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基调转向 A股“警报”拉响?_顶尖财经网

政策基调转向 A股“警报”拉响?

加入日期:2010-12-6 12:56:41

  股市或以弱震荡应对政策转向

  近期大盘走势疲弱,虽然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成熟股市均出现较大反弹,且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但均未能引发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反而屡屡高开低走,弱市特征明显。笔者认为,引发A股弱势调整的根本原因仍然来自于货币政策的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已经进入到紧缩周期。在此背景下,股市只能以弱市震荡应对政策转向,短期市场难有较大起色。从短期走势看,股指将在2800-2900点之间运行;不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如果物价调控政策能够见效显著,市场或会产生像样反弹。

  首先,货币政策转向虽有预期,但是实际消化时间仍有可能延长。12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外部流动性泛滥、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需要回归常态。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1月份CPI指数将继续上行,12月份才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回落。由此可见,控通胀重要性已经显著高于保增长,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实时转向。

  从市场预期来看,大盘之所以出现快速下跌,其内在深层次原因就是货币政策的变化。伴随着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周期的开始,流动性充裕这一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因素正在发生改变,加上人民币升值短期预期弱化,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股市只能以快速下跌应对。从消化货币政策变化的时间点看,主要有两个重要标志。第一个标志是本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最新货币政策正式宣布,将会消除不确定因素,意味着其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已经暂告一段落。第二个标志是CPI指数能够出现回落,目前市场预期11月份CPI仍然继续走高,但是如果近期持续的价格行政管制措施生效,12月份CPI指数出现显著回落,也就意味着调控压力有所放缓,市场真正的回升时机成熟。由此可见,真正消化货币政策调整引发的调整压力不仅需要利空出尽,还需要通胀压力的有效缓解,因此调整时间可能要进一步延长至年底。

  另外,从市场自身的运行特征来看,热点青黄不接,无论是权重股还是题材股均无明显投资机会。上周市场虽然盘中出现跳水,但是最终仍然守住了2800点整数关口,权重股的抗跌功不可没。经过连续调整,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基本回到了2400点一线的位置,继续向下可能性非常小。但是权重股板块上涨难度非常之大,中石油、工行的两次脉冲式上涨不仅没有完成风格转换,反而招致空方大举反扑,大盘出现暴跌。相反,下游消费品行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由于持续上涨时间较长,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没有新的促发因素,短期内也很难再创新高。据此判断,近期市场很难出现激发市场人气的热点板块,盘整、拉锯可能是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同时指数上下空间均较为有限,核心区间为2800-2900点。

  在操作策略上,不作为可能就是最好的作为。由于大盘蓝筹股持续上涨可能性不大,且题材股板块的调整并不充分,市场短期没有较为明显的投资机会,因此投资者可以趁机调整心态,耐心等待。目前最需要做的功课就是仔细、深入研读十二五规划,积极研究行业以及个股的成长性,寻找能够持续、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为明年的投资做好冬播工作。投资者所需关注的行业仍然以大消费、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物联网等主题为主。

  -------------------------

  高估值板块开始“降温”

  上周沪深股市整体呈现宽幅震荡整理的格局,伴随货币政策紧缩预期的逐渐明朗,市场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近期持续活跃的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等整体估值较高的板块,以及部分不具业绩支撑的题材股,开始陷入调整状态。

  从风格板块来看,上周市场主要表现为“三高”类股票强势不再。统计显示,虽然上周所有申万风格指数均出现下跌,但部分估值低、股价低的股票表现明显抗跌,如低市盈率指数、低价股指数以及低市净率指数跌幅均未超过1%,分别为0.37%、0.46%与0.89%;与之相对应的是,“三高”板块普遍深幅回调,高市盈率指数、高市净率指数以及高价股指数上周分别下跌2.25%、2.06%与1.57%。

  其实,风格指数的走势特征在行业板块中也得到了体现。统计显示,上周采掘、房地产指数逆势逞强,分别上涨0.44%与0.15%,而金融服务指数也仅小幅下跌了0.23%,上述行业整体估值都处于市场低端;而跌幅较大的行业则为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具体跌幅为4.62%、3.53%以及3.42%,这些行业也是典型的高估值行业。

  分析人士指出,估值扩张的直接动力在于充裕的流动性,在目前货币政策紧缩态势逐渐明朗的背景下,A股估值将显著承压。虽然在权重股估值普遍较低的背景下,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很难有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但前期在结构性行情中风生水起的各类股票,却可能面临“还账”的风险。(中国证券报 龙跃)

  资金蜂拥出逃 反弹热点或仅昙花一现

  上周主力资金表现极为谨慎,市场延续前期的窄幅震荡缩量的格局。有分析人士指出,主力的谨慎和市场的萎靡,主要来自于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担忧,可以预计在政策风险最终确定之前,市场还将延续当前格局。

  主力资金加速出逃

  近两周沪深股市持续缩量调整,日均成交量仅为前期鼎盛时期的一半,沪指全周成交6586.08亿元,深市成交量为5964.80亿元,两市日均成交额已经降至2500亿水平左右。

  根据分类账户统计,上周沪市主力成交5112.05亿元,其中流入金额2498.47亿元,流出2613.57亿元,净流出资金115.10亿元;而散户成交1457.67亿元,其中流入金额734.37亿元,流出723.30亿元,净流入资金11.08亿元。深市主力成交金额为2495.13亿元,其中流入1220.69亿元,流出1274.43亿元,净流出资金53.74亿元;散户成交总额为3462.15亿元,其中流入1705.94亿元、流出1756.21亿元,净流出资金50.27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11月份先行数据符合市场预期、而美元又有走弱迹象的背景下,当前市场的焦点实际上已经转回了政策面。从不断缩减的成交量和窄幅震荡的市场格局来看,当前主力资金大多保持观望态度,以等待市场政策风向的进一步确定。预计在中央经济会议结束之前,当前市场这种缩量窄幅震荡的格局仍有可能继续维系下去。

  资源股反弹“有气无力”

  在市场呈现出窄幅缩量震荡的情况下,板块资金流向也随之出现变化。从行业板块资金流向来看,数据显示,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的行业板块仅有其它、有色金属和银行类,分别净流入资金6.72亿元、6.62亿元和0.58亿元;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的行业板块有医药、化工化纤、煤炭石油、汽车类和工程建筑,分别净流出资金32.36亿元、31.42亿元、17.62亿元、15.75亿元和12.22亿元。从概念板块资金流向来看,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较多的仅有新材料概念股,净流入8.51亿元;资金净流出较多的是基金重仓、定向增发、参股金融、低价股和股权激励概念股,分别净流出76.24亿元、47.38亿元、37.51亿元、34.37亿元和30.86亿元。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的板块极少,且净流入的资金量都不大,这显示出在当前窄幅震荡的市场格局下,主力资金的心态极为保守。这一方面是为了等待政策风向的最终确定,另一方面,在美元走软的背景下,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板块反弹乏力,也足以表明当前资金做多热情十分缺乏。(中国证券报 魏静)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