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收紧信贷,在去年创纪录的信贷狂潮中积累了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已经感受到了寒意。
虽然一般不准许地方政府出现赤字,但多数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自己的公司来借款,得以规避了这一规定。这些公司以土地储备和官员担保为支持,在最近的贷款狂潮中获得了银行的大量慷慨贷款。(由于多数税收收入都进入中央政府的国库,地方政府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来为经济刺激中需要建设的桥梁、大坝付账。)
地方政府所设投资工具积累的债务总额,少则有国内媒体普遍引述的说法——6万亿元,多则有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史宗瀚(VictorShih)计算得出的11万亿元。这些数额堪比中央政府的债务总额。
现在,监管机构开始担心地方政府无法全部偿还贷款。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1月警告说:这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无法偿还债务,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并造成其他问题。
对此类贷款的检查业已加强。在1月26日的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要求银行高管“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工商银行(601398)本月已表示,将“严格管理”向“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贷款。
《上海证券报》24日更是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银行业已被要求停止向仅以地方政府未来收入为支持、没有注册资本金的投资工具发放新贷款。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说,信贷收紧不太可能影响多数在建投资项目,因为很多项目在2009年已经储备了融资,但地方政府要在今年上马新项目,将会非常困难。
在贷款受限的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开始在资本市场失宠。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2009年,由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总额为1212亿元,为前几年发行速度的两倍。但现在的发债速度已经低于2009年早期的高峰水平。
一位知情人士说,监管机构已提高了与财力较弱、层级较低的政府挂钩的公司新申请发债的门槛。但中央政府仍在受理这些公司的发债申请,因为去年还有一些积压。这位知情人士说,政府没有关闭债券市场的通道,但对风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事实上,地方政府在制订今年的规划时,似乎已经考虑到了融资环境的收紧。翻看过去两个月31个省份公布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在公布今年投资增速正式目标的28个省份中,26个省份在2010年的预期增速低于2009年,剩下2个省份希望增速持平。这些省份2010年的投资增速目标平均较2009年已实现的增速低11个百分点。
(本文节选自《华尔街日报》,有大幅删节;刊登时,为符合内地读者习惯,调整了部分措辞。)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