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股市难走远 三思而行_股票_证券_财经

谢国忠:股市难走远 三思而行

加入日期:2010-3-19 17:11:3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诺奖得主:新兴市场退出需三思而后行
  步入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普遍开始出现复苏迹象,退出成为频频亮相媒体的热门话题。然而,近期欧元区愈演愈烈的债信危机却又加剧了退出的不确定性。在退出的浪潮中,新兴市场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较大调整后,国际资金流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
  记者:您认为新兴市场是否已经具备退出经济刺激的条件?
  斯宾塞:目前,不是十分确定。就我们从金融危机中获得的经验来看,由高杠杆率催生的资产泡沫是十分危险的。在中国,一些经济部门已经开始采取信贷紧缩措施,这对于防止通胀及缓和资产泡沫这两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全球环境的低利率已经令其变得相当艰难。在财政政策方面,退出措施应当是渐进、步调一致的,以配合国内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复苏。
  记者:新兴市场应当采取怎样的退出策略?一旦全球退出步伐未保持一致,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对全球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
  斯宾塞:在退出策略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退出的时机及力度必须谨慎而行;第二,需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以及对总需求的再刺激。如果对上述两点没有很好的把握,政策当局就必须采取措施以应对一些由外部国家经济活动带来的输入型问题。如果出现了不协调的退出情况,环球股市将会率先出现调整。此外,随着信贷出现紧缩,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一定的调整。
  记者:您认为外部市场的退出是否会对新兴市场造成资产泡沫问题?
  斯宾塞:目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信贷成本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确实有可能导致过多的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预计将率先退出经济刺激,其相对外部经济体而言较高的利差及增长率对国际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通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步骤来限制过多资金的流入。

 

  章玉贵:警惕中国经济美元化
  美国近来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以及愈演愈烈的人民币汇率之争,既是美国维护传统竞争优势(310368)的战术安排,也暗含着使中国经济进一步美元化的霸权逻辑。独特性和独立性是中国能否真正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制度文化资本。中国不应盲目排斥美元的世界影响,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经济主导权的牢牢把握。
  一年前在对华政策上看起来格外友好的奥巴马政府如今越来越焦躁了。继频频发起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之后,再度咬定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不排除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
  尽管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中国政经高官多次声明人民币币值没有被低估,并呼吁美方不要将此问题政治化;但在华盛顿的政客看来,将这个问题政治化恐怕对美国只会有好处。
  经济看上去有点美
  其实,话题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实际地位。美国一再纠缠人民币汇率问题,既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延伸,更是防止中国经济发展可能超越美国的一种提前布局。根本目的是强化中国经济的美元化。
  美国自二战以后一直占据世界产业与金融分工的最顶层。尽管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金融业,使得作为美国掌控国际金融话语权的符号的美元,在国际货币格局中维持了60余年的垄断地位之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已经由2001年的72.7%下降至2009年底的60%左右,欧元的份额由17.6%上升至27左右%。过去几年,欧元的走强,让美国金融资本的代言人罗杰斯忧心忡忡: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日子已屈指可数。甚至一向自负的《华尔街日报》也发出了我们站在一场空前的货币大崩溃的悬崖边上,许多人开始寻找美元的替代品的担心。
  尽管美国在独掌世界金融秩序多年之后,不得不将一小部分权力让给他国;尽管随着欧元的崛起,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实力窜升以及因之而生的话语诉求,国际金融格局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洗牌。但近来爆发的欧元危机再次告诉世人: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生态下,世界经济要想摆脱美元的控制依然十分困难。
  其实,令美国真正担心的竞争对手还是中国。20年前,美国根本没把中国经济放在眼里。当时处于世界经济与金融分工中低层的中国根本不具备挑战美国的实力。但势转时移,如今的中国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即将跃上5万亿美元的台阶,而且正在逐步提升从工业体系到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基本符合美国所认为的经济对手的各项条件。这是习惯一家独大的美国政经领袖难以容忍的。
  中国事实上成了美国的打工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中国经济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嵌入到美元经济圈中。某种意义上,中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换来的只是一种随时可能贬值的高级纸张。说中国全民生产补贴美国消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而且中国还因此背着全球经济失衡部分责任者的恶名。
  另一方面,中国持有的近88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其他数千亿美元的美元资产在中国需要兑现时能否如愿也是未知数。尽管基辛格曾说过,美国欠中国的钱终归是要还的,但这句话本身也暗含着可能拖欠的逻辑。可以说,只要人民币不是世界储备货币,只要现有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都是事实上的美国打工者。
  不过美国似乎并不满足。美国认为,中国应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并扩大对美进口。而且事实上中国也部分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了。但一向是顶尖战略高手的美国知道,只要人民币的影响保持稳步上升势头,美国试图强化中国经济美元化的努力就将大大抵消。因此,无论是美国近来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还是似乎愈演愈烈的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既是美国维护传统竞争优势的战术安排,也暗含着使中国经济进一步美元化的霸权逻辑。
  经济主导权不容有失
  笔者认为,保持独特性和独立性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否真正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制度文化资本。中国当然不应盲目排斥美元的世界影响,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经济主导权的牢牢把握。
  欧盟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遭遇的战略性打击理应值得中国引以为鉴。这些美国的铁杆盟友都难逃钳制与打压,何况是某种意义上已经破坏美国制定的丛林法则的中国了。
  中国特别应该警惕美国在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针对中国的战略锁定。如今不少中国支柱产业的控制权已在美国人手里。若干年后,美国也许可以容忍欧元与自己并驾齐驱,但绝对难以接受人民币与其平起平坐。
  美国可以伙同欧洲和日本对人民币采取集体隔离的措施。即使美国允许人民币出线,实战经验与免疫能力较低的中国金融业也可能遭受美国资本的恶意冲击。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到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及并不那么友好的国际生存环境,并做好理性应对不断出现的基于既有产业分工和国际秩序而生的诸多压力和干扰的各项准备。在摆脱经济美元化的同时,坚决捍卫中国经济主导权。

 

  任志强:解决不了国企拍天价地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央企拿地问题,国务院国资委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将退出房地产业务。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态度虽然鲜明但政策短期内恐难见效,关键在于真正落实、执行。任志强、潘石屹等房地产开发商则认为,此举很难限制央企不抢地王。
  根据国资委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材料显示,目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有16家,此外还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78家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不过,国资委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
  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业内外引发了较大反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资委的态度虽然鲜明但短期内恐难见效。对于这么多央企参与制造地王,国资委早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了。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央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现在它们纷纷大举进入市场化比较充分的房地产领域背离了自身的定位,对近两年房价的快速上涨起到了不应有的引领作用。但国资委的表态短期内恐难立竿见影,一方面,78家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切实的手段来保证落实。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说法,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明确规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关键在于执行。
  中原地产认为,在78家央企退出以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非国资委管理的部属企业,各地方的国企,各上市公司仍不在约束范围内。另外以房地产为主业的10余家大型地产企业一直是拿地的主力,依然不受影响,土地市场的影响很难在短期见效。
  专家们的担忧可以从一组数字中看出端倪。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家,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到15%,利润只占7%。
  数据还显示,中央企业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据初步统计,2009年,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
  和专家们的担忧相同,任志强、潘石屹等房地产开发商也在第一时间给出了回应,他们认为,此举很难从根本上限制央企不抢地王。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78家本来就不占主导地位,没有什么太大影响,起主导地位的还是这16家。数量减少几个并不解决核心问题,也解决不了国企拍天价地的问题。
  如果不解决土地供应量不足的现实问题,天价地还会继续出现。任志强说,连续几年的土地供应量都呈下降趋势,供求关系是解决价格的主要因素,只有改变现在土地供应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才是根本。
  SO H 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限制什么样的公司不能拿地,很难。他表示,有些央企虽不在这16家的范围内,但它与别人合资了,甚至有些上市了,在海外上市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股东负责,怎么去限制他们不抢地王呢?
   潘石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是供求关系 。 土 地 的 需 求 量 大 , 供 应 量 少 , 一 定 会 出 地王。重要的还是国家的货币政策,央企从银行得到钱太容易了,不管从利息还是从发债来看,央企资金的成本比市场上的其它企业低许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房企开发主管对《经济参考报》表示,78户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对民营房企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他们根本不占主导地位,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照样拿不到地。
  对于如何解决央企频频高加拿地的问题,陈国强认为,治理土地市场需要多管齐下。比如,地方政府在组织土地招拍挂的过程中,提高资质要求、严格审核,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外行企业进入房地产领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无序状态。
  杨红旭建议说,一方面,可以考虑在融资、贷款方面进行限制,因为央企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更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对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获得的贷款应做出不能用来购地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在出让条件方面,国土部门对于一些优质地块,可能拍出较高价格的地块,应该做出不允许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参与等明确规定。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