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奥巴马对人民币升值发出了严厉的声音,再往前,一部西方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在达沃斯论坛上成为谈资……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
在全球金融危机弥漫的2009年,“西方对中国充满期待,希望中国挽救世界。今年,许多人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复苏,因此,对于在人民币汇率和进口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北京晨报记者说。
在“中国话题”已经全面化的今天,中国如何能主动管理好世界对中国的预期——这一命题已经进入学界的议程。
中国想低调都难
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报道达沃斯论坛已经10年了。对他而言,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可以作为一个样本,西方注视中国的目光炽烈而复杂。
“10年前中国人不知道达沃斯在哪儿,达沃斯也不知道中国在哪儿,”芮成钢记忆犹新,“达沃斯是一个洋溢着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优越感的论坛,中国面孔只是点缀。”10年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一切。“在今年不少分论坛上,中西方嘉宾各占一半,平分秋色,大家完全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来讨论问题。中国现在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前,想低调都很难。”芮成钢说。
而在达沃斯核心地段,过去5年一直被微软使用的别墅如今成为央视财经频道的演播室,这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2月1日的英国《金融时报》甚至将这个名为“中国之家”的演播厅作为中国力量崛起的象征。
事实上,不止是达沃斯,在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捧杀中国再次出现
“2009年的核心词是信心。在全球需要信心、需要支撑的时候,中国给世界发出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信心信号。”但金融危机过后,西方各国对于中国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在世界金融体系逐渐保持稳定之后,对中国的批评和牢骚慢慢多了起来。西方国家酸溜溜的说法就是,“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搭了世界经济的便车。”
与10年前中国话题很少被谈及相比,如今的中国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被高估了,或者说被捧杀了。
一部西方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近日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芮成钢表示,“该书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这可能是对中国的一些误判和捧杀。”
“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芮成钢和央视财经频道达沃斯论坛报道组在会议期间强烈意识到,“2010年中国需要管理好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值。”
世界预期与中国实际有差别
“世界对中国的预期与中国实际是有差别的,西方现在提到中国,首先想到的是奥运会、世博会,是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国贸。一旦对中国产生错觉,就会对中国产生误判和摩擦。”
在芮成钢看来,世界对中国的错觉与我们自身有一定关系,“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往往更喜欢把自己比较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展示给西方。”
此外,错觉产生的原因还在于对话语权的掌握。芮成钢看到,在达沃斯冬季年会的所有会场中、酒店角落中,到处堆着《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却见不到任何一份中国报刊,来自西方的声音占据着每一块阵地。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软实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芮成钢表示,“展示一个更综合的中国、更真实的中国有利于中西方沟通。”事实上,如何能够管理好世界对中国的预期,不仅是这次论坛上需要讨论的话题,也是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
晨报记者 邢飞
■财经晨谭
历史从不重复,但是押韵!
邢飞
当“捧杀”这个词儿用在中国身上,总让人想到马克·吐温那句名言,“历史从不重复,但是押韵!”
随着中国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复苏,西方媒体之前习惯于唱衰中国的论调骤然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要向中国学习”的一片赞誉。
在电影《2012》中,中国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美国《福布斯》杂志在2009年12月15日的一篇文章中直接称呼“中国已是超级大国”。“学习中国好榜样!”成为不少西方企业家和媒体热炒的话题。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步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一时间,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对日本经济奇迹进行了全方位的热炒。在“广场协议”谈判期间,信心膨胀的日本甚至主动提出将日元升值10%。然而,正是因为“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经济几年后陷入所谓“失去的十年”。
面对处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又长期对中国认识偏差的西方,中国管理好他们对中国的预期,道阻且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西方人士热炒“中国模式”的深层动机,就是要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责任。说白了,就是“捧杀”中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09年两次G20峰会上屡被提及的“G2”概念,再次被搬到年底的气候峰会上。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西方国家正试图用气候问题来阻挠中国的发展。
当欧洲人躺在沙滩晒太阳、四处度假的时候,中国珠三角、长三角的打工者们却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中国经济的奇迹,面对西方的“捧杀”,中国还没有骄傲、自大的资本,必须时刻警醒,避免重蹈日本之覆辙。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