乎都有待明朗。二级市场走势同样起起落落,一个钟型接一个钟型,所谓套人行情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无奈。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调整印花税的传闻,加上若隐若现的再融资压力,更是将本来就虚弱的基准指数推向绿油油的下方。似乎空气中越来越多的都是失望--跨年行情的落空,风格转换的失败,甚至不下雨都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以上因素的压力下,市场整体走势羸弱,但也出现了手机支付、物联网和区域经济等热点主题的轮番炒作,推动了少数个股出现新高。在3月19日至3月25日共5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下跌1.18%,各大行业中仅信息技术和消费行业出现0.15%以下的轻微上涨,其余行业出现普遍下跌,电信和金融等权重行业以2%左右的幅度领跌,公用事业和医药行业跌幅也超过了1%。
  压力下,基金减仓避险
  伴随着市场谨慎情绪的再度蔓延,上周基金股票仓位出现明显的下降,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至上周四(3月25日),样本全部基金平均仓位约78%,比前周四(3月18日)下降2%。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80%,下降2.6%,偏股型基金仓位77%,下降约3%,平衡型基金仓位68%,下降0.7%。
  在剔除掉基金股票市值自然波动的影响后,我们发现基金整体主动性减仓幅度也在2%以上,其中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平均主动性减仓约3%,平衡型基金平均主动减仓约1%--在样本所有基金中,约四分之三的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主动性减仓。
  对基金公司平均仓位的分析表明,上周汇添富、易方达、泰达宏利、大成和海富通等大中型基金公司都均出现显著的主动减仓动作,其中汇添富和易方达表现尤为突出,而泰达宏利则是连续第二周出现了明显的主动减仓,这应该被认为是其公司层面的策略判断。而保守的博时和上投摩根两家公司平均仓位仍旧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在大中型基金公司显得独树一帜。
  同时应引起注意的是,根据对历史分析数据的观察,自09年11月初股票型基金仓位上升到80%以来,这是股票型基金近六个月来仓位首次降至80%左右,而上一次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降至80%水平则是半年前--2009年7·29暴跌后基金逐步减仓,直至10月中下旬才降至80%,而当时市场点位基本与目前一致。从对仓位测算数据回归检验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各类型基金平均仓位的测算结果在95%置信度下误差在正负1.5%以内,所以这里将股票型基金测算仓位作为其真实股票仓位的代表指标是合理且可信的。从这些历史测算仓位数据分析,并没有发现某类型基金能够成功逃顶或抄底的证据,但的确有迹象表明,基金仓位见顶并不意味着市场到顶,但基金仓位见底的时候市场往往非常接近底部了。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些乐观理由的话,我会说自2009年7·29暴跌以来,在市场近八个月调整和震荡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仓位基本都在80%以上,最低探至78%,而目前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距离其间的最低值仅2%,更直白的说,从中期来看,基金仓位正在见底。
  市场的不确定是基金的确定
  两周前曾提过,10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本质上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个市场参与方对经济周期或者宏观经济环境的疑问。今年以来政策面的变化明确无误的传递出一个声音,即确保经济复苏和控制通胀预期,但由于房地产这个复杂变量的介入,所有的因素相互牵制甚至抵消,造成了市场预期的严重混乱。但无论如何,资本市场在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一定是被妥协的一方,丢车保帅是真实可信的策略路径。市场很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期继续承受这种妥协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作为投资者,我们能做的也许就只有通过找到具有出色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基金,努力降低不确定的风险,追求确定的收益。


  嘉实、国泰减仓明显
  上周股市仍然延续这近期的震荡格局,先跌后涨。投资者心态主要还是受到政策面传闻的影响,在平稳的成交下市场热点却来回大幅转换,蓝筹板块仍然整体表现低迷。上周基金仓位变化继续着近一月以来的状态,总体仓位变化轻微,具体基金操作难觅一致方向,增仓减仓基金数量各半。在仓位的来回增减中,波段操作已成为近一月来基金的主流策略。
  3月25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基本保持平稳。可比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13%,相比前周微降0.08%;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7.63%,相比前周微降0.5%;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8.01%,相比前周微减0.9%。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1.17%,存在轻微的被动减仓效应。
  虽然平均仓位变化轻微,但基金仍然延续着近一月以来的各自为战态势,操作分化显著。上周增减仓基金数量基本相当。测算数据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94只基金主动增持幅度超过2%,其中12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5%;相比上周,增持基金数量明显缩减。减仓基金方面,96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在2%以上,其中27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
  上周基金仓位水平分布:重仓基金(仓位>85%)数量占比30.08%,相比前周上升1.5%;仓位较重的基金(仓位75%~85%)占比27.44%,相比前周下降6%;仓位中等的基金(仓位60%~75%)占比为29.82%,相比前周上升4%;仓位较轻或轻仓基金占比12.66%,基本保持不变。
  上周长城旗下基金增持显著,大成、交银、广发等旗下基金也有不同程度增持;而中海、国泰、嘉实旗下基金则有较明显的减仓迹象。但从仓位水平分化上看,积极策略与谨慎策略分化仍保持,华夏、博时、南方等大型基金仓位水平较高,中小型公司中,中邮、银华、新华等较为积极;而上投摩根、泰达宏利则一直趋向谨慎。(证券日报)

 

  基金陷入业绩迷惘 看涨论遭遇打压
  沪深股市在最近两个月,几乎就是跷跷板行情。上周低开高走,这周就高开低走,截至上周末,一周整体来看仍然维持着小幅震荡的格局。在日复一日的震荡中,使基金对于今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分歧日益明显化。没办法,在今年政策和流动性从紧格局确定后,业绩成了最大的看点,也是最大的变数所在。
  一季报被寄予厚望
  从目前看,上市公司一季报,成了很多基金的关注焦点。
  一些基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已在3000点附近徘徊了近两个月,指数波动的区间越来越窄,选择方向性突破成为短时间内市场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而就基本面看,在经济刺激性政策的退出似乎已成必然趋势,限制市场持续向上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振兴规划和新兴产业振兴方案的大面积出台,经济的活跃程度有望继续保持。尤其是,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的同比大幅增长将成为近期市场的利好刺激。
  另一家基金则认为上周末最后的上涨,就是受到工行(601398)、中行(601988)相继公布的年报刺激,银行股的业绩依然得到投资者认可,且工行披露的在H股增发与A股发行可转债的融资计划,对A股市场压力较小,市场反应正面。
  看涨论遭遇打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市场预期的业绩增长幅度可能下调,已经成了近期基金经理嘴边的一个谈资。这似乎显示,关于上市公司业绩究竟是大幅增长还是增幅下调,业内存在不小分歧。
  比如,一家大型基金的投资总监就认为,在目前中国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消费型经济转变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速必然下滑。这不仅是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速度下滑是可以预期的。
  还有机构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通胀压力显现,上市公司将逐渐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同时,出口的需求也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下滑,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只是时间问题。这种看法和年初以来,有关上市公司业绩前高后低,或是要增速下台阶的判断显然互相照应。
  看跌论尚无数据
  不过,客观上讲,目前经济增速不减的状态中,这个论调,没有得到现实数据的验证。
  有卖方机构就认为,对照了1月初市场业绩预期与当前业绩预期的变化,市场一度担忧的,因政策转变导致的业绩预期下调没有出现。 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超预期的政策举动,一度给证券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但经过两个月后,对A股各指数的净利润增长率预期非但没有下调,反而略有改善,这似乎表明,政策冲击并没有导致业绩稳定增长的基本面状况有变化。
  同时,在估值水平上,机构公认的目前不具备足够的做空理由,2010年PE 除了中小板综指与深证综合指数在30倍左右外,其他指数均在20倍以内,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以及万得蓝筹280指数的10年PE 基本在15倍左右。
  由此,在市场目前阶段,部分机构认为,创业板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的无序上涨已趋近尾声。而即将正式推行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业务将会对大盘蓝筹股近期的活跃度起到推动作用。
  这次猜的准不准,两周后可见分晓。(上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