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终结_顶尖财经网

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终结

加入日期:2010-12-7 18:09:0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舒圣祥:央企退房磨磨蹭蹭
  在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磨磨蹭蹭不愿退出市场的时候,监管机构日前向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房地产央企红名单。根据这一名单,目前多家银行已经要求分支行只能对名单中列示16家房地产央企提供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对16家之外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不得提供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
  自从今年3月国资委表态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却仅有7家央企挂牌转让其不足20家地产子公司的股权,剩余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至今未见动静。央企退房令在执行层面,遭遇了一次结结实实的肠梗阻。
  公众对此倒是从头到尾都显得异常冷静:反正仅仅16家红名单央企,就足以实现对房地产领域的独霸,78家央企退出只会让16家红名单企业更好地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垄断市场。对于国资委的大算盘而言,要求78家央企退房,也许只是对地产国资的优势集中,只是左手挪到右手的资源转移,并不意味着对房地产领域的放弃。
  有业内人士指出,让银行通过卡住资金的方式来倒逼央企清理房地产业务,或许将从根本上扭转局面。问题是,商业银行中独占鳌头且与央企联系紧密者,他们很多同样也是央企,同样也是房地产暴利的分食者,央企退房对他们并无好处,凭什么你管不了房地产央企退房,就一定管得住金融央企禁贷呢?要知道,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对于央企内部而言,并不一定非要以房地产开发名义获得,反正都只是内部资金流转的事情。
  央企对退房令阳奉阴违迟迟不愿退房,说明什么?这首先说明房地产依然是一个暴利行业,要不然也不至于大多数的央企都跟风选择进军房地产市场。其次,这还说明央企对于作为自身合法外衣的国计民生并不热衷,不愿意再兢兢业业做好实业,去努力支撑起国家实体经济,相反更乐意谋求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高额利润。

 

  夏斌:贷款增速将回常态 明年新增信贷7.1万亿
  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预计明年新增信贷7.1万亿元。明年的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信贷目标的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
  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策开始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现在,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流入、房地产价格居高难下,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已显迫切。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最新部署,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夏斌说,他理解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货币投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相适应。而他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难以保持前几年的增长势头,因此,相对于去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是趋紧的货币政策。
  2004年至200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GDP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相应的,期间贷款增速为13.8%。2009年人民币贷款增速高达32%,今年前9个月增速为18.5%,均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物价问题凸显。夏斌认为,明年的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信贷目标的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
  如果按照今年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目标,到2010年末,人民币信贷余额将达到47.47万亿元,增长15%意味着明年新增信贷7.1万亿元。
  而此前,有多家机构的预测,明年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6万亿~7万亿元。
  从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银行贷款占到开发商资金来源的18.6%,新增贷款坚守意味着包括开发贷在内的贷款成本将增高。

 

  王国刚:看清CPI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继今年10月国内居民物价消费指数(CPI)升至4.4%的年内新高后,市场普遍认为11月份CPI有望再攀新高。通货膨胀似乎已成市场共识,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98年以来,十多年来中国就不存在通货膨胀。
  王国刚介绍,自1998年以来,国内物价经历了三次大幅的上涨,CPI峰值分别为5.3%(2004年8、9月份)、8.3%(2008年3月份),最近出现的这一轮,从今年5月份开始,截至目前,最高点为10月份的4.4%。王国刚说,西方将连续六个月CPI增长率超过3%定义为通货膨胀。尽管从表面看,今年我国CPI已经连续多月超过3%,但中西方CPI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西方国家通常所说的CPI(又称核心CPI)不包含农产品和资源类产品,而我国CPI由8类构成,其中食品类权重达到1/3。如果把食品类从中剔除,那么,其他7类的非食品类物价综合指数自1998年以来就从没超过2%,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
  对于物价涨了就是通胀,通胀就找货币政策的观点,王国刚称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导致病人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你不能把所有发烧都当感冒来治。抑制物价上涨也需要对症下药。他认为,物价变动也是由多种成因造成的,其中大多数与货币政策的松紧基本无关,因此,既不能用通胀或通缩冠之,也不应对CPI变动简单地采取对应的货币政策。
  王国刚说,强调当前物价上涨并非通货膨胀,不是说不要治理这种物价上涨,而是说要运用能够治理的方式来治理。在前些年的几轮物价上涨中,应对措施主要是财政政策。此次,国务院出台的稳定物价16条,也是集中运用财政和行政措施。
  在目前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行是客观趋势。国内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抑制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在于熨平这种价格上涨走势,以防价格上涨过快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从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不在于治理,而在于熨平。
  王国刚判断,明年物价走势将前高后低。他说,此前没有实施价格调整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还将陆续上调,这将推动CPI上涨。至于后低,王国刚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基数高是重要原因。

 

  胡晓辉:投资属于未来的企业才为正途
  据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预计12月10日将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该会议将讨论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
  对此,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认为,临近岁末,市场焦点都集中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都在猜测未来我国的经济定调,其实市场存在不小的分歧。首先关于明年的新增信贷目标上,即使是确定了明年的信贷总量,不论是5万亿还是7万亿,这仅仅是一个数据,其中有着非常复杂和变化的国际环境,如果遇到急剧下滑预期的全球经济,5万亿目标又如何,还是可以放大到10万亿,因此关注这个动态的信贷目标,容易束缚对明年股指走势的判断。
  再有,大家都在讨论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增速要下滑,包括今天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也在淡化GDP指标,其实要了解,如果明年增速下滑(9%还是可以忍受的),再低,像一些经济学家建言的直接调低到5%,通过主动降低增速来抵御热钱大量流入而带来的通货膨胀,防治泡沫急剧膨胀后破灭带来的对经济毁灭性的打击,这其实不无道理,这和70年代的广场协议后日本和一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不同应对方式产生的结果有关,但一定要知道,我国人口众多,目前还不能离开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解决就业,如果经济增速下降过快,虽然有助于减少热钱的流入,但另一个方面,增速下滑,会造成我们的整体资产价格的下跌,这样资产价格下跌造成地价下跌,房价下跌,带来的银行背负巨大的资产下跌风险,那样带来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恐怕更加可怕。因此,保持适度高速增长,并且通过信贷的调控来逐步消化泡沫,才是目前最佳选择。
  因此,基于这个判断,明年银行信贷导向控制还应保持高压,这样整个银行资产大幅上涨的概率很小,对股市而言,银行虽然估值很低,估值地板就在脚下,下跌难,同时估值天花板也不高,上涨也难,银行不动,股市难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更多的投资机会恐怕就是在中小板上。从国家调结构的角度,最近媒体爆出明年开始国家投资10万亿发展新型产业,先不论是否有十万亿,仅仅是这个决心就足以推高那些高科技企业的大幅上涨。明年股指将呈现箱体震荡,但科技、新兴产业个股异常精彩的格局。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同,市场的股票数量已经不少,很难再像几年前那样,大盘跌,几乎很难找到上涨的投资标的,建议投资着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理解轻大盘重个股这个理念,坚持喜新厌旧的投资理念。顺便再从市场统计角度,看看股指。可以简单统计,从10月15日到11月16日这个区间,沪深两市成交了10万亿,按照单边5万亿算,这区间参与的资金应在1万亿,可以简单理解这一万亿大部被套,这些套牢资金基本集中在煤炭,有色,银行等少数几个行业,在明年宏观背景下,投资站GDP比重要驱降,银行信贷规模要被控制,因此,再次启动这些板块的需要更大规模资金,目前看,有点难度,因此,风格转换是必然,选择那些属于未来的企业投资才为正途。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