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基调大变 股市明年或现高点_顶尖财经网

货币政策基调大变 股市明年或现高点

加入日期:2010-12-4 9:52:4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生变
  外媒关注中国决定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 稳健并非紧缩
  政治局会议定调 货币政策趋紧一锤定音
  李稻葵:货币政策转向给股市吃了一个定心丸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股市起正作用
  货币政策转向不会使股市走熊
  政策收紧预期或加剧2011年A股波动
  中国正式结束宽松货币政策 股市明年或现高点
  流动性收紧要炒小盘 三高之下必有牛股

  2010年12月3日 图表:我国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新华社发

  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生变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应对,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外部流动性泛滥、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回归稳健的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保证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发展。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中国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国内物价上涨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
  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现在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此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调。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货币环境,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张礼卿认为,在货币过于充裕的环境下,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只有当货币环境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后,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会加快。
  专家指出,与适度宽松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并且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
  历史资料显示,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3年之后,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曾不断微调。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

 

  外媒关注中国决定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法新社北京12月3日报道 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紧对抗通货膨胀之时,中国今天承诺将在明年收紧货币政策。分析人士说,这个迹象表明,新一轮加息即将来临。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把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政治局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一位高级官员上周警告说,因为资金流入国内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中国10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远高于政府3%的全年目标。11月上旬,全国 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的平均批发价格涨幅超过了 60%。
  分析人士说,政府发表的声明标志着这个国家遏制物价上涨的行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加拿大皇家银行高级策略师布赖恩·杰克逊告诉本社记者: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表明加息即将来临。我们预测年底前会有一次,2011年还会有三次。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实行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并打开了信贷阀门,使2009年新贷款的数额增加了近一倍,达到9.6万亿元。
  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增加投资,导致房地产价格猛涨。决策者现在担心会出现破坏性的房地产泡沫及潜在的一大堆坏账。
  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可能引发动荡,中国政府已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重要商品供应充足并向最贫困人口提供财政援助。10月份,央行近三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
  路透社北京12月3日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决定,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一变化可能为进一步加息和控制贷款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政治局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表明政府希望在采取紧缩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继续增加投资支出。
  投资者们认为,新的说法证实了北京近几个月已经开始的逐步紧缩过程。虽然央行的顾问们几周来一直在讨论政策表述的变化,但政治局的表态可能仍标志着决定性的转折点。
  花旗银行驻北京经济学家彭垦说:这意味着控制流动性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现在都可以使用。过去我们显然是把重点放在行政措施上,以后我们可能会通过利率实行更多的价格调整。
  收紧政策一方面能抑制通胀,另一方面还标志着领导人相信中国经济基础稳固。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说:中国现在根本无需担心总需求。相反,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并避免经济过热。中国越早行动,采取的措施越有力,就越好。
  香港《明报》12月3日文章 原题:治通胀保增长经济工作会议陷两难
  按惯例于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作为研判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的标志。一般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共中央会先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定调。
  由于内地近期物价高涨,通胀不仅使实体经济感受到切肤之痛,也超出了普通民众的容忍度。在中国决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如何应对通胀,或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紧迫的任务。
  业界最关心的就是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变。北京媒体、专家的解读也是各执一端。保增长还是抑通胀,将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这也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看点。(新华国际)

 

  中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 稳健并非紧缩
  稳健的内涵,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能急刹车
  2011年我国松财政、稳货币的宏观经济调控基调正式确定,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转向条件成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2011年,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是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对货币政策基调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条件已经成熟。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国民经济复苏的态势在不断巩固;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不容乐观。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阻断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胀的传导渠道。
  稳健意味中性
  回顾近年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1999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由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胀压力上升,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流动性的状况还是通胀压力的情况看,当前与2007年均颇为相似,为此,有观点称,当前的货币政策转向实际上体现出了从紧的倾向。
  不过,农行战略管理部付兵涛指出,现在的情况跟当年并不是完全相像。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增长率比较低,通胀压力也没有当时那么大,而且国际形势与2007年完全不一样,所以他认为,明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政策,是真正的稳健。
  微调大幕开启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11月初也曾明确表示,货币政策是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会因使命的不同,侧重目标的不同有所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时候是扩张的,有时候是紧缩的,有时候是真正稳健的。要对应不同时期的经济背景,有不同的做法。而这正是对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的解读。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能急刹车。盛松成说。
  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明年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新增信贷的规模或确定为6.5-7万亿元,M2增速设定在15%-16%。这既符合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有利于防止银行信贷出现新的风险。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认为,明年年内将有2-3次的加息过程,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可能上调至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上.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