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放在银行里存一年定期,还不如直接买银行股
A股20年的成长有风亦有雨,其间蜕变式的经历,莫过于股权分置改革。
国内早期阳光私募的代表人物--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作为股改的设计者之一,感慨良多。
在A股20周岁之际,李振宁向《财商》阐述了自己对A股过去的记忆及未来展望。
《财商》:在A股整个20年的历程中,股权分置改革可谓一个分水岭,股改前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股改的迫切性体现在哪里?
李振宁:我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股改前中国证券市场是一种双轨制的市场。
所谓双轨制是指市场上有两类股权,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的定价体系不一样,一种是二级市场价格,另一种则只能通过协议转让。同时,协议转让的价格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存在巨大的差价,而大部分股权都是非流通的,结果这两种股权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关心二级市场的涨跌,只想追求净资产的最大化,而正常来讲,上市公司应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采取捆绑上市、包装上市等不正当的现象,当时的股票市场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
《财商》:股改之后,A股市场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李振宁: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中国证券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股权都变成流通股,实现同股、同权、同价,大股东的利益诉求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诉求接近了,基本上已经是以盈利为目标。大股东的股票也可以按照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估值了,可以套现,可以抵押,于是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是其一。
第二点,A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和国际市场接轨,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以往A股的定价体系因为是扭曲的,70%是没有流通的,得不到国际市场的承认。现在,由于A股度量衡跟国际市场已经一致,这样我们才能够引进国际上各种通行的工具,包括股指期货、各种衍生产品等等。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市场各方都受益了。股改后引发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上证指数从近1000点涨到6000多点,虽然后来又有一波下跌,但总体上看,投资者还是获益的,而且当中相当部分的投资者还享受了股改过程中的10送3。
对于非流通股的股东而言也是获益的,股改后他们财富的评判标准不再是根据净资产,而是根据股价,股价上涨了,他们的财富也增加了。对于国有资产而言,股改之后,中国石油(601857.SH)、几大国有银行全都实现了上市,国有资产得到了更好的保值、增值,投资者的参与也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对整体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好处。
另外,股改后,整个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股改前A股的总市值只有3万亿元左右,现在的市值已经到了20多万亿元,今年A股市场成为了全世界融资额最大的市场。
而且经过这几年企业的不断上市,决定中国经济命脉的一些大的金融、石化、钢铁、煤炭、电力、通讯等企业都上市了,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了。
《财商》:A股20年来的投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庄股文化逐渐走向价值投资,你怎么看这些变化?
李振宁:股改前的A股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坐庄的模式,但随着市场进入全流通、更多巨型企业上市,以及监管力度日趋严格,现在坐庄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但是,全流通并不代表就是理性投资,我们现在对创业板和一些小股票的过度炒作就表现了这一点。
A股市场之所以投机比较盛行主要还是几个因素,一个是我们的机构投资者不够广泛和多样化,国外市场是公募基金占大部分,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私募基金,而且私募和公募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私募就是对冲基金,而我们现在的阳光私募还不能做对冲。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公募基金都在被迫做短线,这就导致整个股市的大起大落,所以股改以后A股市场的波动并没有放缓,虽然公募基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财商》:在当前物价飞涨的时代,如何跑赢CPI成为了民众的集体诉求,A股市场无疑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投资渠道,你怎么看未来A股市场的回报?
李振宁: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A股将会是一个为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回报的市场。所谓通缩无牛市,在通货紧缩的时候不要买股票,这个时候的企业重置成本总是越来越高。而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股票应当跟房产一样,具有抗通胀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风险,就是在投资的时候要选择那些扎扎实实的能够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
比如像国内的银行、保险这一些大的上市公司就是很安全又有回报的资产。在当前的点位下,银行股估值那么低,每年光分红都有4%以上的收益,这样的股票会有什么风险呢?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从稍微长远的角度看,把钱放在银行里存一年定期,还不如直接买银行股,按照银行股的分红率,回报已经超过了长期国债,而且目前低估的情况下股价上涨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样的股票就是有价值的。(.第.一.财.经.日.报 .黄.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