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玩法 90只股将成香饽饽_股票_证券_财经

股市新玩法 90只股将成香饽饽

加入日期:2010-3-23 17:14:5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李大宵:90只标的股将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上周五,证监会发布首批融资融券试点业务券商公司名单,中信、广发等6家券商获准首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根据有关安排,市场预计最快下周试点券商就能启动融资融券业务开户。此举标志着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的推出已经指日可待。
  记者高国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证券市场里程碑式的事件。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说,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推出对市场来说,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券商必须持有更多的标的股票,而这些标的股票主要是大盘蓝筹股,因此,融资融券的90只标的股或将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金融创新提升银行股战略地位随着融资融券6家试点名单基本敲定,可以预见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的推出越来越近。在这一重大利好下,不少投资者期待着金融股的大行情。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提升了大盘蓝筹股的战略地位,银行股又属于风险收益配比最佳的股票,从而使得银行股的上涨也有了良好的市场资金面支撑。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多只银行股成为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的标的股,有助于银行股的活跃度,推动银行股价值回归;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增强了市场对于蓝筹品种的关注度,而作为A股市场的重量级权重品种,银行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是不言而喻的。资料显示,在交易所公布的首批9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中有12家银行股。其中14家上市银行在沪深300中的权重为20.63%。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融资融券会对相关个股股价短线走势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因为获得资格的券商为了融券业务,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加仓相关融资融券标的股。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在融资融券开展初期证券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该业务,因此规模可能有限,对金融股影响短期不大。
  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虽然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初期规模会比较小,可能只有几百亿元的规模,其中,融券则只有30 亿元的规模,但融资融券推出后,对市场的心理作用仍是存在的,特别是对融券标的股的促进作用将会是明显的。向威达也表示,在原来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更愿意关注那些盘子较小、题材丰富的中小盘股,大盘蓝筹股容易受冷落,而融资融券的推出,将改变这一现状。虽然融资融券不会影响市场长期走势,但初期会提高标的股的活跃度,增加多方的力量。目前券商手里的资金量多、证券量少,因此在融资融券初期会倾向于做多。目前,A股市场的金融股明显低于所对应的H股的估值,A-H股溢价明显,这也增加了金融股在融资融券时被做多的概率。李大霄说。

 

  邓聿文:应让民众充分参与讨论
  目前,对收入分配进行改革,社会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分歧在于选择怎样的具体改革路径,是继续现行的分配政策,还是另辟蹊径?有消息说,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导意见被国务院退回重新修改,尽管翌日就遭到了否定,但从该方案透露的内容来看,的确与人们的期待有相当大差距。
  比较一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表述与发改委版的改革方案,会发现两者在改革路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政府工作报告把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而发改委版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显然,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改革路径比发改委的更触及到了当下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
  当下收入分配格局最主要的结构问题,是劳动报酬少,贫富差距大。近10年来,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三个主体中,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不足40%,而资本尤其是政府收入则大幅上升,这直接导致社会的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还在于,政府掌握着庞大的财富,但在二次分配中,主要用于政府自身的消费以及能够增加政府政绩的项目中去了,用于扶贫解困的资金不多。之所以如此,与我们奉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思路和政策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劳动力相对于政府和资本的先天劣势,再加上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政府在后天有意弱化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这一分配政策于是在现实中就变成了只重效率,无视公平。
  收入分配高度不公自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对此,发改委从2004年就开始起草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2007年至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内部征求意见讨论会,但至今未能与公众见面。根据参与专家的说法,方案迟迟未出台的最大原因,是这一改革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的确,收入分配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构成因素看,有分配主体、分配内容、分配手段、分配结构、分配水平、分配关系等;从牵涉面来看,涉及一、二、三次分配领域,包含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关系错综复杂,只要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使得收入分配改革前功尽弃。
  要慎重处理好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复杂关系,我认为,必须跳出当下这种政府关门主导改革和决策的做法,而实行开门决策和立法,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讨论,吸取民智。如果还由政府独家垄断公共政策的制定,由于政府也是经济人,那么,就难免政府不会想方设法去谋求超出维护公共秩序需求的权力和利益。即使政府不谋求属于自己的利益,也难免不受到强势集团的影响或左右,从而使得出台的公共政策偏离社会的公共利益,损害多数人的利益。何况,收入分配改革这样的大事远不是一般的公共政策可比,它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基本的公平和公正,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施行日久,已经形成包括政府自身在内的既得利益者。改革这一体制,就必然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假定政府出于长远考虑愿意放弃自身额外的利益,其他既得利益者也愿意放弃吗?所以我们看到,具体操刀这次新方案的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在去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还认为,新的国民收入分配方案将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而改革要质疑和动摇的正是这一原则,若如此,根本就没有改革的必要。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要避免受制于部门利益和利益集团,就必须把这一问题交由社会来讨论,将决策过程公开化。只有如此,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出台才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最大程度减少少数利益群体对决策和立法的干扰。政策制定的公开化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民主化程度比较高,使人民群众有机会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闭门造车;二是透明度高、程序性强,立法和决策信息充分公开,有利于对立法和决策过程的监督;三是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问题,有助于提高立法和决策质量,使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符合实际并得到有效实施。
  总之,阳光下的利益博弈,有助于促成符合民意的良法或政策诞生。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