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再给力 李克强:高起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顶尖财经网

发改委再给力 李克强:高起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入日期:2010-12-8 8:03:2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李克强:高起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改委:从五大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速有望达24.1%
  新兴产业七剑下天山 潜伏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铁纳入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高铁概念值得关注
  高铁和大飞机凶猛出海
  
  李克强:高起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日至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浙江宁波重点考察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并于昨日出席在宁波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高起点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座谈会上,黑龙江、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并提出了建议。李克强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能否真正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多下工夫,更加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要切实增强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勇于攻坚克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内在活力。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李克强指出,转方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使城乡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李克强强调,编制十二五规划,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主题、主线的要求,创新理念和方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实事求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速度,把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他指出,当前,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市场保障和物价稳定工作,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形势。
  在宁波考察保障房建设工作时,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证.券.时.报)


  发改委:从五大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认识形势、把握特点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目的就是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要求,深入研讨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朋友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要求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的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与此同时,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总部署。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温家宝总理2009年9月在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既要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我们理解,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一方面,全球科技进入了新的创新密集时期,重大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在能源、环境、健康等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正在发生或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突破,必将催生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并与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相关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宽带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领域的投入,加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高层次就业。例如,美国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提出今后10年内将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宽带网络和生物工程产业,保持航空产业的领导地位,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积极培育纳米技术产业等。欧委会提出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发展。日本提出重点发展环境与能源、健康两大产业,到2020年创造100万亿日元左右的新市场。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展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发展竞争制高点的开端,是未来能否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
  从国内形势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振兴计划,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经济中积压多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隐忧。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9年我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的8%左右, 但是我们的一次能源消耗却占了世界17.5%,粗钢和水泥消费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前列,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要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保证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供应等。未来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要想保持既有的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因素由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转变为对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的倚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第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确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方向,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务院的《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个产业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重大需求,一是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有效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二是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着力发展生物产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四是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决定》同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阶段,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内将经历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根据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其涉及的产业领域也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加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认识,对其重点发展方向作出适时的调整。但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的选择上,也要避免过宽,避免难以有效集中资源。
  第三,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憧憬,但也要清楚地看到这是个长期过程。既要有战略的判断和部署,亦需冷静思考,理性认识和面对产业发展初期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如技术门槛高,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不完善等等。要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因此,针对我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存在的体制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够和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障碍、财税金融投资政策激励不足、国际合作渠道不畅、低水平投资建设趋势加大等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落实各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二是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在物联网、节能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等领域,支持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将需求的潜力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拓宽方式、提高效益,推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四是加大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快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五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形成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和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的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和融资体系,完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建立三网融合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等。
  同志们、朋友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数十年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性任务,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衷心地希望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畅所欲言,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伟蓝图做出我们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发改委网站)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