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叫停12月份固定资产贷款 银监会祭出“重拳”_顶尖财经网

监管层叫停12月份固定资产贷款 银监会祭出“重拳”

加入日期:2010-12-21 8:08:43

  导读:
  银监会祭出重拳 银行资本充足率再受撞击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银行业不良率2%比较合理
  银行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监管层叫停固定资产贷款 保卫7.5万亿信贷红线
  史进峰 韩瑞芸
  监管机构全面暂停12月份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投放的做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2月20日,多位商业银行分支行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银行分支机构已于12月17日前后收到地方银监局的暂停令,要求月底之前暂停发放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能随意行政叫停,只能拿固定资产贷款开刀。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坦言,监管机构此举是为了防止年末个别分支行信贷再冲刺。事实上,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7万亿元,距离全年7.5万亿信贷红线仅一步之遥。
  不过,此次暂停固定资产贷款背后,监管层似乎有更长远考虑。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前监管部门内部曾酝酿出台政策,令到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必须严格按时收回,不得展期,一旦展期,将有可能直接将此贷款划入次级类。
  事实上,此次监管层下发的急件也明确表示,对到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必须严格按时收回,不得办理展期;而到期未能偿还的贷款也暂时不得办理延期,即不得展期,不得借新还旧原则。
  禁止固定资产贷款展期,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平台贷和开发贷的。上述人士坦言,但一刀切的做法引来不小争议,一些银行目前不愿将此政策付诸实施。
  12月16日,银监会亦公开表示,要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更为审慎、更为严格的管理,同时确保个人和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确保在建、续建项目和企业正常流动资金、个人贷款需求及其他日常金融服务不受影响。
  争议一刀切
  为了保住全年7.5万亿的信贷红线,监管层对狂飙突进的商业银行不得不再下重手。此举意味着12月后半月固定资产贷款被暂时封冻。
  不过到了年底,基本我们的业务也做得差不多了,不会再冲刺了。上海一家法人银行内部人士表示,该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并未停止。
  一位大型银行江苏分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该分行的执行情况是,月底之前不准新签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包括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同时,到期的贷款均要求按期回收,不得展期,严禁借新还旧。
  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家银行对于监管精神的理解和执行略有差异。某政策性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相比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执行要宽松很多,若合同已约定,银行仍会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不可能完全叫停。
  不过,明令固定资产贷款不得展期的做法,仍然引发了商业银行的争议和担忧。
  上述股份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分析,尽管监管机构禁止展期和借新还旧初衷不错,但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贷款实际操作需要。
  比如,实际中,贷款期限往往与项目时间进程不匹配,一个三年期项目很有可能拿到的是一笔两年期的贷款,开工两年后,贷款到期,但项目尚未完工。如果没有足够的工程回款,银行往往会通过展期方式来处理。
  针对上述房地产开发贷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展期后直接进入次级类贷款的说法,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确切通知,但他认为这不是没有可能。
  据上述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监管层此举意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目前贷款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往往通过银信合作的方式获得融资支持,为了获得融资甚至不惜违规违法。严禁开发贷展期,旨在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
  从监管角度而言,房地产调控明年仍将继续,因此年底前暂停固定资产贷款,符合整个宏观调控的方向。一家城商行人士称。
  不过,实际执行中的阻力仍然很大。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分析,假如政策落地,若非新老划断,即为允许银行根据实际状况变更还款期限。只有这样,银行才能与企业达成新的还款协议。
  看淡明年平台贷
  在上述大型银行人士看来,2010年年底监管层暂停固贷的做法,足以为明年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特别是城建贷款敲响警钟。
  上述人士介绍,固定资产类贷款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四大类,而受暂停令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城建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
  上述股份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坦言,12月初,银监会下文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严禁拆分性贷款转让,银行信贷腾挪的空间所剩无几。
  同样,12月份恰是商业银行争夺项目储备蓄势待发的关键月份,但时过境迁,在信贷收缩的预期下,银行竞争反而少了些硝烟味。
  各家银行项目储备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一位大型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尽管明年是十二五规划首年,地方政府也有着强烈的上新冲动,但2011年新上工项目报批会很困难。
  12月11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明确信号,规定2011年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在上述大型银行人士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核心精神,一是要严控新项目,二是保证在建项目。
  四万亿项目,大量是2009年新批的,工期一般在三年左右,明后年大多数项目面临集中收尾的局面。上述人士坦言,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量依然很大。
  对于银行而言,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中长期贷款,一般会有一两年宽限期,银行业真正还本付息的压力将表现在2012年。比如江苏一些地县级融资平台,一个平台负债就达到100多亿,一年光利息就有4亿-5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银监会祭出重拳 银行资本充足率再受撞击
  平台贷整肃新规出炉
  在风险权重系数大增的情况下,有银行业分析师根据模型测算,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下降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百分点
  银监会对融资平台贷款终于祭出重拳。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现场检查六步走工作安排接近尾声之时,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系数、五级分类规则终于在近日敲定。
  风险权重系数方面,相比于一般贷款,监管层大幅调高了部分平台贷的风险权重,这将重创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再融资之后,稍微舒缓的资本充足率神经再次承压。
  监管层在平台贷五级分类上也毫不手软: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至少应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消耗数百亿资本金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应按现金流覆盖比例划分的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计算资本充足率贷款风险权重。其中,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40%;半覆盖类风险权重为250%;无覆盖类风险权重为300%。
  风险权重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起关键作用。简言之,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值,各类风险资产与其风险权重的乘数之和构成了公式的分母项。
  风险权重比例越高,公式中分母一项数值越大,相应资本充足率就越低。一般而言,普通贷款风险权重为100%,质量较好的贷款会适当降低。例如,个人房贷按揭的风险权重为50%。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第一类,融资平台中项目现金流能够覆盖偿还本息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第二类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约占50%;第三类为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的贷款,占比23%,约1.7万亿元。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0.6万亿元,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
  若以6月末的数据为基准,假定第一类平台贷风险权重为100%;第二类150%;第三类300%,再假定银行业资产加权风险系数为60%,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测算,新规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下降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意味着消耗了银行数百亿资本金。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有诸多不精确之处,但相关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会太大。新规对资本充足率的冲击将十分巨大。
  事实上,在银行业本身对于平台贷的研判却颇为乐观的背景之下,银监会通过调整平台贷风险权重,倒逼银行主动化解风险也不失为上策。
  贷款连坐制
  与此同时,监管层还为平台贷款五级分类制定了标准。
  监管层要求,贷款项目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本身可收回现金流现值大于贷款账面价值,即使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发生不利变化时,借款主体仍能按期偿还全部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应归为正常类。
  而符合正常类贷款的其他特征,但在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发生不利变化时,借款主体可能无法全额偿还的融资平台贷款,应归为关注类。
  根据银监会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我国银行业贷款分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在界定平台贷不良资产时,监管层规定,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120%也太严格了,在银行层面甚至难以推行下去。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一般银行给贷款分类时,主要看贷款是否有逾期的情况。根据逾期长短,规定贷款属于不良中的哪一类贷款。
  监管层还规定,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融资平台贷款一旦发生本息逾期,应将该借款人所有同类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对逾期六个月以上仍不能支付贷款本息的,应将该借款人所有同类贷款至少归为可疑类。
  显然,如此规定,有连坐之嫌。但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层这么规定也有一定道理。毕竟这些贷款都出自同一借款人,若还不上一笔贷款,证明其他的贷款也出了问题。
  三年痛苦期
  重塑平台贷风险权重,将降低银行资本充足率;而重构平台贷五级分类,则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拨备计提,从而间接影响银行最终利润。
  一般而言,贷款五级分类下,贷款质量越差,银行拨备的计提比例越高,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拨备比例分别为1%、2%、25%、50%及100%。
  当贷款被归为不良贷款之后,拨备计提的幅度陡增。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三季末,各家银行公布的平台贷不良率大都控制在1%以下,但若执行上述五级分类的标准,情况将大不一样。
  对于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监管层给银行预留出部分的缓冲空间: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较大,短期内难以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可按照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分2至3年补足。
  但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不得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一位东部地区地方银监局的人士透露,监管层希望今明后三年中,通过保全和核销逐步化解平台贷的大部分风险。(.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银行业不良率2%比较合理
  本报讯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2个百分点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比较真实和合理的。
  在经过2009年和2010年总计超过17万亿的新增信贷投放后,外界都对中国银行业是否会出现新一轮不良贷款的浪潮高度关注。这是监管当局负责人首次公开表示对潜在不良贷款的估计及看法。
  目前,中国银行业同口径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从2005年的8.6%降低到1.2%。
  刘明康表示,在银监会实施了更严格的风险分类和监管后,如果把融资平台、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因素都加进来,估计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他认为,对中国这样的高增长国家,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拨备覆盖率已经从2007年的10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超过200%,这也为2%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提供了保障。
  200%的拨备率意味着每一块钱的坏账提了2块钱的拨备,这就把资本金保护起来了。刘明康说。 (广州日报 )


  银行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深发展A 000001 16.130 -1.35% -2.95% -5.17% -3.41% 310536万 0.870元 201006 9.3倍 
宁波银行 002142 11.910 -2.22% -3.80% -6.22% -0.17% 247430万 0.505元 201006 11.8倍 
浦发银行 600000 12.430 -2.28% -4.38% -5.26% -4.09% 1030365万 0.633元 201006 9.8倍 
华夏银行 600015 10.900 -1.71% -3.63% -5.95% 0.46% 378400万 0.603元 201006 9.0倍 
民生银行 600016 5.030 -0.98% -2.33% -3.08% 0.60% 2258760万 0.453元 200912 11.1倍 
招商银行 600036 12.970 -1.22% -2.92% -4.35% 0.62% 1766613万 0.845元 200912 15.3倍 
南京银行 601009 9.830 -1.70% -3.63% -16.55% -7.09% 150956万 0.501元 201006 9.8倍 
兴业银行 601166 23.730 -2.10% -3.93% -3.58% 3.44% 599245万 1.462元 201006 8.1倍 
北京银行 601169 11.450 -1.63% -3.54% -7.06% -2.47% 622756万 0.905元 200912 12.7倍 
农业银行 601288 2.610 -0.76% -1.88% -2.61% 0.38% 1534235万 0.157元 201006 8.3倍 
交通银行 601328 5.530 -1.25% -2.98% -4.33% -2.81% 2973550万 0.386元 201006 7.2倍 
工商银行 601398 4.190 -0.71% -2.10% -16.20% 5.54% 34528100万 0.245元 201006 8.6倍 
光大银行 601818 3.740 -2.09% -2.35% -3.36% 11.64% 400000万 0.169元 201006 11.1倍 
建设银行 601939 4.660 -1.06% -2.51% -2.51% 3.33% 959365万 0.303元 201006 7.7倍 
中国银行 601988 3.250 -0.61% -1.81% -2.11% 0.93% 27154510万 0.192元 201006 8.5倍 
中信银行 601998 5.300 -2.03% -3.28% -6.19% 2.32% 2641770万 0.367元 200912 14.4倍 
@平均值 -- 8.979 -1.48% -3.00% -5.91% 0.58% 4847287万 0.537元 200982.5000 10.2倍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