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碳标签开始
“1千克虾夷扇贝总排放量为0.8克二氧化碳当量”,从2011年起,大连獐子岛(002069)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虾夷扇贝产品上,都将贴上这样一张“碳标签”,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
帮助獐子岛出具这张碳标签的公司是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SGS),这家中外合资公司1991年进入中国,专门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验证、质量管理、服务认证、风险管理、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等,是国内较早开展此类业务的专业性公司。
獐子岛是SGS企业客户中的一个。在走向“绿金时代”的今天,企业生存和竞争规则已悄然变化:单纯的利润增长已经不是证明企业优秀与否的唯一考量标准,企业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致力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在此背景下,申请碳盘查、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进行能效审核等业务日渐为企业所重视,而SGS这一类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公司也日益有用武之地。
谁在“吃螃蟹”
哪些企业在率先关注碳认证?SGS国际认证服务部华北区副总监辛斌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这些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受政策推动来寻求相关服务的大企业,如央企和在深沪两地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对碳相关服务有需求,是因应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做这些事主要是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类来寻求碳相关服务的是由买家企业来推动,这些企业多为中小企业,IT、电子电器和快消品行业为代表。这些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的主要订单来自于国际品牌,作为买家企业的国际品牌对供应商有此要求,达不到要求便会撤单。而中国企业为了增加或者保持自己与买家企业的合作机会,对此非常重视。
第三类是自觉自愿来开展相关认证或咨询的企业,这些企业视“低碳”为一个新的对话平台,认为企业在标准认证等方面发力,对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不无裨益。而这种企业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决策人。
对于这些企业,除了国际上一些相关标准的认证服务,SGS还会给他们提出节能的技术方案以及如何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议。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减碳”仍然是件新鲜事,有些企业对于减碳有误区。辛斌说,他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仍是宣讲,“要让更多企业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有了减碳意识,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白,节能减排并非事事都需高成本,有些改造技术实现起来并不难,“关键看企业是不是有这个意识”。
开始灵敏的碳嗅觉
“我们未来的碳商业环境是怎样的?”在日前由SGS主办的“SGS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记者发现有很多企业参会者的身影,其中不乏百事可乐、拉法基水泥、诺基亚等跨国巨头,更有不少国内企业。
在采访中,企业参会者多表示,他们最需要了解国际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企业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2-3年,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准,通过哪些考量﹖”
中国企业有着愈加强烈的碳商业诉求,希望打好低碳牌。像獐子岛一样的企业越来越多。碳核算,碳标签,有些企业做完了,拿到了认证,也有些企业通过咨询与培训了解了全套流程与规则。
中国企业的碳减排嗅觉开始变得灵敏。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碳减排先锋”项目,专门挖掘世界各地的碳减排先锋案例予以推广,但今年的入选名单中暂时没有中国企业。不过,该项目的中国负责人蒋 近期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企业,他很有信心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企业成为碳减排先锋的日子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