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终结_顶尖财经网

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终结

加入日期:2010-12-7 18:09:0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叶 檀:政策不会过分紧缩 必须适应不断震荡的股市
  高 盛:并未看空中国 明年下半年再考虑入市
  舒圣祥:央企退房磨磨蹭蹭
  夏 斌:贷款增速将回常态 明年新增信贷7.1万亿
  王国刚:看清CPI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胡晓辉:投资属于未来的企业才为正途
  券 商:2011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内生性复苏
  吴敬琏:政府垄断35万亿土地资源


  叶檀:政策不会过分紧缩 必须适应不断震荡的股市
  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正式终结
  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开会议指出,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从今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退出2008年底以来的刺激政策与危机管理状态,转而走向常态管理。
  2010年年底重提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指过热的经济与过高的物价。2010年底与2011年一季度通胀压力极大,预计2010年全年CPI将超过3%,物价在行政控制下维持危险平衡,经济在高位运转,通胀压力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由于PMI维持高位运转,适度的紧缩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2011年的政策不会过分紧缩。明年实行宽财政与紧货币配合,宽财政意味着信贷的增加,无法彻底紧货币。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政府考虑今后5年投资1.5万亿美元,用于提振高科技行业。如果此消息属实,说明十二五期间由财政拉动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在此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总体上将偏向于宽松的一面。
  从历史经验看,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并不意味着紧缩,而意味着不断调整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处理经济危机的常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8年与2010的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2008年从年初的从紧转变到年末的宽松,而2010年从年初的适度宽松到年中转变为稳健,到2010年年中以后货币已经收紧,银行间拆借利率与民间拆借利率越来越高。
  必须注意的是,明年强调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会铁板一块,会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进行调整。明年全年不可能实行一以贯之的紧缩货币政策,而是由央行以存款准备金率与央票随时调控货币总量,根据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随时调整。
  我国长期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同的年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含义并不相同。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9到2006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
  到2003年,我国外汇占款日益增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越来越多。2003年之后,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2003年以后依然是中国货币发放不断增长的年份。
  在200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余额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年累计投放现金2468亿元,同比多投放879亿元。2004年截然不同,当年12月末,M2余额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M1和M2的增长都远远低于年初制定的17%的增长目标。流通中现金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722亿元,同比少投放746亿元;2005年,M2同比增幅高达17.57%,M1为11.78%。
  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的指标大不相同,通常而言,稳健意味着全年信贷量控制在14%左右,M2发行量控制在15%到17%左右,M1发行量控制在11%到14%左右,GDP在8%到10%之间,其间腾挪的空间非常大。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出现负利率,过去10年,中国的短期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曾出现过3次:2003年11月~2005年3月,持续15个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持续21个月;2010年2月至今,已持续8个月。
  全球水漫金山的货币环境不利于中国调控,美国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原材料价格上升构成巨大压力。
  明年的稳健政策是趋向于宽松,还是紧缩,取决于当年的经济数据。不断的政策调整将是常态,我们必须适应不断调整的政策,与不断震荡的市场。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上半年紧缩抑通胀,下半年略有宽松保增长。

 

  高盛:并未看空中国 明年下半年再考虑入市
  高盛在12月6日发布的投资组合策略报告中表示,由于面临通胀压力及政策的不稳定性,2011年中国A股市场相较发达国家会起步比较缓慢,但在2011年上半年快结束时,A股市场将开始回升。
  针对目前市场盛传的高盛发看空报告引发A股大跌一说,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分析师朱悦昨天回应称,高盛并未看空中国,大跌与报告无关。
  明年下半年再考虑入市
  高盛是在2011年亚太区市场展望发布会上公布该报告的。高盛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亚太区最主要的变化在于通胀率上升,以及政策的收紧。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亚太区市场发展出现缓慢势头。
  高盛指出,中国市场仍向好,预计中国2011年的GDP增长在10%左右。但未来的两个季度,通胀程度仍将比较高。由此,高盛认为中国监管层可能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以控制通胀与流动性。
  高盛预计,2011年中国将加息3次,新增信贷目标将在6.5万亿-7万亿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将提高;人民币升值将在5%~6%。
  由此,高盛判断,中国股市在2011年上半年快结束时将开始回升,建议投资者到时再考虑是否入市。
  高盛还表示,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定价非常有吸引力,因此,市场可能在2011年重估对银行业的评级。
  并未看空中国
  市场此前传,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醒境外投资者,中国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中国股票从而导致当日A股暴跌,沪深指数双双创下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在这之后,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表评论文章称某国际知名投行建议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并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
  对于此前市场盛传高盛发看空报告引发A股大跌一说,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分析师朱悦昨在香港向记者表示,此传言纯属市场臆测,高盛并未看空中国,纯属高盛伦敦团队就H股投资做出获利了结,并非看淡市场前景。
  朱悦解释,高盛伦敦策略团队11月10日向海外投资者发出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建议2009年底买入H股的客户获利了结,原因是近期港股涨幅不俗,已经提前达到2009年底建议客户买入时的目标,而且高盛预计中国将出台多项紧缩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短期港股可能受压,因此建议获利了结。
  朱悦表示,由于通胀压力因素,高盛认为三个月内A股可能表现平平,但从中长线角度看,我们依然看好A股的表现,不存在看空中国的说法。
  朱悦还称,未来三个月时间,内地股市料将平稳,或轻微回调,但在未来六个月内则有超10%的上升空间,未来12个月有20%的上升空间,并预计沪深300指数有望升至4300点。昨日,该指数报收于3165点,如涨至4300点,则涨幅约达3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