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批国际机构操纵股市_顶尖财经网

最高法院批国际机构操纵股市

加入日期:2010-12-6 18:29:1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姚景源:让消费成为经济最重要拉动力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4日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间存在诸多可确定和不可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完整地把握中国经济形势应兼具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姚景源是在当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姚景源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城镇化、不断完善的市场化以及不断拓展的国际化中均蕴含着重要机遇。
  他特别指出,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当前一方面要改造和提升现有制造业;另一方面则要加大力度扶持新兴战略型企业,将这两方面融入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还将有广阔的空间。
  姚景源同时认为,把握经济应兼具忧患意识,看到诸多可以确定和不可确定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第一产业极其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这样的状况是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他指出,我国过去长时间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随着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如果继续依赖投资,势必导致消费力下降,民众不能充分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为此,要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姚景源指出,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让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生产同步,让消费者有钱,有钱才能扩大消费;另一方面,要把改善民生,完善保障,作为我们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们敢花钱。

 

  法报:中国1.5万亿美元巨额投资加速经济转型
  中国的投资数字再次让人吃惊。中国计划未来五年在七个战略性工业领域投入1.5万亿美元。目标是加快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加快转变为在高附加值技术产品上领先的国家的步伐。
  当然对这些数字还要冷静看待,因为它们还没有最终确定。再者,如同2008年的刺激计划,人们永远弄不清楚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已经实施的。但是这个庞大数字让人觉得,中国想加快经济转型。而七个被确定的领域凸显出中国决策者新的优先考虑。这七个领域是新能源、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制造业产品、尖端材料和绿色科技。
  北京显然希望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夏天,政府在五个大城市推出了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的试点计划。能源方面,当前煤炭发电仍占中国用电量的70%,政府将努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并将很快公布2020年替代性能源的新目标。
  中国还宣布建造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这象征性地表明了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野心。
  目前,这七个领域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北京希望将这一比例到2015年升至8%,到2020年升至15%。中央政府不打算提供这些投资的主要部分,而是想让企业、地方政府和银行参与进来。

 

  肖国元:通货膨胀是如何劫贫济富的
  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来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其直接表现是出口受阻,大量公司经营困难,工人失业。为了缓和外界的冲击,我们主动出击,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虽然GDP回升,经济走出衰退,但迎来了CPI上升,出现了令人烦恼的通胀。可以说,眼下的通胀不过是失业的一种替代。不幸的是,通胀的负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CPI上,还会产生劫贫济富效应。
  不用解释,劫贫济富不是一般的人情伦理,不为世俗社会所接受。我们熟知的是劫富济贫的武林箴言--虽然充满着暴力、血腥以及难以自证其公平,但对于富人占比小的常态社会而言,这样的举动终究能体现出某些进步性,不失为平衡社会的良器。而劫贫济富的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是贫穷之人占多数的常态社会无法容忍的。然而,这样的局面还是不可避免随通胀的发生而到来。
  所谓通胀,就是全面、持续、长时间的物价上涨现象,举凡生活中的物品,尤其是基本消费品概莫能外。因此,相对于不变的或既定的货币财富而言,通胀就是一种税项。也就是说,通胀是没有回报的强制性征税,不用过问你的意愿,也不用征得你的同意,这与其他征税完全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形,表面上看来似乎贫富一样,都不能幸免。但是,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事情的一部分。通胀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要复杂得多。由于通胀往往起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面我们分开来解析通胀的实际影响。
  首先,通胀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赤字财政政策。在整体经济均衡状态下,赤字财政会形成赤字投资。这种投资是新追加的、凭空多出来的,没有相应的对应物,会挤兑原有的市场供应。因此,这种投资一旦放行,能拿到项目的单位就能先人一步挤进市场购买相关商品。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这些单位能买到没有掺水的面粉。随着赤字投资增加与赤字项目开工,水会越加越多,面粉中的实物含量大幅降低。其后购买面粉的人就要忍受掺水的苦恼。因此,离赤字政策愈近的人愈能得到赤字政策的好处:生产规模扩大,职工收入增多,福利上涨。而离赤字政策愈远的单位,能分享到的好处愈小,甚至无缘于此,得不到任何好处,只能享受赤字政策的恶果--通胀。
  能从赤字财政中分一杯羹,从而可能避免通胀侵害、享受通胀好处的究竟是什么单位呢?显然是政府的嫡系,尤其是大型、垄断性国企。这些企业原本就是政府的左膀右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富得流油。经济危机一来,又受到政府的垂青,投资源源不断,经营规模与收入水平大幅攀升,通胀自然于它们秋毫无犯。这是通胀之下劫贫济富的第一层含义。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诱发通胀的第二个原因。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放松信贷条件与限制,让企业与个人增大贷款规模与投资规模,从而达到促进生产、扭转经济下滑的目的。我们知道,正常条件下的贷款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来自千千万万个人的收入结余与企业的利润。因此,贷款规模在总量上有一个极限,不可能超过储蓄。但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信贷规模往往会突破这个极限。信贷的过量投放会改变市场的需求结构,快速增长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涨价。
  对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而言,最紧要的是何人能享受宽松货币政策的好处,拿到更多的贷款,从既有的面粉堆里抓取更多的面粉。与前文分析过的情形大体类似,芸芸众生、大量民企与中小企业是无缘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而那些能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获得新增贷款的单位与个人,虽然也会面临通胀的盘剥,但只要新增贷款所产生的利润高过通胀,其整体利益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以一定的幅度增加。结果,与前文的分析一样,结论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是通胀下劫贫济富的第二层含义。
  通胀之下,物价大幅上涨,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于手持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人而言,财富会贬值。虽然一般而言通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商品间趋向平均化,但不同的资产结构在通胀中的境遇大异其趣。通胀之下,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但资产会升值。升斗小民除了货币收入与为数不多的银行存款,并没有多少可以称为资产的东西。因此,这一群体不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也不可能通过资产的增值来弥补通胀带来的损失。相反,富人的处境就完全不同。虽然他们的货币财富同样会缩水,但一般而言,货币财富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其他资产,富人持有的非货币财富会因通胀而升值。因此,总体而言,即使这部分的增值难以弥补通胀对货币财富造成的损失,但也不至于像平民百姓那样处于财富净缩水状态。这是通胀下劫贫济富的第三层含义。
  总之,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可以阻止经济下滑,但同时会产生一些严重的负面后果,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分化即是其中之一。这虽然不一定出自政府的意图,但天然的经济逻辑是依附于政策之上的。也就是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是干预政策的伴生物。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至少不会出现此种原因导致的贫富分化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在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及分享政策的能力决定了人们在利益结构中的处境与得失。就此而言,排除人为干预、规范与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才能缩小,甚至避免通胀带来的不公平。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