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当出头鸟?侯宁:后市更悲惨_股票_证券_财经

谁当出头鸟?侯宁:后市更悲惨

加入日期:2010-3-16 15:49:2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金岩石: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
  李稻葵:1万亿赤字还可以增加
  曹仁超:人民币最快下季升值
  叶 檀:加息与升值 资本市场杯弓蛇影
  侯 宁:告别3时代 后市还将更加悲惨
  叶荣添:3月19日央行将再上调准备金率
  黄 硕:谁也不愿当出头鸟
  应健中:盘整的时间还不够!


  金岩石: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
  中移动将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约400亿元的资金参股浦发银行20%股权。中移动选择此时参股浦发银行,除了双方的手机银行业务合作之外,估值因素也很重要,至少中移动的判断是浦发银行股价下跌的空间十分有限。由此推论,银行板块的整体估值或许也跌到了抄底区间,酝酿中的蓝筹股行情将开始启动。
  银行板块是中国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近期银行股价格的破位下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货币政策趋紧,央行的调控动作频繁;二是房价暴涨引发众怒,政策调控连连出台,政策调控的重点之一是房地产业的银行信贷规模,所以银行股受到池鱼之殃;三是银监会关注银行的资本金不足,数家银行榜上有名,引发银行股的再融资之忧,所以市场传闻不断。现在,两会结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再次得到确认,合理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进一步明确了,银行股进一步下跌的理由不足,此时,中移动参股浦发银行就有了抄底的示范效应,其他商业银行也可以仿效浦发银行,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来化解资本金不足的压力。所以有理由认为,前期引发银行股价格下跌的因素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银行股的企稳反弹有可能成为大盘震荡上升的前奏。
  中移动抄底浦发银行如果获得监管机构的核准,直接后果之一是国有经济的跨行业整合,这是国有控股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值得关注的是:从煤炭业的国企整合到银行业的产融结合,股市投资人对此将作何反应?
  自从去年沪指上探3478点以来,股市下挫至沪指2700附近止跌,目前稳定在沪指3000点附近,且振幅逐渐缩窄。中国股市的特征之一就是高波动性,核心指数的正负波动区间在30%以内居然能够持续7个月以上,这在中国股市应属意外。但意外之事通常难以持久,不久前看到一份市场综述,在被调查的15家机构中,只有一家机构看多!股市风云变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分析师的意见高度统一的时候,通常预示着市场即将变盘。沪指在振幅缩窄的趋势中似乎正在寻找突围的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突破?这是投资人关心的问题。人在举棋不定之时,一个很小的事情就能改变你的决策,股市亦如人性,正在犹豫中选择方向之时,中移动抄底浦发银行的决策会导致股市上行突破的概率上升。若把中移动投资浦发银行的大宗交易价格作为参照,银行板块的下跌空间还有10%,这将制约大盘继续下跌的空间。换句话说,当前股市人气涣散,银行股的企稳反弹将带动股市上行突围。
  2010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但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至少以下5点是确定的:第一,经济开始复苏是确定的,按照经济周期的阶段,复苏之后是繁荣,所谓二次探底的悲观判断将逐渐消失;第二,政策基调不变是确定的,因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一旦启动,不可半途而废。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前低后高,今年的基建投资需求势必高于去年;第三,政策多变本身也是确定的,人们会逐渐习惯于政策多变,见怪不怪则心态复原,市场的情绪状态会逐渐松弛,对政策调控的敏感性会弱化;第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确定的,2010年的业绩增长将在25-30%区间,若股市同比上行,年内有望上探沪指4000点;第五,还有一个负面的确定性,即30-40%的非流通股解禁,这是制约股市上行空间的主要扩容压力,再加上新股上市与增发,两大扩容的力量会导致股票供过于求,新股罕见的破发就是资金供求失衡的表象之一。
  在不确定性之中寻找确定性是股市预测的原则,预测永远先于决策,投资决策都以预测为基础的,却不能用任何一个正确的决策来证明我们的预测水平。


  李稻葵:1万亿赤字还可以增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20%以上,同比似乎反映经济在加快,但是经济环比数据如何,仍不得而知。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媒体表示,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势,但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我们虽然出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是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于上述问题,有深入的体会。
  李稻葵判断,目前国际经济恢复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而西方国家采取提升通胀水平,来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也使得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不太明朗。因此需要监测好相关数据,做好应对。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赤字赤字规模将达到1万亿,李稻葵表示1万亿元的赤字是非常保守的,我们的赤字还应该多一点,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调整。
  1万亿的赤字还可以增加
  《21世纪》:今年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你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怎么看,是否存在过热的风险?
  李稻葵:今年经济过热的风险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从2009年底到2010年前两个月,政策层面已经出现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得到了坚决的调整,调整的力度很大,方向也十分明确。
  在这些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目前股市、楼市都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关,投资者的情绪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谨慎了。
  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今年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降低。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万亿,不过仍处于3%的安全线以内水平。出于对民生投入的考虑,是否可以增加更多的赤字?
  李稻葵:1万亿元的赤字是非常保守的数字,我认为赤字还应该多一点,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的风险是很小的,因为中国政府手里有大量的国有财产,不需要担心。
  《21世纪》:你对去年到今年的1.18万亿中央投资带动4万亿投资的效果,以及地方财政债务风险怎么看?
  李稻葵:4万亿投资的整个运行效果是不错的,投资起到了保增长的效果。但是,现在就想判断投资的质量、回报率、社会效应,还为时尚早,因为许多项目都还没有结束。
  地方债务风险目前没有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要对一些潜在的风险进行不断地监测、调研,并且做好预案,银行、资本市场、上级财政都要做好准备。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你认为复杂在哪里?
  李稻葵:今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大家谈得比较多,另一个方面则关注不够。
  谈论较多的一个层面是指,今年经济的金融形势比较复杂。由于全球经济恢复步调不一致,美国、欧洲各国都不一致,国外的投资者心态也不稳,所以国际经济恢复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
  而谈论得不多但更重要的第二个层面就是: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发生了变化。举例来说,目前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与3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基金主导;与3年前相比,大银行的作用也增强了,银行政策的变化会直接传导到经济,导致波动;房地产市场上,3年前相当一部分需求是首次置业需求,而过去1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前许多需求是投资性的需求,这是个新现象。这些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会给经济形势带来影响。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还是比较快,如果下半年银行贷款趋紧,投资项目的融资需求又较高,资金链发生断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就可能下降,这就会带来经济运行的波动。
  这就要求我们共同监测、共同研究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千万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
  给地方政府新的财源
  《21世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调控,提高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你对于今年的宏观调控有何建议?
  李稻葵:我对宏观调控提一个原则性的建议,一定要不断地监测经济运行中的新变化、新现象,货币政策要注重灵活性和前瞻性。
  2010年经济增速很可能是前高后低,上半年的统计数字非常漂亮,下半年相对而言有所下降。原因是去年的基数是相反的,前低后高。
  因此,调控政策恐怕也不得不前紧后松。目前各种各样的调控政策已经出台,尤其是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到了下半年,如果我们的经济运行相对而言出现了一定放缓的话,政策调整有可能会变松。所以,政策的调控有可能是前紧后松。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你认为怎样能较好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李稻葵:我建议,要鼓励、允许地方政府以自己开发、自己入市的住房做抵押,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这种做法可以给地方政府一个新的财源,从而调动政府直接入市的积极性。这种稳定的融资形成后,能够让地方政府抛弃过去的卖地财政。
  目前的情况是,地方政府靠卖地能卖出几个亿来,但政府在这块地上自己搞房地产开发却要赔钱。所以,我建议要从制度层面来推动房地产的二次房改。
  同时,我建议,把一直由中央代发的地方债放开,把手中持有的保障性住房拿来抵押,通过用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收入发行地方债券。在募集到资金后,再度用于下一步的民生项目,包括保障性住房的后续建设。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政府建保障性住房不仅有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夹心阶层低成本地住到房子。2010年,我认为房地产会发生较大的调整。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