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
春节将至,央行以在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的方式送出7000亿元“红包”,再加上3月到期资金,节后面临巨大的资金回笼压力。央行或将在近期未雨绸缪,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的时间窗口一是春节前后,二是在3月。
1月CPI上涨1.5%,弱化了加息预期,但11日A股并未热情回应,显示市场仍对货币政策有疑虑。此间观察家认为,节后面临的巨大资金回笼压力,将是央行考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保证春节期间流动性充足,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开闸放水,4周市场净投放资金总量近7000亿元。春节过后,2月19日至3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累计近9000亿元。如果考虑到春节前净投放资金量,央行实现2、3月净回笼需要回收的流动性将在1.6万亿元左右。货币回笼压力堪比新年伊始。
货币供应量持续高增长给物价带来的上行压力,则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实质性的原因。
2010年1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38.96%,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作为与CPI相关性最好的领先指标,M1高增长与通胀降临仅一线之隔。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已连续12个月在高于20%的区间内运行,过剩资金很可能转化为物价和资产价格上行的推手。
尽管1月份CPI1.5%的涨幅显示当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物价小步回升的趋势已经形成。再加上春节来临,2月CPI很可能进一步攀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尽管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但通胀预期压力有所显现,必须对当前的物价形势保持警惕。
因此,调控货币、尽快回收流动性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目前调控货币主要通过调控信贷,即以调控货币乘数的方式进行。央行将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快速扩大央票发行规模,但央票利率的上行将不可避免;二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央票利率已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30个基点,使用央票工具对冲流动性入不敷出,成本太高。且在资金面充裕的环境下,央票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显然不敌放贷收益,银行购买央票动力不足。作为成本较低、效用显著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将成为央行的现实选择。
目前正面临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较好时机。如果春节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是可以利用春节长假让市场充分消化这一消息,避免过度反应;二是缴款日期将在春节后,恰好分担节后巨量资金回笼的压力。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外,被赋予了结构调整的一部分重任。分析人士认为,适度回收流动性,有助于给经济体系造成自发调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扩张对真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弱化。因此,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看,即使没有通货膨胀,货币供应也应该逐步收紧。
还应该看到,当前资金面相当宽裕,商业银行超储率为3.13%,再加上央行近期公开市场净投放、年初万亿财政存款释放等因素,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实质性冲击。
同时,针对信贷放量,早调控对市场的冲击将弱于晚调控。越晚调控,信贷放量的可能性就越大,央行调控力度超预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适度调控下,如果上半年信贷投放节奏能够被有效熨平,且全年信贷增长7.5万亿左右目标不变,那么下半年A股将面临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