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CPI数据公布前后,国内政策出现年内第三次大转向,决策层对于连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开始进行严厉调控;货币政策上,10月末基准利率开始调升,11月又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向市场发出紧缩信号。政策“漂移”,市场遭遇甩尾,投资者错愕之余争相出逃,大盘出现断崖式下跌,近500只个股跌回国庆前价位。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调控和调整之后,近期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资金供应紧张也出现缓解迹象,市场风险得到充分释放,最惨烈下跌已告一段落,中长线建仓机会或已悄然到来。
政策急剧转向
今年一季度开始,新兴市场通货膨胀初现端倪。国内食品价格在今年2月超越2009年高点,决策层开始部署收紧政策,管理通胀预期。但是,由于3-6月食品价格走势平稳,而整体工业数据趋于疲弱,双底衰退预期5月开始抬头,保增长的声音开始高于防通胀。事实上,相当多的重量级经济学家直至9月仍然认为无迫切性的加息需要。
市场走势总是难以预料。7月开始,俄罗斯平原一场大火拉开了农产品价格飙升的序幕,历来走势相对平稳的粮食作物率先启动,小麦期货7、8月间价格飙升近一倍。此后,在天气因素和美国量化宽松美元下跌推动下,农产品价格开始全面大幅上扬,各类农产品相继发力,CRB农业指数自7月1日的3905.66点飙升至11月初的5862.55点,涨幅超过50%,棉花期价飙升一倍创140年新高,原糖期货最大涨幅近150%。国内方面,农产品期、现货价格同样出现多个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的局面。
在农产品价格推动下,近月CPI开始飙升,远远高于原定的3%目标,而在美国QE2推动下,外汇占款急升,热钱流入明显加速,投资者普遍预期通胀未来将进一步加速。10月CPI数据出台后,政策声音急剧转向,从紧论明显压倒双底衰退论,政策层面此后也是重拳频出,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从管理通胀预期到保增长再到货币政策从紧,政策的连续转折也使得市场从二季度开始一波三折,走势跌宕起伏。
调控成效初显
经过连续的政策打压之后,物价连续上涨的势头受到明显遏制。11月,棉花、原糖等前期涨势最为凶猛的国际期货价格普遍急跌,原糖曾连续两个交易日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国内方面,聚乙烯最多下跌36%,棉花期价下跌30%,橡胶下跌25%,白糖下跌20%。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本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双双回落,其中,前期涨幅最大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下降5.9%,降幅扩大3.3个百分点。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建材等产品的上涨更多的是受到国内节能减排、限电限产的影响,近期走势明显强于国际市场。近一时期,由于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家经济相对低迷,国际原材料价格、工业产品走势明显落后于农产品,于是我们看到以农产品价格为主的中国CPI屡创近期新高,而以工业产品、服务价格为主的美国CPI连续下跌,美国核心通胀上月更是创下有纪录以来新低。由于工业产品价格国际、国内联动性更强,而年内节能减排目标达成,短期供应紧张将极大缓解。在上述背景之下,11月CPI增速可能将成为较长时期内的高点。
资金紧张局面缓解
近一段时间,由于存款准备金上缴和年末因素叠加共同推动,银行拆息连续飙升,截至周四,一周拆息已经突破3%,连续三个交易日创年度新高,资金紧张情况已经超越6月初农行IPO前后。当时,资金的极度紧张同样造成市场的急跌。
但是,资金紧张局面已是强弩之末。一方面,投资者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市场将迎来一段政策平静期,调控继续加码可能不大;另一方面,新增约1万亿元规模的财政存款以及10月份差别准备金率的到期,有望使12月份商业银行超储率由11月的1.2%强劲反弹至约2.8%,市场资金价格有望急剧回落。今年以来,市场走势与银行拆息形成明显负相关关系,拆息见顶,有可能意味着市场将迎来阶段性的建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