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巨头千亿买地 78家央企退出难挡房价飙升?_股票_证券_财经

16巨头千亿买地 78家央企退出难挡房价飙升?

加入日期:2010-3-25 8:06:5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央企拿地榜·观点交锋】

  78家央企退出 民企依然叫苦

  78家央企退出,能否抑制住去年以来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狂猛的势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民营和港资企业负责人的回答是“不会”。他们认为,在今年的土地市场上,央企依然是所有房地产企业最强劲、最“恐怖”的竞争对手。

  江苏新城:民企仍活在夹缝中

  目前刚将总部迁入到上海的江苏新城,今年在上海一共有7个项目上市。但就是这样一家B股上市公司,面对来自央企的竞争,依然感到压力重重。

  江苏新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黄超直言:“和16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相比,78家央企的退出简直算是九牛一毛!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说,起不到多大作用。”

  他认为,央企国企无论从资金还是平台来看,实力都太过雄厚。对于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而言,拿地已经毫无胜算,只能通过转战二三线城市,或者“捡拾”央企因各种原因不要的项目,在夹缝中生存。

  他表示,央企的介入对于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开发商的影响非常大。土地是房地产开发商赖以生存的根本,可开发的土地量一旦下降,开发商就很难操作了。所以他认为,央企大量拿地绝对“深深地”提高了成本和房价。

  龙湖地产:央企退出不会改格局

  龙湖地产相关人士表示,此番国资委对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的调控确实有些表“姿态”的味道,但这78家央企无论是土地储备还是市场份额都很少,基本上不会改变房地产整体格局。

  上述人士认为,78家央企的退出的好处主要有二:一是避免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避免了不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央企在拿地等环节出现缺乏成本考量的决策;二是优化了央企整体的结构模式。

  但在现今的房地产市场,除却央企,国有企业的力量也非常强大。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央企还未进入,国企具备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改变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独孤求败”地位,只有改变土地出让方式:在招拍挂的最后环节,由原来的公开拍卖,转为暗标竞买。

  恒大:坚持“不拿地王”策略

  “土地市场,我们老板始终坚持不拿地王的策略。”恒大地产总裁助理柯鹏如是说。

  在中央信贷、市场监管以及再次出台的土地供应等政策调控下,恒大地产今年一二月份销售仍然强劲:1月份实现合约销售额达34.8亿元,同比上升331.3%;合约销售面积58.7万平方米,上升195.5%。尽管2月份销售额与销售面积有所下降,但其销售均价从1月份的5923元/平方米大幅上涨至7273元/平方米。

  据介绍,今年恒大地产将近7成的产品属于中高端住宅物业,分布全国20多个城市,目前全国54个项目同时加速动工。

  据悉,2009年1月至12月,恒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30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563.7万平方米,分别比2008年 激 增 了402.3%及396.5%。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加印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恒大2010年的销售目标,将有望达到400亿~450亿元。

  据悉,目前恒大地产仍以5100万平方米的土地位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土地储备榜榜首。

  高德置地:今年拿地更为谨慎

  随着经济复苏,商业地产业渐渐走出低迷的形势。作为专注于商业地产的高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其对于经济的波动也甚为关心。

  在密集的土地政策调控下,北京土地市场依然频现地王。高德置地副总经理刘文敏表示,作为专注于商业地产的公司,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下,今年公司拿地将更为谨慎。

  去年下半年,广州区域的房价连续4个月领跑全国,累计涨幅高达40%。活跃的楼市交易也带动了土地市场的活跃。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广州土地出让金达489亿元,远远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刘文敏认为,今年在政策的调整下,广州土地市场会比去年情况相对弱一些。如今过高的住宅市场价格,将不会出现上涨或下降的大幅波动。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广州市中心的住宅价格或将稳中有升,但上升幅度不大。

  不同于住宅市场,商业地产跟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今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暖,商业地产呈现较快的恢复。特别是今年3月份,与2008年同期相比,高德置地的客户量上涨了50%,租金也是整体是向上走的。

  嘉华国际:改变方式可弱化央企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央企在香港买地、盖楼,部分港人对此事至今还记忆深刻。2009年,记者在香港采访时,还被当地导游告知,香港中环附近的不少楼宇,是由内地的国有企业在香港建造的。

  但嘉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文胜说,现在在香港仍然参与竞拍土地的,只有中国海外和华润置地两家央企。原因是香港土地制度在2000年以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改为目前使用的 “勾地制”,正是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央企在财力上的优势,才没有变成最后的胜势。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