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将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7个使用欧元的国家。欧元区大家庭喜添“新丁”却难掩时下欧元之困。在主权债务危机阴影下,欧元迈入了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其前景被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诞生以来一波三折
从1999年1月1日诞生至今,欧元走过了整整11个春秋。历经5次扩大,欧元区由一开始的11国增至现在的17国,欧元也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货币。一路走来,欧元可谓历经坎坷。
诞生伊始,欧元汇率便狂泻不止,之后整体呈现U型走势。2000年10月25日,欧元对美元比价从启动时的1比1.18暴跌至1比0.83,贬值约30%,并创下迄今为止的最低纪录。人们着实为欧元能否挺过难关捏了一把汗。结果证明,欧元这个新生事物顺利度过了充满惊险的“襁褓期”。低位徘徊一年多后,欧元开始一路攀升。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对美元是一记打击,也给欧元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地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年4月22日,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创下1比1.6的历史最高纪录,与最低时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一时间,欧元如日中天,伴随着10周岁“生日”的到来,欧元大有超越美元之势。
然而,欢喜之余,一场欧元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危机正在逼近。2009年年底,欧元区成员希腊率先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迅速向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债务问题突出的欧元区其他成员国扩散。
2010年,欧元走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年,主权债务危机给欧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希腊和爱尔兰都已被迫接受救助,葡萄牙和西班牙仍有步其后尘的危险,债务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何时止步尚难预料。
天生缺陷终酿危机
挥之不去的主权债务危机揭开了欧元的“老伤疤”。实际上,自欧元问世以来,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作为人类货币史上的一大创举,欧元并非尽善尽美。
与理想状态的统一货币相比,欧元诞生时只是统一了区内成员的货币政策,却没有做到统一财政政策。这一与生俱来的体制性缺陷最终酿成了今天的危机。
由于财政政策“短腿”,欧元区对于希腊等成员不断恶化的财政形势和潜在的宏观经济风险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手段,欧元区的低利率政策进一步刺激了这些国家过度消费,助长了经济泡沫的滋生。等到一国出现危机时,欧元区又没有统一财政为其撑腰,且缺乏现成的危机应对机制,希腊等国陷入了单打独斗的境地,成为投机者逐个攻击的目标。
痛定思痛,危机也催生了欧元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变革。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元区成员国开始着手完善欧元区经济治理,堵住欧元的体制性漏洞。
根据欧盟成员国业已达成的改革方案,欧元区国家将通过强化财政纪律、新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建立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等具体措施,严防类似的危机重演。
未来十年颠簸前行
站在本世纪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的欧元能否像欧盟领导人期望的那样浴火重生,再度扛起挑战美元的大旗,值得期待。
可以料想,一开始的几年对于欧元来说将十分难熬,因为从短期来看,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加剧,尤其是在2011年,随着欧元区国家融资高峰的到来,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经济相对脆弱的成员恐难逃一劫。
据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估计,欧元区国家2011年为偿还到期债务需再融资5600亿欧元,创下欧元诞生以来的峰值,比2010年增加450亿欧元,其中葡萄牙2011年上半年就需筹资200亿欧元。
为了应对债务危机,欧元区各国纷纷出台了大规模财政紧缩措施,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将财政赤字降到安全水平,但这些措施恐挫伤经济复苏,甚至导致希腊等国继续处于衰退,不排除债务危机反复的可能。可以说,未来三、四年内,欧元都将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
从中长期来看,欧元的强势反弹也受制于一些不利因素。一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财政方面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欧元区国家接下来的担子不轻,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制约;二是债务危机加剧了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失衡,欧盟智库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楚勒格警告说,这种失衡是酿成危机的一大诱因,如果得不到纠正,会为下一场危机埋下“种子”;三是欧元改革仍存在不足之处。
当然,欧元能否重拾强势还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和美元政策的变化。
但是,楚勒格指出,拥有3亿多人口、经济总规模逼近美国的欧元区并不会像怀疑论者所鼓吹的那样土崩瓦解,因为对于所有欧元区成员来说,放弃欧元不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在政治上也是灾难性的。
尽管未来之路可能并不平坦,但对于欧元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前进,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寻找辉煌。(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