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婵雪
荷兰财政大臣德亚赫(Jan Kees de Jager)甫一上任就忙个不停。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荷兰经济的新驱动力也令他寻寻觅觅。
访问中国在他上任后的日程表上位居前列,德亚赫特意在访华之前,邀请了3名中国财经媒体记者前往荷兰采访。“我们的大门向中国敞开。”德亚赫表示。
sohu:应对欧洲债务危机,荷兰当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德亚赫:目前欧洲各个国家应对全球债务危机的做法,是在国内募集资金以偿还债务。由此,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在的负债都很高,2009年是如此,2010年也是如此,我想在未来几年大概还会是这样。
即使对于英国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来说,目前都有大笔未到期公债。在荷兰,即使我们的情况要比欧洲其他许多国家好很多,荷兰政府债务也增加了很多。因此,应对此次全球债务危机,首先各个国家要在国内发行大量的政府债券,然后需要努力维持债券的稳定,不要使债务进一步增大,最后还要设计出偿还债务的整套方案。
对于荷兰来说,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救助希腊的决定出台。荷兰认为,希腊债务危机首先是希腊自己的危机,希腊政府应该首先自行找到缓解债务危机的办法。并且欧盟国家现在已经达成了一个一致意见,就是不会掏一分钱给另外一个国家去帮助他们解决债务危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承诺共同捍卫欧盟经济的稳定。因此,如果真到了十分必要的时候,荷兰也会采取实际行动去帮助希腊,但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相关计划。
日报:假设希腊或其他欧元区国家最终无力偿还债务,需要救助或者会造成最坏的结果。你们是赞同其他大国对他们进行救助,还是赞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面救助?或者是不进行救助,要求或者任由他们退出欧盟或欧元区?
德亚赫:我认为,放眼全球的国际机构,在解决国际性债务危机这样的问题上最具有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就是IMF了。IMF在过去已经解决了无数次这样的问题。而对于欧盟来说,我们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荷兰认为,解决次此债务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某些方面上让IMF介入,比如让IMF插手救助希腊。
但是我们也明白这是一个政治上非常敏感的方案,欧洲很多其他国家并不赞同。他们认为欧盟的事情就应该由我们自己解决,荷兰也非常理解他们的立场。但是目前看来,IMF是全球在解决这样的危机情况上,最具有专业性、知识,以及经验的机构,因此应该让IMF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国家。
目前看来,欧盟的法律体系并不允许任何国家退出欧盟,对于希腊来说也是一样。而且使希腊退出欧盟,也绝对不是一个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法。
日报:你认为希腊会不会最终偿还不了这些债务,出现最终需要类似救助或退出的局面?
德亚赫:这个我目前也无法妄下判断。因为目前我没有看到相关的迹象。我也没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预测未来。希腊政府上周通过发行10年期债券成功筹集50亿欧元资金。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非常成功的。市场现在仍然普遍认为,希腊是可以完全从这场债务危机中全面恢复的。希腊也是完全具备清偿全部债务的能力的。目前,希腊政府也公布了一个稳定及复苏的计划,这个计划是非常强有力的。如果希腊接下来能够按照该计划一步步执行,那么希腊的财政情况肯定会得到很大的好转。
日报: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次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是对欧盟自身体制缺陷的一种体现。欧盟长期存在着这种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在财政政策上则缺少合作与协调。
德亚赫:是的,但是欧盟至少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中央银行。但是在财政政策层面上,我认为欧盟的每一个成员国都是负有责任的。因为欧盟跟美国不一样,欧盟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但是欧盟的每一个成员国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预算制定上,都有很多的协调与合作。欧盟内部也有很多共同的框架,其中涉及政治及经济等。欧盟内部的财长等官员也会定期聚首讨论政治和经济问题。欧盟内部也有维持经济稳定的机构。我认为,这次债务危机的爆发,更是证明了欧盟现在同以前相比,有着更多的内部合作与沟通。
日报:对希腊等国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也蔓延到了市场对欧元的看法,欧元近期出现了兑美元的较大幅度贬值,你怎么看待欧元的贬值?
德亚赫:在过去的几年中,欧元一直在升值。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欧元开始逐步的有一点贬值。我认为这对于欧元是一种健康的表现。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欧元能够保持稳定,我们也认为欧元有时会缓慢贬值也是非常正常的。
日报:最后一个问题,关注您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荷兰近年来大力在中国吸引投资者,尤其是对中国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的绿色能源等领域。您怎么看中国与荷兰的经济合作?
德亚赫:这次出行中国,我会先到香港,然后到内地的深圳、北京等地。我们也安排了同深圳等地的一些投资机构见面。荷兰在努力地将自己建成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大门,荷兰的大门是完全向中国的投资者敞开的。
在绿色能源领域,荷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中国机构在这方面投资荷兰完全没有任何限制的。荷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发达的物流业以及透明的法律法规。目前有很多中国公司,比如华为、比亚迪等,都已经在荷兰进行了商务运作,并且把这里当做了进入欧洲的门户。
    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