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粮、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领域中央储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进展顺利。除中央储备猪肉之外,其他三类商品的中央储备设施建设均初具规模,在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网络骨干布局基本形成,可以实现“储得进、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对于调控市场、平抑价格、稳定农民收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十二五”我国粮、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领域中央储备体系建设面临怎样的形势?发展思路怎样?应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对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社会事业发展部处长贾玉玲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十二五”粮、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领域中央储备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贾玉玲: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政策措施。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继续存在,异常气候频繁势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产品(000061)价格也将剧烈波动,这些都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供给和消费产生直接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中央政府的应急救灾能力和宏观调控任务必然加重。增强应急救灾能力、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仍是今后中央储备体系建设面临的客观形势。
“十二五”中央储备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重要农产品周期波动特点,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制度,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健全规划、完善布局,注意做好政策、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的衔接,加快储备体系建设,及时发挥社会效益。
中国经济时报:应如何确立“十二五”粮、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领域中央储备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贾玉玲:中央储备体系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中央储备体系建设的思路,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我国特色、国际化现代化水准、与国家经济格局及经济结构调整密切配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高效运行的国家战略储备安全体系。
在中央储备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原则:1.中央储备体系应与经济格局及结构密切配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建立并完善中央储备现代物流体系。
2.中央储备体系应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化水准。要按照专业发展规划,统一谋划,合理布局,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中央储备体系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效运转。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提高中央储备体系运转效率。
中国经济时报:具体来讲,应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贾玉玲:1.尽快制定中央储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中央主管部门与各行业部门分工合作,有效配合,统一制定专项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建设重点等 使得规划真正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也使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估、审批有规划可依。同时,做好中央专项规划和地方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提高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中央储备设施能力建设。根据科学测算及合理储备规模的研究,确定国家承认的权威储备规模指标体系,加快建设,尽早达到合理储备规模,充分发挥中央的宏观调控作用。
3.进一步优化中央储备宏观布局。中央储备粮库项目,原来稻谷主产区的长江中下游,承担国家调出的主要任务。目前主产区格局发生变化,储备体系布局需要相应调整。再如中储糖库,黑龙江属于甜菜糖主产区,在几次糖库建设中却没有进行布点。另如中储棉库,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原来十分发达,是用棉大户。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很多企业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转移。随着棉纺织企业的产业调整,今后新建项目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调整、产销交通优势、配套设施完善、成本利益比较、服务半径等方面,进行优化布局,增加规模效益。
4.加快中央储备商品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改造目前约89%不能散粮接卸的平房仓,适时改造建设能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和浅圆仓,使中央储备粮仓设施率先改变以包粮储存和流通为主的现状,尽快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化”目标,将粮食流通环节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彻底解决我国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
5.采取以中央建库和租用社会库的互补方式,以节省投资。一方面增加中央投入新建一些设施,另一方面可考虑利用社会库资源,改造部分条件较好的社会库,并装备现代化的储藏工艺设施,使其安全存储,方便调运,节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