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0-12-28 18:46:5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李迅雷:三问2011资本市场 逐步走向理性
  哈继铭:明年一季度或双率齐升
  曹仁超:明年股市关键词平静
  皮海洲:再次加息对股市不是利空出尽
  叶 檀:加息让市场遭受双重痛苦
  李稻葵:明年资金流向股市可以理解
  摩根大通李晶:明年或有3次加息 沪指将走高21%
  茅于轼:未来两三年楼市泡沫会破灭


  李迅雷:三问2011资本市场 逐步走向理性
  2010年中国无论是股市还债市,表现都不佳。李迅雷于今日发表题为《坚守估值还是追随成长对2011年资本市场的三点思考》博文,中国经济增长与A股表现不佳,他认为是政策趋紧的原因。展望明年资本市场,他提出三点困惑:第一,经济减速导致的盈利增速下降,一个成长性不佳的市场前景如何?第二,大市值周期类股票估值水平尽管非常有吸引力,但在2011年政策依然趋紧的背景下,会不会造成未来盈利的负增长,从而使得它们失去估值优势?第三,如果只是选择有政策扶持、防御性较强的新兴产业,那么,面对估值水平已经透支未来,且未来的成长性又不是太确定的中市值股票,你不担心泡沫破灭吗?
  大跌后布局翘尾行情
  文章分析认为,首先,期望2011年指数能大幅上扬似乎不太现实。但由于有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工具,使得这个市场的魅力不减,但投资需要更专业的技巧才能获取超额收益。但即便是盈利增长有所回落,也还是属于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股市依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其次,目前有不少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股票被明显低估,很多带有H股的大市值A股的股价水平甚至低于H股20-30%。无论是新能源、新材料还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崛起,都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衰退拐点的出现。第三,面对已经持续两年的小盘股走强,与大盘股出现背离的现象,仍然是新兴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偏好所决定的。目前,小市值股票的泡沫已经不亚于网络股时代,但2011年是否马上发生风格转换呢?李迅雷认为未必,原因在于2011年上半年宏观政策的收紧还是会持续的,只有当下半年政策放松,周期性行业走出低谷,才是风格转换的契机。
  文章指出,2011年被忽视的机会或许在于投资者的集体误判,即对政策收紧的恐慌,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因为2010年的经济并未过热,过热的只是物价。2011年潜在的机会或许就是市场回归常态,就如货币政策转向那样。即价格回归价值,市场回归理性,而契机是否是2011年国际板的推出?共同基金的崛起和QFII的进入都曾给市场带来了倾向价值投资的风格转换,但都好景不长。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成熟是漫长的过程,但2011年肯定是这一漫长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年。2011年追随成长不应忘记估值,而坚守估值却不要被静态的估值水平所迷惑。


  哈继铭:明年一季度或双率齐升
  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今日下午在一次会议中表示,明年通胀走势将前高后低,明年一季度不排除继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对于明年经济,哈继铭认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势,他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速为10.1%,明年为10%,原因在于明年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出口增速也不会太慢,消费则保持稳健。
  他认为,美国加息的时点可能在2013年的一季度。


  曹仁超:明年股市关键词平静
  2010年又到结束的时候,以恒生指数计股市升幅极为有限,但个别二线股有些上天堂,有些落地狱。
  展望2011年,跌幅在5%-10%的大抛售可能不会出现,个别股份未来升降幅度仍十分大,初步展望明年将是一个较平静的股市。
  现在已进入投资无国界的时代。中国、印度、巴西等受高通胀困扰,美国、欧洲、日本则面对低GDP增长的问题。2011年甚至可能出现个别国家股市背驰的现象,例如今年新兴市场兴旺令全球原材料价格上升。
  2010年美股升幅不俗,反而上证指数略为回落,原因是上证指数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升幅大,需调整,而美股2009年3月才起步上升。展望2011年,金价亦到了停一停、抖一抖的阶段。如原材料价明年稳定下来,中国股市可看高一程。
  中学生投资得宜赢博士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贫穷令人感到羞耻;在一个不公平竞争的社会,富有才令人耻辱。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但社会上富人为什么仍这么少?有人说富人比普通人聪明。我本人在投资市场超过40年,认识的有钱人不少,我并不认为富人比普通人聪明,有些反而比普通人愚蠢。
  以阿德与阿伟为例,阿德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阿伟继续升学念了两年预科、四年大学、出国三年后拿了个博士回港到大学教书。阿德则在中学毕业后每年将收入中的1万港元用作投资,每年回报只有10%,不算出色。阿伟30岁回香港时阿德已有17.5万多港元的身家:第一年投资1万元加回报变成1.1万元,再投入1 万则第二年变成2.31万港元,第三年再投资1万港元……阿伟在大学教书第一年年薪已高达20万港元,其后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假期便去旅游,属于月光一族。阿德则继续自己的投资大计。
  到40岁时,阿德已有63万港元、阿伟仍是月月光,50岁时阿德有180万港元,阿伟仍是月月光,到65岁两人都退休,阿德共有870多万港元财富、阿伟仍一无所有……阿伟读书比阿德多,过去每月收入也比阿德多,为何退休时阿德却成为千万富翁,阿伟却一无所有?区别是阿德每年拿收人中的1万港元去投资,每年增值10%,这一个小小的分别,结果区别可以这么大。
  回顾1967年至今,一次又一次的危最后化为机,最近一次是2008年-2009年的金融海啸。193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Nikolai Kondratieff认为大量正常泡沫带来超级大泡沫,超级大泡沫的爆破引发19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最后是经济循环(economic cycles)而非政府力量,再次推动经济繁荣。
  可以说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经济便出现大量正常泡沫,最后带来2007年的超级大泡沫,并在2007年10月爆破,2009年3月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只能延长衰退时间,而无法消化有毒资产,最后有赖经济复苏力量而非政府力量,再次推动另一次经济繁荣期。
  有信心无智慧投资堪忧
  最近有一名老读者张先生讲述其亲身经历。1947年他的父亲用400大洋兑成100英镑,买入汇丰股票后存放在英国一家银行内,63年过去了,今年他年届70岁时想起父亲在临终前提及此事,于是去信英国那家银行查询此事。英国银行说只要他能证实自己同父亲的关系就可以。他父亲所拥有的股票至今仍保存在该银行内,目前市值270万英镑,约2800万元人民币。
  63年间汇丰股价共涨了2.7万倍(平均每年17.6%)。由此可见复利的威力,但未来63年汇丰股价能否再涨2.7万倍?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一年恒生指数只上升了3.5%,去年底我曾估计2010年是炒股不炒市,二线股上升1倍、2倍者比比皆是。因为在经济复苏初期,二线股一定跑赢大蓝筹。未来一年又如何?担心是Fight the uphill war(攻坚战)。今年被忽略的工业股最近纷纷抬头。
  投资应买Turnaround stocks(掉头股),例如年初的电讯盈科,下半年的德昌电机,都是衰了很多年后情况出现好转的股份。其次是买增长股,即那些企业纯利每年可上升25%或以上的股份,例如叶氏化工 、伟易达等。不要高追周期性股,例如汽车股、珠宝股的PE今年11月已到了极不合理的水平,投资要小心,如发现买错便止损,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不要参加什么投资训练班。世上没有只上几堂课便可以发达的这回事。这些训练班只会增加你的信心却不能改善你的投资技巧,日后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有信心而无智慧的人最令人担心。2007年10月的金融海啸,请问有哪一间大行可以逃得过?连大行内的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上几堂课便可以学到?这类课程事后解释得头头是道,事前分析则一塌糊涂。
  根据World Institude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全球发展研究机构)的研究,全球50%的低收入人口只拥有全球财富的2%,全球最富有的2%的人口则拥有超过全球财富的50%,超过30亿人口每天开支少于两美元,贫富差距在过去40年不但没有收窄反而在扩大。令人震惊的趋势是过去20年中产阶级人口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在减少,即全球财富愈来愈集中在2%的人口手中。
  在外国家族企业,接班问题早已解决,在香港及内地该问题仍然存在。途径可以包括几点。
  一、以子女作为接班人。应先了解子女对子承父业有没有抗拒?今天的富二代不少一早已被送出国,回来后一肚子洋墨水,国际视野很好,但可能水土不服。例如同公司老臣子的沟通及企业在父亲管理下的华人作风,能否一下子全盘西化?处理不好可能令不少企业从此走下坡路。
  二、接班人非由子女承继。中国领导人对外人的信任程度一向不高,华人出任CEO的时间尚浅。在不少家族企业内当CEO,一旦同家族成员意见出现分歧,董事长听谁的?不少董事长过着半退休生活,却仍然十分关心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及老员工,往往每事问,弄到公司CEO十分尴尬。不少老员工亦有兴趣向董事长打小报告做人情,董事长又会向CEO给点小意见,弄得CEO不知如何是好。
  大学生当服务生
  1985年,中美贸易赤字只有600万美元,到2010年首8个月中美贸易赤字已超过280亿美元,8 个月数字较1985年全年的大46倍!这些资金(接近1万亿美元),中国政府大部分用作投资美债,令美债利率在过去25年大幅回落,目前应小心美债泡沫正在爆破中。
  公元2000年至今,美国共失去10%的中产阶级职位,由当年7200万个下降至目前的6500万个;制造业则由2000年至今失去全部制造业职位的32%,超过4.2万间工厂倒闭。2009年底制造业工人数目少于1200万,相当于1941年的数字;从事电脑生产的工人2010年数字比1975年的更少。
  不要以为高科技产品市场仍由美国控制,1998年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市场中美国占了25%,中国只占10%,2009年美国只占15%,中国已占20%。1992年美国服务员中有11.9万人是大学毕业,2008年有31.8万人是大学毕业。至于收银员中,1992年13.2万人是大学毕业,2008年是36.5万人。美国20%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都跑去从事低技术工作?原因是连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好职位,发挥所学。
  今天美国有1510万人失业、900万人做临时工,另有250万人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即2600万美国成年人有麻烦。1970年67.1%的美国成年人就业,1997年起逐步下降,2010年只有62%的美国成年人就业,闲置人口数目十分大。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后,各东南亚国家通过贬值去增加出口竞争力,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美国欲透过美元贬值去增加出口竞争力,但不成功。2009年3月只有推出量化宽松政策顶住先,2010年11月美国全职人员数目只有1.11亿,兼职者2760万,年收入2万美元或以下。在美国年收入2万美元或以下是不足够养妻活儿的。
  目前共4200万美国人在领取food stamps(食品救济),占美国总人口的15%。今年11月推出QE2未能令美债利率进一步回落,自2010年8月起美债利率在上升,今天10年期债券利率3.5厘,代表过去三个多月升幅超过1厘。
  我们这一代都相信物业是一项可信赖的投资,根据美国统计处资料,1940年-2004年美国物业平均每年升幅只有2%,1940年前美国物业售价更是不断地回落。
  再根据Ned Davis Research统计,每次美国失业率高于6%后,楼价都不能上升。楼价不断上升只在我们这一代出现,会否随着战后婴儿潮步入退休期而带来长期楼价回落期?上述情况自1990年起已在日本开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报酬减少定律)甚至在香港大学教育投资上亦体验无遗。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生是天之骄子、70年代硕士生仍受人尊重、80年代非博士或MBA毕业不可。到90年代大学生地位已由天上跌回地面变回普通人,同没有读过大学分别不大。
  今天的大学生不少更被标签为80后,反之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在过去50年却上升10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却回落90%。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2000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词发人深省: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理由是因为没有完成大学毕业。比尔盖茨没有,苹果电脑创始人没有,戴尔电脑主席也没有,其他如facebook 掌门人扎克伯格也没有……这段话几乎挑战了现代教育制度。
  根据统计数字,亿万富翁中25.4%的是大专毕业、24.6%是大学毕业、22.6%是高中毕业,反之博士生很难成为亿万富豪,其次是硕士,最后才是小学生(承继回来的例外)。即是说最有学问的人及教育不足的人都很难成为亿万富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