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人民日报》:防通胀要有长期政策安排 每一步力度不要太猛 《人民日报》原文:经济学家 防通胀要有长期的政策安排 《人民日报》:近期菜价涨跌调查:行政控通胀恐伤害农民群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布局稳增长防通胀 亚洲开发银行:明年亚洲经济将放缓 通胀风险加大 12家机构预测12月央行将加息25个基点 再加息不仅仅是可能 本周末前后加息的几率很大 广发证券:通胀会在2011年一季度迎来顶部
《人民日报》:防通胀要有长期政策安排 每一步力度不要太猛 人民日报援引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表示,过剩的流动性在资产市场中晃来晃去,客观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防通胀要有长期的政策安排,每一步政策力度不要太猛. 人民日报周三报导援引兼任经济学家刘伟的话并称,今年如果通胀率略超过3%,也不用太慌,因为今年经济增长有望在9%以上.经济增长速度提高,通胀相应高一点是经济规律使然,不是失控. 刘伟指出,对通胀的治理,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安排,每一步力度尽量平缓,政策力度不要太猛.短期政策有滞後性,就好像治疗感冒,不能指望立马药到病除. 采取的政策调整手段不要过于密集,尤其不要在短期内出现剧烈的政策波动.他说. 文章续称,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内需不足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中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 为控制通胀,回收过剩流动性,自10月下旬以来,中国央行进行了一次升息,并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路.透.社)
经济学家:防通胀要有长期的政策安排 过剩的流动性在资产市场中晃来晃去,客观上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 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达9%以上,通胀率相应高一点是经济规律使然,不是失控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很多,主要还不是游资的关系,而是由于流动性过剩。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给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钱从银行出去了。这么强有力的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供给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非常多。如果有有效需求,把这些票子吸纳到企业、吸纳到实业当中去,就不会更多地冲击物价。问题是这些票子现在没有有效需求。跑到哪儿去了?滞留到了虚拟经济领域,在资产价格上兴风作浪。 对资产价格的冲击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票、楼盘等,另一种是制造一些金融符号,今天豆你玩,明天蒜你狠,后天棉里针。 过剩的流动性在资产市场中晃来晃去,客观上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大蒜涨了,房子涨了,绿豆涨了,猪肉涨了……工人、职工一定要求加薪。人工成本不是单一要素,一加薪就意味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力成本都要上升,推动通货膨胀。这种推动很可怕,不是需求拉起来的,而是成本推上去的。需求拉起来的通货膨胀有个好处,市场活跃,企业开工充分,就业增加。如果是成本推上去的,需求就不活跃,物价上来了,形成滞胀,一方面是高失业,一方面是高通胀。 如何看待和管理巨大的流动性? 首先,不用慌,不用特别担心。今年如果通胀率略超过3%,也不用太慌,因为今年经济增长有望在9%以上。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通胀相应高一点是经济规律使然,不是失控。 其次,对通胀的治理,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安排,每一步力度尽量平缓,政策力度不要太猛。短期政策有滞后性,就好像治疗感冒,不能指望立马药到病除,而需要在一定的疗程内按医嘱科学服药才能有好的疗效。 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内需不足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中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我们治理通胀,收紧流动性,防止恶性或者严重通胀的政策目标不能动摇,并且要长期化,但采取的政策调整手段不要过于密集,尤其不要在短期内出现剧烈的政策波动。 (.人.民.日.报 .熊.建)
《人民日报》:近期菜价涨跌调查:行政控通胀恐伤害农民群体 ●沉寂多年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再次发力,最近各地菜价纷纷高位回落 ●成本是涨价的重要因素,若市场参与方的合理利润得不到保护,就可能供求失衡导致物价反弹 前两个月,我到超市要买100多元菜才能将家里冰箱填满,最近买同样多的菜花费不到60元。12月4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民陈杰在超市买菜时感受到菜价回落带来的实惠。和10月份强降雨灾害期间相比,海口市瓜菜价格每斤普遍下降1到1.5元。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稳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沉寂多年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再次发力。各地也纷纷出台物价调控措施,部分消费品价格随即回落。但从长远看,如何巧用市场与市长这两只手调控价格,值得进一步完善、细化。 各地菜价高位回落,白萝卜、青菜的降幅均超30% 随着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和各项调控措施的落实,目前江西省内的蔬菜价格已经普遍高位回落。在列入监测的14种蔬菜中,价格月环比9降5升,初步改变了10月份同比全部上涨的态势。其中,黄瓜、包菜价格降幅达10%以上,白萝卜、青菜价格降幅均超过30%。 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价格监控也显示,11月份,重点监控的蔬菜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一个多月来,大多数蔬菜价格呈下降趋势。如油菜,从11月第一周的每公斤均价2.77元跌至第四周的每公斤1.14元。月初,油菜最高价卖到每公斤4.33元,月底最低价则卖到每公斤0.5元。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分析,进入11月中旬,各种蔬菜的价格开始回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保障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比如为运输蔬菜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降低了销售成本;二是各类蔬菜进入生产旺季,品种丰富,产量较大。 尽管调控已初见成效,但还是有许多受访市民担心,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各类消费品价格可能反弹,政府稳定物价仍然任重而道远。 控制菜价要从源头供给入手,尽量保证农民收益 在许多市民对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物价满怀期待的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表示,目前的调控还面临着不少两难的困境。 流动性过剩成为众矢之的。为此,国家今年已经加息一次,并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年内国家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紧缩政策必将对并不强壮的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保民生的同时如何保增长,显然是道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一季度全国24个地区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2.6%,但这一指标上半年下降至71.8%,前三季度下降至53.5%。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增长速度超过终端产品价格上涨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局。 除了流动性收紧可能面临的两难困境外,调控物价还面临着如何平衡农民增收与保障居民生活的两难处境。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2010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碰到的,一方面我们城市人觉得价格高了,通货膨胀上去了,所以舆论非常的强烈。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我们用行政手段把这些价格压过来,农民认为吃亏。我们现在如果按照这种模式,用行政手段把这个通货膨胀压下来,城里人高兴了,但是可能伤害的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袁红英认为,从长期来看,如果农产品价格不能有效提高,会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农民和市民的利益冲突在这轮物价涨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面对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权衡,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控制物价还要注重从源头供给着手,特别是在部分农产品价格已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要尽量保证农民收益,防止明年因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价格更剧烈的波动。 行政调控非常必要,但要充分考虑市场的自我调节 不少专家认为,物价上涨对城市居民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必要的物价补贴方式来解决。12月15日开始,江西省将按照城市对象每人每月15元、农村对象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共计3个月的价格临时补贴资金。 对此,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彭迪云认为,行政调控非常必要,但也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自我调节,绝不能越俎代庖。既要排除游资的炒作,更要在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流通费用上下功夫。基本的原则是多渠道、少环节、简手续,减少中间盘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温桂芳认为,成本推动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工资调高,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18.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企业成本压力在加大。而目前我国的调控措施主要针对流通环节,特别是流通的终端环节,如果上游环节的生产成本得不到控制,市场参与者必要的利润就不能得到保护,供应必然会减少,因此可能出现物价反弹,宏观调控的效果难以持久。 12月6日,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再次普涨,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主要上市商品大多收红,跟踪主要上市商品价格表现的商品指数继续小幅反弹,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涨。 面对上游价格的反复波动,市长和市场这两只手如何联手调控涉及千家万户的消费物价,是宏观调控亟待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布局稳增长防通胀 本周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面对中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控制高居不下的CPI以及刚刚被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如何操作,令人关注。 据悉,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会分9个方面对第二年的经济工作做基调层面的表述。昨日,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完成关键性筹备,相关会议文件已提交给最高领导层审阅修改。还有消息称,在这次会议上,有可能酝酿调高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调控目标至4%;经济增长保八目标不变;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昨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还预计,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达10%左右,CPI将上涨3.3%。 核心议题 明年中国经济将保持高位平稳增长 12月10日将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该会议将讨论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 稳增长、防通胀预计成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主题。12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提出,2011年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据媒体报道,日前有位专家透露,预计十二五增长目标可能会下调,主要原因是,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下降,同时物价调控目标会上升。同时,为适应国家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影响,信贷新增量和广义货币发行增速将下调。 不过,在一些权威机构眼中,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从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的较高水平。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2010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GDP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也认为,需要很好地控制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蓝皮书指出,如果控制得不好,今年GDP增速有可能超过10%,出现过热苗头,可能会对明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明年如何控制通胀已经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陈佳贵主席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特别提醒,目前通胀压力在增加。蓝皮书预计,2010年CPI将上涨3.2%,2011年与今年大致持平达3.3%。本月13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1月CPI等经济数据,不少市场人士预期11月将见年内CPI涨幅高点。 蓝皮书指出,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增加。今年CPI在逐季上升,预计全年CPI上涨3.2%;PPI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而且,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仅今年的新增贷款就可能突破7.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在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两年中,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当中,有些地方也是超过了适度宽松的力度,造成我们现在货币供给、流动性比较大。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昨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预测,2011年价格上涨水平会比今年有所增加。 政策走势 货币政策只是在宽松基础上适度收紧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已经定下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即: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但是,具体会有哪些措施出台,非常值得期待。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将趋于中性偏紧。他认为,具体用适度还是从紧只是表述的问题,央行已经开始收紧了,明年估计货币供应量增长在15%-16%之间。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指出,由于2009年实际执行的不是适度宽松政策,而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年发放的巨额贷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有限。他还告诉记者,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这种宽松的大前提下进行微调。所以总的趋势是在原来过度宽松和今年宽松的基础上适度收紧。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2011年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大幅紧缩,特别是多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较小。预计2011年的M2目标增速将在16%左右,与金融危机前平均水平相仿。 积极的财政政策着眼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收入 陈佳贵认为,我们既有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又具有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条件。 在他看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缓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之间的差距。政府是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力量。而且,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大幅度增长,赤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因此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明年政府公共投资在总量扩张的同时,要精心把握结构优化和投资质量,同时还应出台更多举措扩大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并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更多地扶持中小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昨日在会场接受采访时强调,无论是增加支出还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积极财政政策在着眼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他认为,在支出结构上,明年应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扩大消费性支出方面,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陈佳贵认为,财政支出的结构要进行调整,要将更多的钱用于支持三农,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链接 社科院:京沪家庭2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套房 普通城镇居民三口之家8.76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房,这一数据是房价收入比的最直接体现。 昨天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从房价收入比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扣除价格因素,估计为18900元左右。上述数值是按照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每户有3口人进行计算所得出,是用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得出该比值。 这一平均数值相比房价上涨过快的大中城市而言,而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已经达到20以上,也就意味着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对此,蓝皮书指出,考虑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衡,中低收入人口占大多数,在这样一个房价收入比水平上,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 蓝皮书指出,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