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跳水玄机 2011可能集体误判_顶尖财经网

今跳水玄机 2011可能集体误判

加入日期:2010-12-27 18:03:19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叶檀:目前实行的个税体制劫贫济富
  我国目前实行的个税体制劫贫济富、依附于传统的行政征收体系,与信用社会没有契合之年。个税改革迫在眉睫。
  上调个税起征点是技术细节,从大局上来说,只要有助于缓解贫富分化、只要有助于财产透明的制度,都是个税改革中的好制度。目前我国之所以在个税起征点上争执不断,是因为在根本制度的改革上无法取得突破。
  上调个税起征点的呼声越来越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颇有勇气地表示,单纯上调个税起征点是个很糟糕的主意,因为从缴纳的绝对数字上看无异于劫贫济富。
  这不是新理由。2009年6月,财科所课题组发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强调提高个税起征点于低收入阶层不利。比如将扣除标准提高至3000元/月,月薪为5000元的纳税人税负减少100元/月,月薪为10万元的纳税人税负减少350元/月。这份调查不见森林,虽然从缴纳的数额上看是高收入者获利,但从绝对的比例上而言,少交部分在低收入者收入中所占的权重更大。但5000元所占的权重是0.02%,而后者的比例则是0.0035%,相差十几倍。同时,提高个税起征点,会让个税收入急剧萎缩,高收入阶层纳税占总体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笔者承认,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无法解决中国个税劫贫济富的逆向机制,提高个税起征点必须伴随着信用体制与税率的全面改革,但在后两个改革迟迟无法破冰的情况下,提高个税起征点,或者把个税起征点与CPI挂钩,起码证明了政府保护低收入阶层购买力的诚意。否则,不久就会闹出最低工资者还得纳个人所得税的笑话。
  一直以来,中国的税收征收体现的都是低诚信社会中广覆盖、多征收的精义,也就是广种收,收到多少算多少,结果是工薪阶层为个人所得税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财政部的研究报告中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479元,2007年为24932元。1998年工薪所得纳税人次为1.09亿人次,2007年上升为8.5亿人次。2005年,全国年工资收入2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占工薪收入纳税人数的比例接近5%,缴纳的税款占工薪所得项目总税额的约15%;2007年对工薪所得征收的个税收入中,适用20%以上税率的纳税人次占工薪所得总纳税人次的4.43%,缴纳税额却占工薪所得总税额的44.44%。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占45%~47%,而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绝大部分的收入在纳税的范围之外,意味着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基本失效。
  不仅如此,由于资本利得税等方面的不匹配,我国在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暴利阶层,可以享受低税待遇。
  个税是中国税收中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名为让利于民,实则让利于灰色收入阶层。
  由于财产收入普遍的不透明,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向全社会公开,因此,个税收入成为变相的人头税,所有有工作的人在每月领薪水时,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游离在单位薪酬体系之外的将近6万亿的灰色收入不在纳税的范围之列。那些垄断国企的体制内员工,月薪只有2000元,福利倒可能有3000元,更不必说拥有寻租权利的人灰色收入到底。
  只要财产申报的死结不解,个税改革就会面临重重阻力。我国实行12万元以上高收入人群自行纳税申报,但效果不如人意,所有不愿申报者可以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解,上不行则下不效,普通公民没有必要抢在官员之前充当申报财产与纳税的急先锋。
  失信文化越演越烈,成为中国信用体系中的顽疾。中国的信贷体系如果没有抵押品几乎无法运转,我国的税收体系如果不是代扣代缴而是自行征收,基本上形同虚设。这从出租房的收入税就可见一斑。正因为普遍的不诚信,财政与税收部门更加依赖行政代扣代缴模式,起码还能旱涝保收。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要打破循环,就必须打破依附在单位结构中的税收体制,建立进入信用社会依靠自觉申报与监管、惩罚机制,从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开始,建立全体公民的财产信用体制与评级。而后建立家庭纳税制,减少纳税的层级,提高每个层级的税率。
  提高个税起征点、培育中产收入阶层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政策,是中国税费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切入点,关键是建立全民信用体制,否则就是用一件皇帝的新衣替代另一件。

 

  曹中铭:被妖魔化的新股发行
  从海普瑞成为史上最贵新股,到汤臣倍健创出创业板最高发行价格,再到新研股份等不断惊艳的表演,新股发行纪录正呈现出全面开花之势。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新股发行正日益被妖魔化的现实。
  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以中小盘股为例,今年一季度首发上市的世纪鼎立、新宙邦、合康变频和三维丝的发行市盈率均超过百倍,81只中小盘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63.51倍。二季度和三季度由于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发行市盈率明显回落,二季度83只中小盘股平均为56.81倍,三季度79只中小盘股平均为53.69倍。而四季度以来首发上市的68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又上升至67.37倍。
  纵观这些发行纪录的创造者,主要有如下共性:一是无论发行价格还是发行市盈率,都出现在中小盘股中,海普瑞如是,汤臣倍健如是,新研股份亦如是;二是发行市盈率纪录由创业板新股包揽;三是纪录的幕后推手主要是基金;四是发行市盈率都高于同行业公司或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五是千篇一律都是三高发行。
  新股创纪录发行,意味着其成长性被透支,更意味着投资风险被放大。如果按首日收盘价测算,今年四季度以来首发上市新股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95.63倍。如此高的估值水平,不仅失去了投资价值,甚至连投机价值也基本丧失了。
  新股妖魔化发行,挂牌上市后的高估值即是其后遗症,而所谓的高成长性、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等则是支撑股价的因素。但是,自中国股市诞生20年来,有多少家上市公司真正具备高成长性呢?上市公司演绎的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游戏还少吗?
  去年IPO新政实施以来,淡化了窗口指导的市场化发行,最终导致三高发行成为普遍现象。今年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启动后,我们没有看到发行市盈率更理性,发行价格更合理,三高发行反而愈演愈烈。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已是时不我待。

 

  左小蕾:通胀压力将一直伴随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经济形势如何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很多新的增长亮点,但是通胀压力也会持续整个2011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怎么理解呢?我个人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以保经济平稳增长、控制通胀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政策目标。
  这跟2011年的经济形势有关,实际上中国经济没有过热。在这一基础上,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不会明显紧缩。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紧缩的概念,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发生在经济过热的时期;另一方面,由于2011年不会出现明显紧缩,所以加息只是一种预期,并不是主基调。
  我们对过去6个五年规划的情况研究显示,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GDP增长率与其他年份比较,一般处于五年中较低的水平。这种规律说明五年规划的第一年,通常是蓄势待发的准备阶段,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我们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应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可能稳定在9.5%左右的水平。同时,政府不会把8%的引导性年度GDP增长指标下调为7%。这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一是顺势因素,国内前10年GDP平均增长9.7%,明年将保持一定的惯性;二是从2010年前三季度GDP增长为9.6%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机,增长基础比较稳定;三是有政策引导,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提出了平稳较快引导经济增长的目标。目前最值得担忧的是地方政府刻意推高GDP的增长,这不仅会激化通胀,也会为将来埋下高通胀、低增长的隐患。
  从国际上分析,亚洲各个主要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都是强劲反弹,这可能和2009年低增长有关系,但是这个增长率都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泰国是9.1%,越南是6.8%,韩国是7.2%,印度是8点多个百分点。根据经济学一般的原则,如果经济连续4个季度的正增长,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我们都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了恢复期。
  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可望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通胀上升的压力在不断增大。关于2011年的CPI指数,我们认为通胀变数很多,预计会达到4%。从国内来说,2010年食品价格对于CPI上升的贡献很大,特别是7~9月份的食品涨价,对CPI贡献就非常大。另外我们还看到有非食品价格因素,11月份的数据中,在通胀水平里面,非食品贡献达到1.9%,是2008年10月以来的高点。同时,国内CPI的增长,还会受到国际资本的流入、大宗商品价格推高等因素影响。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7年的情况,当时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推动了通胀水平的上升。当时的说法是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是结构性的,但实际上跟2005年以来的宽松货币环境密切相关。我相信,类似猪肉价格上涨这种结构因素,等于在物价上面放了一把火。而对比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不只是猪肉一个单一品种涨价,而是整个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农产品的集体性涨价。因而,2010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成为一种很少见的态势,必须加大力度遏制住这种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个货币现象。我们把通胀又跟CPI联系起来,CPI是价格因素。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国内流动性充裕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大概有两三年滞后时间。比如2005年开始宽松的货币流通性,导致2007年通胀上到了4.8%;2009年货币发行同比超22%,远超经济增长,导致2010年11月CPI超过了5%。这说明市场处于非常高的流动性状态,2011年是第3年,所以我们是非常担心的。
  不过,目前中央已经提出,2011年的CPI将控制在4%左右。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说明2011年的物价与通胀仍然是可控的。在十二五开局之年,CPI的增长可以增进投资和消费,并直接带动就业,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况且,当GDP增长近10%时,CPI涨4%,也还有6个百分点的收益,这也是不错的结果。
  201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可能继续稳健的操作,原因在于两方面:首先这是控制流动性的必要,这一目标不是一两次加息就可以达到的,必须要有累积效应;另一方面,从最近央行的操作节奏来看,2010年10月份一次加息,11月份两调准备金率,12月份再调准备金率,这种节奏让市场流动性得到了较好的遏制。
  对于2011年的加息次数和幅度,这很难预测,要看具体情况。我个人认为,由于累积流动性已经很充裕,再加上热钱流入的压力,2011年上半年央行有可能对准备金率和利率各进行两次调整。要控制流动性,加息幅度须达到2个百分点,即基准利率达到4.5%,但这不会在2011年实现。因此,加息在2011年还不是主基调,因为经济环境以及通胀压力仍然可以忍受,并没有超越预期。2011年CPI涨幅将在4%左右,尽管连续加息,但2011年年内基准利率不太可能超过全年CPI.
  对于2011年的新增贷款,我们认为不会减少很多,将会在6.5万亿~7万亿元左右,因为还有很多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后续贷款。但是和控制新增贷款相比,更应该做的是控制M2增速,减少资金的转动次数。我们预测,2011年M2的增幅大概是16%~17%,更倾向于1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