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预计CPI增长达1.8%_股票_证券_财经

1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预计CPI增长达1.8%

加入日期:2010-2-11 8:15:0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1月经济数据或今日发布 预计CPI增长达1.8%
  今年1月CPI数据今日有望公布 市场加息预期浓厚
  CPI或涨1.8% 加息将推至节后
  专家:CPI和PPI数月内将进一步上升
  经济数据利好A股 牛年最后两交易日有望延续升势
 
  1月经济数据或今日发布 预计CPI增长达1.8%
  中新网2月11日电 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日程表显示,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或将于今日发布。综合此前媒体报道,各方预计1月份CPI同比增幅基本维持上月水平,或将达到1.8%的增幅,但是通胀的压力日益显现,物价数据或将为判断央行加息时间点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助推央行提早加息以应对通胀压力。
  1月CPI或达1.8% 加息预期逐渐升温
  去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9%,是继11月份后转正来连续第二个月同比上涨。对于通胀预期和肉、菜、蛋等食品价格的日益增长,机构近期普遍预测,今年1月份的CPI增长将达到1.8%左右。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认为,1月份CPI同比涨幅会达到2%。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近期冰雪严寒天气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因素逐渐消失,价格上涨势头趋缓。报告预计1月CPI将同比上升1.6%-2.0%,环比上升0.8%-1.2%;PPI涨幅则可能达到4.5%。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褚建芳预测,1月份CPI同比将上升1.8%左右,环比上升0.8%。对于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褚建芳认为,导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最近恶劣天气造成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导致食品价格快速上升,拉动CPI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另外由于季节因素,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将有小幅上升,预期会拉动CP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正在提前。央行早前无预警地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已加大了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巴曙松表示,央行可能会在CPI升幅高于2.25%(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时加息。他认为,CPI增速超过一年期存款利息水平将被视为可能加息的标志性指标,而从实际情况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中国出于管理通胀预期的要求,很可能会先于美国加息。
  对此,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胡祖六日前向媒体表示,今年货币极度宽松的情形已不如2009年,但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仍属未雨绸缪的手段,尤其在今年年头,当中国仍处于温和通胀阶段,这政策更是必需。虽然过高的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会是中国经济成长背后的一大隐忧,但他仍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正面态度。他预料,在第二季升息之前,中国将出台更多 招数以抑制过热的经济。
  PMI奠定经济良好开端 PPI料将大幅上扬
  作为首个反映今年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1月份PMI指数为55.8%,充分显示今年我国经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稳定增长将会是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主旋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月份PMI指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略有回落,预示工业生产持续走高态势可能趋稳;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提高,预示出口形势可能继续好转;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提高,则意味企业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
  据媒体分析,在PMI分项指标中,购进价格指数的上升,意味着1月份PPI将成为诸多数据中引人关注的看点。诸多机构预计1月份PPI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扬。中信证券预计1月份PPI同比上升4.4%,齐鲁证券预计PPI上升4.2%。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预计1月份PPI将同比增长5%左右。他表示,11月份以来的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包括煤、电、油、运、水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价格都在调整,同时境外的能源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生产者物价指数的上涨。
  解决通胀问题已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上半年物价的低基数效应、天量信贷的滞后效应、以及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三方作用将致使今年第一个月的CPI继续走高。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接受记者采时说,今年物价总体呈缓慢回升态势。受经济回升需求趋旺、全球和国内流动性充裕,物价上涨存在货币基础,以及公用事业(2287.396,22.62,1.00%)改革加快,水、电、气等调价措施出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CPI有望保持在百分之三以内,但二季度以后很可能突破百分之三,全年增长将在百分之三、四之间。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则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性因素,然而,受信贷强劲增长、房价大幅上扬、通胀预期加剧等因素影响,预测中国人民银行会在2季度提高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事实上,随着食品、水和租金价格的上涨,通胀预期已经加剧。贝哲民预测中国的CPI会在3月份达到4%,这就意味着解决通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表示,目前来看我国通胀压力在加大,去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长1.9%,PPI同比转正。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由于去年新增信贷大量投放,以及外资流入带来的外汇占款压力,2008年末-2009年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回升,货币流通速度将逐步回升,那么2008年以来宽松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将开始显现。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若CPI涨幅低于4%可暂缓加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上个月发布去年经济数据时说,CPI由负转正警醒我们高度关注物价走势。鉴于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连续丰收,今年的物价应当是温和可控的。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CPI可能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态势,但这是保增长措施刺激以及翘尾因素作用下的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担忧。(.中.新.网)


  今年1月CPI数据今日有望公布 市场加息预期浓厚
  1月CPI公布在即 市场热议加息时机
  国家统计局或将于今日公布1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去年10月起,决策层就将管理通胀预期纳入政策目标,因此价格指数备受关注,其对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机构对1月CPI的预测存在差异。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二在悉尼表示,目前中国的利率稳定,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仍处于低位。他还说,中国必须对目前的形势保持警惕。
  目前市场加息预期浓厚,但对于加息时机仍有巨大分歧。有观点认为,周小川的表态说明,央行近期不会考虑加息问题,加息与否依赖于未来几个月的通胀状况。
  通胀预测
  去年12月CPI为同比上涨1.9%,市场对通胀预期普遍增强。但对于1月CPI数据,主要机构依然存在不小的分歧。
  上海证券统计了25家国内外机构对今年1月国内数据的预测,对CPI的预测中,最高者为瑞银的2.8%,超过2.2%(含)的有7家,最低者为1.7%,与去年12月1.9%持平的有2家,低于1.9%的有9家。
  25家机构对CPI预测的中值为2.0%。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
  对PPI的预测,上述25家机构中最高者为4.7%,最低者为1.5%,前者来自于建设银行,后者来自于高盛。25家预测的中值为4.2%。
  更为悲观的数据来自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天相投顾),其昨日报告称,受食品价格平稳及基数较高的影响,预计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上海证券认为,由于CPI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而PPI则包含更多的趋势性因素,因此,未来CPI将趋向于稳定,PPI将延续攀升趋势;预计1月份的CPI基本和上月持平,为1.9%;而1月份的PPI则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将达4.0%。
  加息时机之辩
  目前市场已经笼罩着较强的加息预期,只是对于加息时机有不同看法。
  今年1月PMI正常回落至55.8%,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仍在高位整固。中金公司认为,PMI指标反映出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强,而通胀压力也上升,因此政府可更加注重管理通胀,一季度加息可能性增大。
  天相投顾则认为,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和信贷投放是目前政策调控的重心,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近期政策收紧的压力有所减缓。
  湘财证券认为,央行在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如果势头良好的外贸增长进一步助长CPI并为央行提供足够的政策调控空间,则不排除加息提前至年中甚至更早。
  东北证券本周报告认为,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2010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特点是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协调的预期管理。在这一新政策理念下,2010年的金融政策可能会经常超预期,央行和银监会的政策将从之前的滞后更多地向超前转变。
  上证指数昨日上涨1.14%,出现了久违的普涨行情,尾盘涨势可观且成交量有所放大。这被部分市场人士理解为股市对周小川表态的反应,短期内加息预期有所减弱。(.第.一.财.经.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