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汽车界的大佬,上汽陈虹、跃进王浩良、万向鲁冠球、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尹家绪、吉利李书福……
有为政一方的,如成都市长、德州市长、九江市长、宿州市长、云南发改委主任……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黄河上下,长江两岸,唯低碳滔滔。
但细细研读,大字标注的“积极培育光伏材料、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与核能、金属与非金属新材料,发展电动汽车动力模组、环保电动汽车、高效节能照明、节能家电、节能环保建材等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产业”,无非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布局产业;两个基本点:要政策、要资金。
各界力推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的低碳产业,在呼喊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未果的态势下,原本大可称道。
不过,且慢,且不论去年风电装备全面开花,多晶硅行业燎原之势被喊停,仅就目前刚获批的皖江经济带来看,粗粗算来,仅LED的产能投资已有几百亿。
我并不担心泡沫,对于新生事物,有点泡沫、有点过剩不必大惊小怪,互联网发展之路就是很好的参照系。
九江市长说了,“无需过多担心一哄而上,国家会进行宏观总量的调控。市场需要这样一种物廉价美,适合人民的环保观念”,“不用害怕重复,重复建设必然带来竞争,只有竞争,好东西才会出头,低层次的被淘汰。”
低碳伴随投资,让观念如蒲公英,随风传播,深入人心,在此阶段,“狂欢”很有必要。
但摘下“狂欢节”的面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真实世界?除了大干快上,在核心技术、标准话语权依旧缺失的世界中“狂欢”?
低碳,是生态体系,需要定义,需要标准。不仅要构建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还要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再生资源回收,再制造利用等等。
既要有技术突破,也要尽快推出相关标准,规划,转变消费模式。
我们需要真正的全球领先的狂欢,需要现代文明下的低碳生活模式。
【作者:晨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