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财政部齐出手战通胀 A股影响_顶尖财经网

央行财政部齐出手战通胀 A股影响

加入日期:2010-12-28 8:02:59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央行连续在4天内强调要调控通胀
  中国人民银行12月27日发布新闻稿显示,日前召开的央行第四季度例会指出,2011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握好流动性的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并实现合理适度增长。
  会议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金融体系继续平稳运行,但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
  会议强调,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已经是央行连续在4天内强调要调控通胀。
  央行同时还刊发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的文章指出,下一阶段,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在这篇《对于十一五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成就》的署名文章中,胡晓炼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继续满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资金合理需求,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她指出,将继续综合运用利率、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价格和数量工具,加强工具使用的有效组合。
  胡晓炼还特别提到,将探索丰富创新调控手段,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胡晓炼还指出,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较快回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也出现了通胀预期上升、经济金融运行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央行也更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差别化的房贷利率等措施,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
  货币信贷方面,央行第四季度例会提出,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实现合理适度增长。
  会议并提出,明年将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持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规模。
  会议还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胡晓炼也对此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缓和。在此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满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资金合理需求,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而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胀、资产泡沫。
  胡晓炼还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人民银行将继续积极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她指出,我国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培育各方面的条件,如增强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客户的自我选择、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等。(.一.财.网)


  央行眼中的稳健货币政策
  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副行长胡晓炼首次就此问题做出了明确的书面解释,并详细披露了明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任务: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主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明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
  胡晓炼称,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明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只有回归常态,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
  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监管层将全年信贷目标定为7.5万亿元,但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已经高达7.45万亿元,全年超标基本成定局。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也远超年初目标。截至1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17%的目标。货币超发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对于2011年的货币供应目标,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2011年M2增速为16%,新增贷款7万亿左右,与今年的实际情况相比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郑振源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仍在继续,而截至10月,2010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仅比2009年同期规模庞大的28万减少了1.3万个,只要政府没有让这些项目烂尾的决心,那么项目对信贷的需求仍将十分强劲,预计2011年信贷规模不会低于7万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2011年贷款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信贷控制更趋严格,新增信贷目标料不会超过7.5万亿。他预计2011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至少还将上调四次,每次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还给出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工具措施,尤其是对于调整差别准备金率给出了正式的调整标准。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要继续运用各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
  胡晓炼介绍,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还要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研究人士表示,所谓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就是央行在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缴纳标准时,将参考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经营规模、关联性和替代性以及其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风险指标进行差别化收缴,凡是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就要多缴存款准备金,且多缴的存款准备金利息适当降低直至为零。
  今年10月份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六家银行已接到通知,将继续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期限暂定为三个月。
  央行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是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以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并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以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体现宏观调控的要求。
  同时,差别准备金率的调整,也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按宏观审慎政策要求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弹性机制,达到防范周期性系统风险积累的作用。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央行将以更加市场化和赏罚分明的措施引导银行合理控制信贷增长,但在执行初期可能仍需两套体系并行,差别准备金率方式将经历几个季度的试行,随后逐步过渡到主导地位。(.中.国.经.济.时.报)


  项目挤破头 明年初或重演信贷井喷
  银行年初信贷井喷已成惯例。展望2011年,商业银行已攒足储备,年初信贷投放动力不减。业内人士预计,若调控政策未能有效制约,明年1月份或一季度,信贷井喷将再度上演。
  项目积压备战来年
  今年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7万亿元,距离全年7.5万亿元信贷红线仅一步之遥。加上12月份的投放量,全年贷款增长突破7.5万亿元几无悬念。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底,受管理层调控等因素影响,多家商业银行收紧信贷投放。不少贷款项目被暂时搁置。
  现在积压和储备的项目挺多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人士表示。
  为防止年末个别分支行信贷再冲刺,固定资产贷款已被明确叫停。12月中下旬,多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收到地方银监局的暂停令,要求月底之前暂停发放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
  他介绍,存贷比高企是其所在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监管层亦进行窗口指导,约束力很大。年末,为了保证存贷比达标,一方面在揽储上不敢懈怠,另一方面只能积压部分项目等待来年投放。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人士表示,除暂停固定资产贷款外,该行北京分行要求辖内支行三千万以上的授信额度项目也暂停发放。
  观望政策伺机冲锋
  受早投放早受益的利益驱动,商业银行往往在年初掀起信贷投放的狂潮。回顾历史数据,2009年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达到1.62万亿元的历史天量。2010年1月份稍有回落,但依然达到了1.39万亿元,并因此在1月下旬招致多家银行被暂停放贷的窗口指导。考虑到货币政策收紧预期,2011年年初银行进行信贷冲锋的动力将更强。在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如果1月信贷狂飙再度上演,无疑将加剧通胀压力。
  目前来看,明年信贷规模目标可能仍将比较高,据消息人士透露预计在7.5万亿元左右。各银行目前上报的信贷计划多略高于今年规模。抢在年初尽快将额度多用掉一些,锁定利润落袋为安可能成为一些银行的打算。
  但2011年毕竟多了调控这一不确定因素,不少银行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惩罚性政策心存忌惮。现在项目很多,但估计明年1月上旬还不敢冲,还要观望一下,大规模冲锋可能要等到1月中下旬,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与今年相比,明年1月的外汇占款增量可能更高,流动性管理难度更大。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近日表示,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控,明年年初银行信贷投放可能会非常猛烈。
  业内人士认为,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高,因此政策调控是年初信贷狂飙的首要制约因素。如果调控政策严厉,不排除明年贷款投放会前紧后松。(.中.国.证.券.报)


  加息周期兵临城下 A股资金面堪忧
  最怕就是今天的这种市场情况,上午高开,下午大跌。12月27日,一家深圳券商的高级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
  央行启动年内第二次加息,受此影响,12月27日,上证综指小幅高开,相对来说加息构成利好的银行、保险板块成为领涨的主力。而午盘之后市场风云突变,上证综指冲高回落,而中小盘个股更是大幅杀跌跳水。
  最终上证综指失守2800点,当日下跌53.76点,收报2781.40点,下跌1.90%。而深成指更是下跌了2.02%,收报12303.19点。
  意料之中的加息与出乎意料的时点,市场在2010年的最后几个交易日突然打破了围绕2800点的平衡,而市场分歧也开始变得明显起来。我认为加息是短多中空,短期来看是靴子落地了,中期来看,还会有靴子。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
  而令市场担忧的另一方面,是新股发行的骤然加快。仅12月份就有29只新股上市, 11月份这一数字同样为29只,而10月份上市的新股仅为21只。
  准备金抽血,新股发行抽血,大小非抽血,再加上加息造成的流动性紧张,我对明年市场的看法是猴市,会是一个震荡的格局。上海一家私募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进入加息通道?
  12月25日晚间,央行发布通知,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而距离上次加息的时间仅有两个月。在众多券商研究机构看来,此次加息基本可以确定央行进入加息通道。
  12月27日当天,A股板块尽绿,通信、外贸、交通工具、农林牧渔等板块领跌,而相对受益加息的银行、保险板块,则跌幅相对较低,其中银行板块下跌1.15%,保险板块下跌1.52%。煤炭石油等抗通胀的板块,跌幅也相对较小,为1.18%。
  从资金流量来看,A股当日资金净流出68.24亿元,医药、机械、交通等板块成为市场失血的重灾区,其中医药板块资金净流出5.43亿元。仅有煤炭石油和房地产板块,呈现资金净流入。
  相比10月20日的央行年内首度加息,此次市场对加息的反应则更为敏感。
  10月20日市场在央行加息宣布之后,尚有0.07%的微涨,而此次加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则出现了中小盘恐慌性抛售的局面。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中期来看,加息的靴子远未落地。
  国泰君安在其报告中表示,预计到2011年中之前,仍有2次的加息。从通胀来看,根据我们的预测,CPI的下降要等到2011年下半年之后,因而未来半年仍处于加息周期,或再有2次加息可能。而本次加息也完全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启动,而绝非2004年那样的单纯一次加息。
  国信证券亦表示,对于解决政府最为关心的通胀问题,本次加息仅是补课,但远不足够。
  在其看来,通胀最终解决在于货币规模、实际利率水平的合理化,随着CPI运行水平的上升,虽然名义利率上调两次,但是负实际利率的情况在加剧,预计明年名义利率仍将上行100-125个基点,以保证负实际利率的情况不再恶化。
  后市资金面堪忧?
  国泰金马稳健回报基金基金经理程洲表示,本次加息是在央行明确表示两难和央行手段主要用来控制核心通胀之后做出的,再加上本次加息的时点最终落在了2010年,明年开始所有的房贷利率都将有所调整,配合近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的态势,我们认为本次加息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控制通胀预期以及针对资产价格的。
  程洲亦表示,由于加息属于靴子落地的性质,风格转化有可能会提前,但此期间市场不见得会整体上涨。
  而华富基金方面也表示,此次加息仍然是非对称的,贷款上调25-26bp;而存款上调25-35bp,从而避免大幅提高融资成本,由于活期存款未加,银行的息差总体是上升的,对银行权重股的负面影响很小。
  在华富基金看来,从数据看通胀高峰已过,此次加息后,减弱了明年一季度加息的概率,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利空释放后,明年一季度的市场环境较为宽松,未来市场有望迎来一轮上升行情。前期受压制的周期类股大蓝筹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但相比之下,私募机构的观点则颇为谨慎。
  对本次加息,重阳投资表示,加息表明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公开市场操作功能依然瘫痪。
  在其看来,在本轮调控的政策工具选择上,央行重准备金率而轻利率,其主要考虑是时间换空间,希望通过准备金率和其他多种手段在2011年初使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届时通胀预期下降,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回落,届时加息的压力自然减轻。这种做法的成败取决于通胀走势,如果CPI在2011年一季度继续走高,预计央行将继续加息。
  与此同时,IPO和再融资的速度之快,亦令市场承压甚重。
  聚益投资投资总监汤小生表示,目前市场资金面偏紧张,除年底资金偏紧张,银行的资金也紧张,关键在于市场的IPO和再融资的量比较大,每天都有三四只新股上市,融资的量有点过大。
  在其看来,市场跌破2800点,再下一个台阶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跌幅也不会太大,顶多跌到2650附近。
  虽然大盘向下空间不大,但个股风险依然高悬。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中小盘个股以及在加息中相对利空的有色、建材、钢铁、地产等,后市承受的压力也会相对较大。
  上述上海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股发行速度如此之快,或与管理层导向有关。通过增加市场容量,从而抑制热钱流入。
  而从短期市场来看,12月27日大盘收出长阴线,或将考验半年线支撑。西南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均线系统维持交汇状态,5日均线向下触及年线,短期走势看淡,中期走向转弱。(.2.1.世.纪.经.济.报.道)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