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山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发展”,围绕“三保”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调产步伐,加强惠农政策的落实,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各种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全省城乡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
一、全省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粮食生产因灾减产
2009年,山西粮食总产量为94.2亿公斤,比上年减产8.4%。分季来看,夏粮因灾减产幅度较大,秋粮减产幅度较小。
1、夏粮总产量为21.29亿公斤,减产16.4%。2009年冬小麦生产季节,山西遭遇了持续干旱、低温冻害和病虫危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省夏粮减产。据抽样调查实测推算:2009年全省夏粮总产量为21.29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6.4%,与2005年相比增加3.6%,仍是一个较好的年景。其中小麦总产量为21.11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6.5%,小麦亩产为193.5公斤,比上年下降20%;夏杂粮产量0.18亿公斤。
2、秋粮总产72.9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7%。秋粮减产主要原因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所致。一是旱情影响,2009年全省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多数地区推迟了春播,大秋作物的生长发育明显晚于往年,加之入夏以来,全省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大部分地区的秋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二是部分大秋作物病虫草害较重。尽管8月中下旬以来,各地降水量增加,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并使大部分地区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受前期旱情较重的影响,全省秋粮作物减产已成定局。全省秋粮总产为72.9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7%,其中玉米总产量为67.1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8%。
(二)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09年全省畜牧业生产克服了上半年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畜禽疫病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畜禽生产形势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一是生猪存栏、出栏量稳步增长。据全省主要畜禽监测抽样调查资料预计:2009年末生猪存栏为530万头左右,全年出栏肥猪为660万头左右,同比分别增长8%和13%以上。二是牛存栏量下降、出栏量增加,羊存栏量持平略增、出栏量大幅增加。2009年末,全省牛存栏为90.6万头,比上年减少3.2万头,下降3.4%,牛出栏34.6万头,比上年增加4.4万头,增长14.6%。羊存栏747.7万只,同比增长0.5%;全年出栏肥羊430.1万只,增长17.4%。三是家禽存栏量下降、出栏量增加。2009年末,家禽存栏6216.9万只,比上年末减少1483.0万只,下降19.3%。全年出栏肉禽7180.7万只,比上年增加1335.2万只,增长22.8%。家禽存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2009年以来家禽产品价格低迷,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受雪灾低温及一些地方疫病频发的影响所致。四是肉类产量增加。全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为70万吨左右,同比将增长10%以上。全年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51万吨、4.7万吨和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12%和15%以上。
(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升,蔬菜价格涨幅较大
山西农产品价格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一改持续下降的态势掉头上行,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生猪价格明显回升。2009年山西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00.43%,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整个农产品价格走势呈以下特征。一是粮食作物中小麦价格上涨,玉米价格小幅回落。2009年,全省粮食价格指数为100.92%,其中小麦价格指数为107.37%,同比上升7.37个百分点,玉米价格指数为99.75%,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作物中棉花和豆类价格上涨,油料价格微跌。2009年山西棉花和豆类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7.27和1.25个百分点,油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三是蔬菜价格涨幅较大。2009年,全省蔬菜价格指数为109.67%,比上年同期上涨9.67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呈逐季走高的态势,特别是四季度上涨势头强劲,指数为113.78%。除个别品种外,大部分蔬菜价格涨幅均在10%以上。四是生猪价格明显回升。猪肉价格扭转了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从三季度开始反转上升,四季度每公斤活猪的价格为11.30元,比二季度上涨2.34元,增幅为26.1%。
(四)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企稳回升
1、山西企业两大景气指数同步平稳回升。据对山西1200多家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山西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信心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好转,企业两大景气指数同步平稳回升。2009年1-4季度,山西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91.2、99.2、111.1和117.2;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89.3、102.4、113.8和114.8。两大指数呈现逐季上升走势。预计到今年1季度,两大指数都将运行在120左右的景气区间。
2、煤矿复产、改造工作的展开拉动山西主体产业迅速恢复。目前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随着煤矿复产、改造全面展开,山西采掘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呈现逐季上升走势。1-4季度分别为94、104.4、135.5、149.1;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87.6、93.2、142.7和155.7。
(五)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平稳,同比呈现由“逐月回落”转为“回落缩小”之势
1、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总体呈向上态势。受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以及2008年价格高基数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2009年山西CPI呈现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下降0.4%。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计划实施效果逐渐显现,特别是受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山西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呈现降幅不断收窄、稳步向上的势头。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二季度下降0.9%,三季度下降0.6%,四季度上涨0.8%,从近两个月看,11、12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9%、2.4%,环比分别上涨1.4%、1.3%,呈现为明显的上行态势。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观察,呈现“三升五降”的运行格局,上升的三大类分别为:食品类价格上涨1.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1%;下降的五大类分别为:衣着类价格下降3.1%,居住类价格下降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5%,交通及通讯类价格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8%。食品价格不断回升是全省CPI降幅不断缩小的重要原因。2009年全省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鲜菜、鲜瓜果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7.6%、9.9%,另外其他食品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与全国及中部六省相比,1-11月全国CPI下降0.9%,山西下降0.7%,山西降幅小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江西下降0.9%,河南下降0.8%,山西下降0.7%,湖北下降0.6%,湖南下降0.5%,安徽下降1.2%,山西降幅列第三位;在周边5省区中,河北下降1.0%,河南下降0.8%,山西下降0.7%,内蒙下降0.5%,陕西上涨0.3%,山西降幅排在第三位。
2、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平稳,同比呈现由“逐月回落扩大”转为“9、10、11、12月回落缩小”之势。2009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0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39%。从月同比来看,1-12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分别为:107.30%、104.91%、98.67%、94.30%、89.33%、85.79%、82.55%、80.70%、81.69%、85.19%、93.72%和99.62%,其中前8个月呈现逐月快速回落的特点,从9月份起开始出现较快回升;从月环比来看,全省工业品价格总水平走势相对平稳,6月份以后各月基本呈逐月上涨趋势,只有9、11月份环比略有下降;分类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8.2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29%;从主要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变化情况来看,煤炭、焦炭、钢铁、电力四个主导行业价格指数走势呈现涨跌互现格局,1-12月累计,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上涨6.7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16.8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1.68%。与全国及中部相比,1-11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3.96%,同比下降6.04%,山西降幅为8.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7个百分点;分省看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青海上涨0.5%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中居第23位;在中部六省中,山西下降8.71%,低于安徽(下降8.15%)、湖南(下降6.85%)、河南(下降5.87%)和湖北(下降4.87%),高于江西(下降9.84%)。
(六)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9%。2009年山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96.55元,同比增长6.69%,与上年同期收入增幅相比,回落了6.7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为9741.38元,同比增长8.01%,增幅高于去年同期8.43个百分点,其贡献率高达82%,影响可支配收入5.51个百分点,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经营净收入为944.42元,同比下降3.95%;财产性收入252.39元,增长24.7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6.8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为4044.97元,同比增长10.68%,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0.2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44%,影响可支配收入增长2.97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12.76元,增长7.5%、二季度为3145.61元,增长5.8%,三季度为3346.81元,增长6.36%,四季度为3792.81元,增长6.84%。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355.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3%。
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8%。2009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44.10元,比上年增加146.86元,增长3.58%,与上年相比,增幅回落8.1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速较低的年份。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4.46%。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89.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38元,增长4.46%。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下降3.35%。全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1919.76元,比上年减少66.62元,下降3.35%.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为1371.34元,同比下降7.47%;第二产业收入为38.94元,下降20.7%;第三产业收入为509.48元,增长11.94%。三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05.12元,比上年增加52.06元,增长34.02%;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29.29元,增加85.04元,增长34.82%。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3304.76元,比上年增长6.7%。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发展基础不够稳固。受自然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西农业生产不够稳定,特别是种植业生产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2009年,由于持续干旱,造成夏秋粮食产量较大幅度的减产,进一步暴露了山西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2、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当前山西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出现向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质量依然不高。一是产品销售仍在低位运行。企业问卷调查中,显示产品订货指标继续在低位运行,虽然各级政府推出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计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影响,但总体来看产品订货依然不足,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二是企业经营效益仍然不高。虽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开始出现了好转迹象,但受市场需求和价格因素影响,本省企业经济效益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三是企业流动资金依然紧张。2009年1-4季度,山西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一直处于低位,分别为:65.6、65.3、69.1和70.1,表明山西企业流动资金依然短缺。
3、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很多煤矿停产关闭,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用工需求下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工资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受粮食减产和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影响,依靠农产品拉动农民收入增加难度较大;三是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和经营效益普遍不佳,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职工增资较为困难。
三、几点对策建议
随着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2010年全省经济将会进一步回升。但同时山西企业经营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不平衡,为此,山西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根据山西经济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1、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强化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理念,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转型中保安全、促和谐、增后劲、惠民生,抓紧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要毫不松懈、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确保安全发展。
2、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增产。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玉米)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继续整合资金,重点在粮田面积较大县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稳定农资价格。
3、优化环境,创新服务,加大对企业贷款的帮扶力度。在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的行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积极主动为有市场、有效益、前景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一是可以筛选出产品市场好、企业信誉好、经营者人品好的中小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在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加快建立山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全面开展地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三是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体制和机制,防止恶意拖欠货款、工程款等现象的发生。
4、落实好各项增收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及时落实山西各项增加收入政策,确保居民收入的增加。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增资政策在全省各市县能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各项补贴水平。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扩大消费的主要途径。当前,山西正处于劳动人口就业高峰期,就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增加用于公共设施包括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吸收一部分就业;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采取减轻企业税率等积极措施,减少各项检查和审批,减轻企业负担。三是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上一条:2009年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下一条:2009年山西经济在破解难题中迈出新步伐
服务条款联系我们京ICP备050346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