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家未来5年或投资10万亿元发展7大战略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蛋糕该怎么吃?
52家公司年底获24亿红包新兴产业居多
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成为券商选股的新思路
国家拟斥10万亿 发展7大新兴产业 相关受益股全览
国家未来5年或投资10万亿元发展7大战略新兴产业
未来五年拟投资的10万亿规模里,政府出资也就是5%~15%,每年约2000亿元。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在明年两会前公布
的确是有这样一个粗的匡算框架,但可能没有10万亿元那么多,而且可以明确的是,政府出的资金也就是5%~15%,主要是以此带动社会资金。
上周,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出资10万亿元人民币或1.5万亿美元,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这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所谓战略新兴产业,是今年8月份国务院确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子规划。
一位参与该规划起草的人士对记者透露,该规划大约要到明年两会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市场传言的10万亿元投资规模,还不明确是否最终会写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对于是否设立一个这样的投资总额目标还有争议。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将不是简单的政府投资支持,而是包含一揽子政策框架。
多大规模资金支持?
这个匡算类似于此次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计划。前述参与规划起草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
他说,所谓4万亿计划,真正由中央政府投资的规模和比例,只有1.18万亿元,不足30%。其余都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参与,包括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此次战略新兴产业的资金匡算,也是按照这种模式--中央政府投资规模会有多少,带动多少社会资金,做一个匡算。
这位人士尤其强调,目前市场传言的1.5万亿美元或10万亿元人民币匡算,还没有最终明确,而且最后定稿的规划里,是否明确出现这样一个累计投资目标,都还有争论。
实际上,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牵头制定规划的发改委已经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资金怎样支持?
对于中央投资资金支持的具体方式,这位人士透露,会是一种政策和资金投资方式组合,而不是简单的政府资金投资。
对于类似于大飞机公司这种模式,也有人建议,比如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成立这种大公司。但这种属于个别领域,不适合推广,大飞机项目也有其特殊性。这位人士透露,目前可以明确的资金支持方式有两种。
一是由发改委主管的,有一个支持基金,如果企业在科技上有突破,进行大规模生产,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国家进行投入。这笔基金的规模会放大。
二是由工信部主管的,有一个企业技术改造基金,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增加或改造设备,可以向这里提出申请,支持技术改造。这种基金的规模也会扩大。
多部委参与规划制定
据本报记者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主要参与其中。
大致上,目前该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主参与,尤其是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
科技部主要负责对重大技术、关键设备研发的支持,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示范领域的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涉及战略新兴产业的生产、制造、应用、技术标准等领域。
财政部主要涉及具体的资金支持、补贴领域,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等。
商务部会参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引资,以及推动中国相关产业产品的出口、推广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则参与一些领域的调研。
另据了解,本周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提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但所提的不会很细。具体的产业投资和政策支持,要到明年规划正式发布时公布。
一揽子支持政策
在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具体支持政策上,这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表示,可以对支持政策进行归类:
第一,税收支持政策。比如,对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施行税收减免政策,在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符合条件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之后,有望继续减征企业所得税。
目前我国普通企业所得税率是2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是15%,继续减半之后,有望实施7.5%的低税率。此外,税收政策还包括,研发费用的1.5倍所得税抵扣,即如果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000万元,所得税抵扣或少缴纳1500万元。
第二,消费端补贴。包括新能源企业消费的客户端补贴、太阳能发电使用方的客户端补贴,以及企业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对应的增值税部分抵扣等。
第三,政府采购类支持政策。比如今后政府对公共企业、路灯等类似产品的采购,优先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类产品。
第四,国家对企业研发的支持。过去中国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都是设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后有望在企业也设立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也会有一些大型科研项目放到这里,有相关的配套资金支持。
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组织实施的千人计划等,吸引人才的主体可以是企业,由政府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
警惕过度投资
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在中央和地方全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倾向,就是警惕一哄而上、产生过度投资。在太阳能、风能设备领域,风电设备、多晶硅等,工信部和发改委曾就潜在过剩问题提出过警告。
近期,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几乎都将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计划,江西、四川等中西部省区也着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大发展。
此外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也成立了战略新兴产业专门的研究跟踪小组,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进行自身信贷投放的转型。这也放大了该领域的资金供给。
目前工业用地审批紧张,但冠上战略新兴产业(之名),各项审批就会容易。要警惕地方政府的跑马圈地,不能急于求成。这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表示,战略新兴产业的确是下一个四万亿,但要避免上一个四万亿时出现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李.东.超)
新兴产业的蛋糕该怎么吃?
每年北京红叶观赏季,选择哪一条观赏路线总是令人纠结。香山层林尽染固然秀美,然而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使赏叶的雅致大打折扣;如果独辟蹊径,前往人烟稀少尚未开发的景地,又难免因为路径不通、景色萧条、治安问题等不确定性因素而遭遇尴尬。
同样的选择难题,现在也摆在许多关注新兴产业的投资者面前。新兴产业也许是今年在报刊杂志上曝光频率最高的投资词汇之一,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行业和众多细分子行业。要从中淘得一桶金,却着实需要多费一番心思。
除却众多的细分子行业,投资新兴产业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风险和收益的衡量,相对成熟的领域似乎已经面临过剩的产能,因而缺乏想象空间;空间广阔的领域却又面临技术难以攻克,或是技术路线的非常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风险。
那么如何刻画风险和收益呢?
从收益来看,市场容量和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最密切关注的。市场容量的大小决定了在这一领域中是否能诞生大市值的公司。对于需要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而言,产业政策对未来一个时期的总量规划、项目审批节奏的安排,可以帮助投资者对未来的市场大小和增速有一个大致预期。这样投资者在给相关公司估值的时候,无论是市值还是市盈率上,都会有很好的参照。至于盈利能力的问题,其影响因素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周期而不断变化,投资者除了自下而上的细致分析外,长期紧密的跟踪和验证尤为重要。
从风险来看,对新兴产业收益来源的预期发生变化都会构成风险。上文提及的产业政策的变化、技术路线的变化、以及需求释放的进度低于预期都是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除此之外,最大的风险或许来自投资者自身的行为本身。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相关投资标的地热情追逐,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相关投资标的相对匮乏,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大幅透支了未来一个阶段的成长性。随着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逐渐增多,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不断推进,那些裸泳者必将遭到投资者的放弃和惩罚。
这里我们不妨以目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简单分析。目前《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颁布,而市场期待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草案媒体也已有报道。我们不妨初步假设国内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100万辆,其中混合动力(HEV)占比5%、插电混合动力(PHEV)占比85%,纯电动(EV)占比10%。按此估算所需的锂电池容量约为1300万KWh,这几乎相当于35亿部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2009年全球手机销量约为12亿部)。
然而,锂电也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其材料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投资哪一个环节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来看,在所有的上述材料中,只有隔膜仍然主要依赖进口,投资涉足隔膜的相关公司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也面临最大的不确定性。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是全球都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而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在正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与前列的公司,这一类公司需要投资者密切的关注。反观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国内目前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似乎是最不吸引人眼球的行业,却有着让投资者非常满意的盈利能力或市场占有率,分享未来的蛋糕有着最强的确定性。投资者看到这里,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是对收益的预期,应该不难作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成为十年十倍的Tenbagger,然而对于像彼得林奇这样的成功投资者,也只是能够做到在自己的组合中尽可能多的命中所谓的Tenbagger。对于面临不确定性最强的新兴产业投资,投资者不妨可采取也在某一投资主线中相对分散的投资策略。充分布局,分享成长。在个股的定价上,往往从事新兴产业的公司,其相对稳定的传统产业既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帮助公司发展新兴产业,也能提供给投资者在股价上的安全边际。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分享新兴产业的大餐,晚上亦能安心睡觉。(.上.证 .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