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6措施推动产业振兴规划(受益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国务院6措施推动产业振兴规划(受益股)

加入日期:2010-2-25 8:12:00

此信息共有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导读:
  国务院六措施推动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专家解读国务院常推进产业振兴与抑制产能过剩两手抓
  调结构是产业发展重中之重
  行业巨头动作频频 钢铁业新一轮整合大幕揭开
  进一步落实产业振兴规划 关注受益板块
  新兴战略产业将成为市场新热点(附股)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钢铁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有色金属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汽车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纺织服装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家电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影响石化类公司指标龙虎榜

  国务院六措施推动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 □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会议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初国家从缓解企业困难和增强发展后劲入手,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物流、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别提出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政策措施逐步到位,重点产业下滑态势得到遏制,整体企稳回升,企业重组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企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会议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当前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对重点产业的影响仍在继续,一些行业回升基础尚不牢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优化布局、加快自主创新任务十分艰巨。
  会议提出,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必须牢牢抓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贯彻实施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争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一要立足扩大内需,巩固重点产业企稳回升势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产品范围,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稳定和拓展外需,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二要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投资管理,做好有序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三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行业产能总量。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和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四要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五要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夯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六要深化改革,研究建立促进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观念,落实责任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证规划实施稳妥有序进行。(.上.证)


  专家解读国务院常推进产业振兴与抑制产能过剩两手抓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
  编者按:虎年伊始,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新的一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谋篇布局。证券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业内专家,请他们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并就投资者关心的将为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央政治局本周一刚刚召开会议定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专家表示,去年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行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形势,规划提出的一些目标和任务难以落实等。因此,有必要在政策措施上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完善。
  抑制产能过剩力度加大
  会议提出,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行业产能总量。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此外,要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抑制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普遍被提及的内容,但实施一年后结果却并尽不如人意。一方面,因为地方利益,多数行业未能形成跨区域的有效兼并重组;此外,过剩产能也未见压缩,反而有所扩张。
  譬如,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产量的29%,这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的目标差距尚远。而与此同时,非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2009年钢产量增长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11.27%。
  专家表示,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正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好时机。可以预料,政府今年将在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值得期待。
  据了解,工信部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促进兼并重组的有关建议,有望近日获批。该意见在平衡地方利益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有望为跨区域重组铺平道路。
  石化行业成低碳经济践行者
  会议指出,要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和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
  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目前各国政府也已经达成一致,即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
  专家表示,低碳经济的来临对石化产业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280亿吨/年,各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途径回收大约为2.5亿吨,不足排放量的1%,因此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二氧化碳的回收无论物理法和化学法都离不开石化产业的技术支撑,因此,石油和化工领域在低碳经济一定大有可为。
  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会议指出,要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投资管理,做好有序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
  专家表示,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即,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地方的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据了解,政府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措施,譬如日前出台的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专家表示,上述战略的实施已经推动了国家增长格局的重要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东部增长速度超过中西部的格局。


  调结构是产业发展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会议提出六项措施,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贯彻实施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争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脚点在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重点,这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李大霄表示,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是具体措施的重头戏。他认为,汽车消费量相对家电而言更大,影响面更广,国家将会加大力度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行政审批等将会实实在在地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他同时表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产品范围,将有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相信会产生许多实际效应。
  李大霄表示,会议提出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这将有利于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调结构中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矛盾。此前大力发展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使中西部地区已经具备产业转移的条件,相信中西部地方政府将会开展形式各异的招商活动,并将推行诸多促进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惠政策。
  低碳经济成为其中一个重要亮点。李大霄说,中国制定了节能减排的远景目标,政府必然要对重点行业推出具体措施,钢铁、石化、汽车是碳排放的大户,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和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由于节能减排将会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成本,李大霄认为,应当采取企业技术升级以降低生产成本与政府引导补贴相结合的措施。他同时认为,政府还可能出台对林业、节能环保行业等碳消费为负的行业的支持力度,这些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夯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李大霄认为,这些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服务、IT等新兴产业,政府将根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措施,陆续出台财税、银行贷款、创业投资以及政策引导和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措施。他同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各地政府支持的重点,如何形成地方产业政策,避免产业高度雷同,是各级政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证券时报)

此信息共有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