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4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_股票_证券_财经

下一个“4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

加入日期:2010-3-12 8:09:45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导读:
  下一个4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
  邴志刚:40亿贴息战略性新兴产业
  郝益东:内蒙古风电瞄准3000万千瓦
  陆启洲:水电核电是现阶段低碳能源首选
  苗圩:产业结构调整将着眼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发改委副主任:今年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
  新兴产业四朵金花如何在股市绽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受益股
  
  下一个4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有望出台,这成为两会产业经济视角的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3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出席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时透露,由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力争6月前递交国务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最快将在9月出台,内容将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总体思路、政策支持及财政投入等。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张晓强表示,目前尚未确定,发改委将在两会后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民用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进行研究。
  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将给新兴战略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刘捷:
  《21世纪》:目前湖南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府提得比较多的、一系列转变发展方式最有力的推动手段。
  湖南省也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试点省份,将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3只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总规模达到9亿元。
  不久前,省政府审议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方案。根据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湖南省将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把全面实施四千工程作为核心举措,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要手段,把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要目标。
  目前,政府一方面在努力规划,另一方面根据本省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有目的性地进行扶持、引导,为企业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做好铺垫工作。
  《21世纪》:湖南省在新兴产业上,有哪些布局?
  刘捷:目前,湖南已经统一规划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升级排头兵。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努力构建具有湖南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产业中,大型矿用电动自卸车国内市场占有率90%,混凝土机械80%,液压静力压桩机70%。新能源产业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传动系统占全国70%以上;太阳能电池设备占领了国内80%的市场;风电装备产能已过100亿元。
  去年由于金融危机,湖南整个进出口贸易跌得很厉害。但有一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机电产品产业装备进口和技术进口增长幅度很高,增长了20%-30%。而这也为下一步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
  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
  《21世纪》:五矿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如何处理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
  周中枢:目前,政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传统产业占比例大,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中,要注重用技术改革传统产业,注重塑造传统产业在带动就业、提高收入水平等方面的贡献率。
  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的真正难题还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靠拼资源、拼环境是不行的,要发展就要绿色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需求,引起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势必影响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国务院参事李庆云:
  《21世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新兴产业规划,尤其是新能源等领域,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这是否会导致新一轮的产业重复和产能过剩?
  李庆云: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解决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技术的提高是长期的,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如何超越其他先进国家?首先必须依赖原创,其次是投资和消费,新的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会产生产业化的效应。
  现在各地在发展新兴产业中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得已的转型之下,地方投资的盲目性,如一些后工业化城市就面临这样的问题;第二是抓大贪全,很多地方在实施投入中追求面上的效益,先抓点,然后再来做大,这也就是国内一些领域一哄而起、造成投资浪费的根本原因。
  新兴战略产业,我们必须要有,这是国家产业升级的根本,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投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资方式,不能不考虑投资的成本。况且,一个国家产业格局的转变不是在两三年之内就能完成的,我们国家的基础薄弱,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即便是在生产方式变革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还没有提高。因此不要奢望能够在这些新兴领域跑到世界前头去。而这些深层次问题,现在去想的人还是不多。

 

  邴志刚:40亿贴息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从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各地政府便围绕新兴产业展开地区性实践。
  2月22日,辽宁省提出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开发新领域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辽宁省正抓紧制订《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一直是支柱产业,但传统工业在新的经济形势冲击下,成为经济转型的掣肘。3月10日,辽宁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入,今年政府已经决定完全撤出,辽宁的优势得天独厚,但急需对现有工业的再延伸。
  《21世纪》:在国家确定的七个新兴产业中,辽宁具有优势的有哪些?
  邴志刚:新兴战略产业中,辽宁有着自己独特的区位和历史优势,生物制药、海洋科学、环保技术、新材料等,辽宁都有一定的基础。另外,辽宁在航空航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既有优势十分明显。
  《21世纪》:今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中,省政府是否对新兴产业有专项投入?
  邴志刚:我们不再投入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而新兴战略产业已经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民生工程支出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今年财政专门对于新兴战略产业给予了40亿元的贴息。另外,新兴战略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也提上日程,按照国家的统一财税规划,实际投入远大于40亿元。
  同时,财政的投入只是一个引导性资金。这些全新的领域我们也在鼓励外来资本的进入。40亿元只是很小一部分,但由此带动的民间资本的进入,投入至少是政府直接投资的5倍以上。
  按照规划,2010-2012年,辽宁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要超过25%,实现到2012年产值较2009年翻番的目标;到2015年,新兴产业比2012年再翻一番,成为省内主导产业,并跻身世界前列。
  《21世纪》:东北的传统工业如何与新兴产业实现发展接轨?
  邴志刚:辽宁在老工业基地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辽宁是全国钢铁大省和化工大省,但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迫使我们不能走过去粗放型发展一般工业的老路。
  例如,辽宁的原材料工业主要是钢铁,但是我们希望把钢铁领域的产业链拉开,在材料工业上向下延伸,从普通钢材到钛合金钢等新型材料,这是辽宁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是有优势的。
  另外,在化工领域,辽宁全省每年有7000万吨的石油炼化产能,这些行业如果向下延伸,将成为精细化工产业的主力军。在传统产业的升级上,钢铁和石油炼化产业的这些探索都将实现全省支柱产业的升级。这些也正是今年财政需要大力投入的领域。

 

  郝益东:内蒙古风电瞄准3000万千瓦
  你能运输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2010年3月10日,针对内蒙古能源产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郝益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煤储量第一、煤产量第一、风能储量第一、风电装机容量第一、对外输电第一,内蒙古能源在2009年占据了国内5个第一。
  当然,内蒙古在国内能源领域的第一远不止这些。依托能源优势,2000年-2009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速达18.7%,尤其是近8年来,经济发展增速在全国保持第一,资源强市鄂尔多斯(600295)的人均GDP甚至超越了香港。
  能源产业开发三步走
  《21世纪》:内蒙古如何看待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郝益东:中国的能源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注意的是能源发展与节能并不矛盾,发展归发展,节能归节能。不仅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也需要能源。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内蒙古将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给予更大的关注,并把绿色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比如煤炭的清洁利用、提升风能规模至3000万千瓦、推进太阳能电站的建设。
  《21世纪》:内蒙古如何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郝益东:对于能源产业的开发,内蒙古分三步走:首先是传统的开发利用,比如能源的采挖;其次是对传统能源进行转化,煤转电、煤化工、煤制油、煤的气化与液化等;第三步是利用能源优势吸引沿海重化工、制造业落户内蒙古。
  适度过剩有利于风电良性竞争
  《21世纪》:2009年,中央出台文件警告风电存在产能过剩,你怎样看?
  郝益东:这几年,风力发电只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我国要在2015年达到1.5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那今后几年还要加速发展。
  我国风电发展了30年,但过去一直只能生产200万-300万千瓦的小风机,真正上网的风机都来自国外。在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推动风电发展之前,美国风机每3-5年价格下降10%。我国开始推风电后,国际风电设备价格暴涨,不仅价格涨,还订不到货。
  现在,我国国产风机价格比国外低20%左右,抑制了国际风机价格上涨,同时,还带动了国内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如果国家政策能进一步支持国内风机发展壮大,那么国产风机的技术水平很快能达到国际水平。
  总而言之,国产风机刚发展两三年,来个急刹车,这与产业发展的常理不相符。另外,适度的过剩有利于产业形成良性竞争,淘汰落后,鼓励技术进步。
  建立能源外输立体通道
  《21世纪》: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郝益东:我国越来越看好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按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做出的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要达到15%,其中风电是重要部分。据测算按此要求,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5亿千瓦,而截至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才2500万千瓦。
  风电发展的关键是要保证上网,只要电网能保证接入,风电厂就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保证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传统电网是按火电特征来设计的,接入风电,很多运行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要做调整。
  在《可再生能源法》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指导下,各级人大应该进行执法检查,各级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具体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技术性地文件,保证风电上网无忧。
  《21世纪》:内蒙古能源发展还面临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郝益东:能源运输通道现在是内蒙古能源发展的瓶颈。你能运输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
  现阶段,内蒙古的能源输送主要是煤运,有两条铁路和一条公路,第三条铁跌运煤通道正准备建设。
  但总体上,内蒙古能源运输的陆地通道已经饱和。能源运输的路子不能这样走下去--依靠公路、铁路拉煤周游全国,从大北方送到大南方。
  能源运输应该立体化,例如煤转电与风电上网后利用电缆输送(空中运输),煤转气或液体后实现管道运输(地下运输)。
  特别是内蒙古的风电,去年冬季,内蒙古风电送不出去,自己又消化不了,很可惜。对于风电而言,一旦解决输送瓶颈,内蒙古风电规模达到1亿-1.5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没有问题。

 

  陆启洲:水电核电是现阶段低碳能源首选
  低碳转型正考验着传统能源结构。中国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7.44%。
  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从现在起就应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否则到2020年将很难完成15%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止到2009年底,中电投低碳清洁能源比重已超过30%,列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同时也是拥有核电控股开发资质的惟一一家发电集团。中电投欲借国家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之机,2020年低碳清洁能源的比例将超过50%。
  非化石能源占比15%目标艰巨
  《21世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将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也承诺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你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陆启洲: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是31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是2.3亿吨,大概占7.44%。从7.44%跨越到15%,不仅是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一倍的问题,因为能源消费总量是持续增长的。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5亿吨,如果要完成占比15%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至少要达到6.75亿吨标准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倍。所以,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根据测算,相当于6.75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3.3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87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比较少,加起来也要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
  《21世纪》: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与这些目标还相距甚远,如何才能实现突破?
  陆启洲: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为2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还有近1亿千瓦左右的缺口;核电运营的总装机仅910万千瓦;风电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基数仍然较小。
  但是,加快各种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建设,也不能忽略成本因素。低碳经济不是一个低成本经济。在低碳能源中,风电和太阳能就是高成本的,离社会可接受的价格还有一定距离。
  但也有一些低碳能源成本是能做到与火电竞争的,比如水电和核电。目前我国水电平均上网电价比火电低0.1元,核电上网电价在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带动下,也基本能做到等同于或略低于火电上网电价。所以,现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发展水电和核电。
  水电开发不差钱,差政策和机制
  《21世纪》:你建议我国低碳清洁能源应优先开发水电,但目前国家对于审批大型水电项目也有所顾虑,你怎么看?
  陆启洲: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积极开发水电,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首选。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近几年水电发展很快,但发展中也碰到两个问题:一是环境问题,二是移民问题。对于环境问题,我认为有一定影响,但需要权衡利弊,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都要全面考虑。对于移民,我国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所在地区居民相对不富裕,在开发的时候要对移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保证和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可以说是不差钱、不差资源,差的是政策和机制。
  《21世纪》:此次你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加快黄河中上游水电的开发,请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陆启洲:黄河中上游水电资源丰富,黄河上游和北干流均是我国规划的大型水电基地。与我国西南水电开发相比,黄河中上游地处高海拔,人烟稀少,环境容量大,水电开发具有可开发能量集中、征地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单位造价低等突出优势。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拉西瓦项目全部移民仅有2475人,项目单位千瓦造价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一般水电项目低50%以上。
  同时,开发黄河中上游水电资源,有利于发挥水电良好的调节特性,为甘肃、青海的大规模的风电基地、太阳能发电基地提供调峰支持,促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互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1世纪》:目前中电投是电力集团中唯一具有核电控股开发资质的企业,但有意见认为应改变现有核电投资主体太少、建设运营体系封闭垄断的体制。对此你怎么看?
  陆启洲:我认为完全需要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核电的发展当中,但是参与核电投资,不一定非得控股,参股也可以实现对核电站的投资。
  当前国家出于对核安全的考虑,对放开核电控股资质还是比较慎重。中电投集团是电力企业参与核电控股开发的探路人,中电投集团如果成功建好核电站并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其它电力企业控股开发核电的问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苗圩:产业结构调整将着眼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调结构,扩内需,促民生,保增长依然是今年两会的主题。尤其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概念很宽泛,我更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优化升级。3月7日上午,参加湖北代表团小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苗圩坦言:经济结构调整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重心。经济结构调整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区域结构的优化及收入分配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等,范畴很大。
  主要要解决两大任务,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技术改造。苗圩表示,在2009年一揽子刺激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年初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结构调整两大任务
  《21世纪》:结构调整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对工信部来说,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苗圩: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信部工作的重点。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范畴比工业大,包括区域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结构调整也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很多问题,范围很广。
  对工信部来讲,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有哪些?
  苗圩:产业结构调整有两项重要任务,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新启动的一项措施,符合工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技改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突出特点,是用先进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典型体现。
  自主创新重点工作之一是抓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1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由工信部牵头和参与的有8项。有些重大专项是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密切联系的。去年国务院专门安排听取几个重大专项的汇报,并安排了一批项目、一批资金来推动,这对今后产业发展和调整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和大飞机项目,这些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技术改造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危机过后,我们仍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兼并重组,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各个行业的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目的是什么?
  苗圩:工信部今年要抓好企业兼并重组。我们是工业大国,很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但这种第一、大国实际上是靠众多企业总和起来的,规模足够大,但距离工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我们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比如钢铁行业,我国去年钢产量是5.68亿吨,这是100多家钢铁厂产量的总和,还没有一家像米塔尔这样的世界级钢铁企业。所以,要通过企业之间的整合来提升产业的竞争能力。
  此外,要高度关注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个工作去年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年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已经发布的关于加快淘汰部分行业落后产能的通知精神。
  今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有些行业,要结合其发展特点,制定几个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意见,比如说钢铁行业,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意见。
  出台这些指导意见的目的,是使企业克服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特别是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政策障碍,比如财政税收、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高端制造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1世纪》:政府目前强调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苗圩: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点值得欣慰。经过部里的争取,温总理的工作报告把高端制造业写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而过去只是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提到这一条。
  这里有必要讲讲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界定。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市场规模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包括科研成果和各方面的资源。
  我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该更加集中一点,一方面给地方政府自主权,同时各地方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财力等情况,选择三至五个比较合适的产业来重点发展。如果选择太多,就可能没有重点了。
  《21世纪》:工信部关于高端制造业是如何界定的?
  苗圩:所谓高端制造业,是所有加工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走,都算得上是高端制造业。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部分产业是由于科技革命孕育培养出的新兴产业,就大部分产业而言,离不开传统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技术进步。
  工业是扩内需的先锋
  《21世纪》:除了调结构,扩内需,促民生,保增长也是今年两会的主题。就工业方面来说,你对这些主题有何看法?
  苗圩:工业是扩内需的先锋。内需靠两块,一是投资,二是消费。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2万亿元,增长30.5%,这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政府财政资金带动银行信贷来维持投资的增长,一段时间可以,长久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想办法既要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更要在合理的程度。
  就投资而言,如何用政府投资来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上社会的热钱很多,我们要想办法用少量的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来带动全社会投资。
  但是比投资更重要的是消费,是如何更多地鼓励消费、刺激消费,用消费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应该说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还很大,近几年我们的消费增长率也有所提高,但是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潜力。
  扩内需有一个积累和分配之间的关系问题,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要有一个更大的增长。
  《21世纪》:扩内需的同时如何防通胀?
  苗圩:保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或者说是对立统一,结构调整好了能更好地增长,结构不调整不优化,想达到增长目的也难。
  调结构、保增长跟通胀没有必然的联系。通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货币发行,甚至还有海外输入性的通胀,但从产业上来说,只要产能富余,就不会促进通胀,只要不存在供不应求,只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不会加剧通货膨胀。
  最典型的是汽车,汽车由于竞争加剧,价格现在不是在上涨而是在下降,任何一款车表现得再好,一段时间以后都要降价,用户买到车,不是保值的,更不能增值,肯定是贬值。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